高婷婷
摘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是切實提高教學效率、促進課程改革實施的重要途徑。本文以一節優質課為例,探討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整合物理課程資源。
關鍵詞:課程資源;資源整合;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9)5(S)-0068-2
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開發新的課程資源”的理念,并且指出這是切實提高教學效率、促進課程改革實施的重要途徑。課程資源包括教科書、科技圖書、錄像帶、視聽光盤、計算機教學軟件、報刊、互聯網、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以及校外的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公共圖書館、電視節目、工廠、農村、科研院所等。通過多渠道的課堂資源整合可
以使學生在掌握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加強與現代社會及科技發展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下面以筆者參加所在市優質課評選的一節課為例,談談自己具體的做法。
1 以教材為根本,溝通物理知識與生活
教材內容在教科書中出現的順序與方式以及所占篇幅等,都是以一定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為基礎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教科書中某些知識點與學生的認知無法完整的契合,這時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尤其是對一些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概念,讓學生了解這些知識與現實生活的關系尤為重要。
我講授的這節課是《機械波》,為了讓學生把抽象的物理概念轉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我在課堂設計上引入情境教學,設置了讓學生描述自
己在生活中見到的各種波的環節。由于生活中此類現象較為普遍,學生回答問題很積極,一下子把課堂氣氛就給調動起來了。在講解機械波的產生條件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讓他們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個池塘邊,當一枚石子落水時看到的景象,并用語言描述出來。這種類似于語文課堂上情景作文的方式使他們很容易理解機械波的兩個形成條件:波源與介質。
2 隨時隨地選取實驗器材,讓物理從課本走到身邊
課程資源不僅包括實驗室的現有設備,身邊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利用日常器具做實驗,不但具有簡便、直觀等優點,而且有利于學生動手,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與創新意識。在這堂課的設計上,師生可以共同利用手邊隨時可以找到的器材做實驗,比如用繩子演示繩波,用一盆清水演示水波,用一根彈簧演示縱波等等,通過這些身邊的東西讓學生知道物理實驗就是生活現象的另一種展示。
3 抓住課堂突發性事件,捕捉課堂生成性資源
在課堂上,教師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若處理不當,課堂教學的效果將大打折扣,但如果處理得當,不但可以不影響教學進程,而且會讓學生對老師心生敬意,有助于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筆者用課件制作了一位運動員演示彩帶舞的畫面,結果沒想到,在課堂上電腦出現故障,無法演示。這時候,筆者靈機一動拿起事先準備的一根彩帶自己演練起來,引起學生的一片喝彩。
在講解機械波的形成條件要求學生閉眼想象的時候,有一個男同學說閉上眼睛什么都看不到,引起大家一片哄笑。我抓住這個時機簡單介紹了光波和腦電波,這種方式不但拓展了課堂知識,而且用小小的幽默化解了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可能出現的尷尬,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同時把學生從哄笑中拉回課堂。
4 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拓寬學生思維
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為物理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將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相整合,既有利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和技能,又有利于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1 在教學課件中引入視頻,增加物理知識的可視性
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筆者考慮到諸多生活中機械波的現象無法在物理課堂上通過實驗來演示的問題,所以通過網絡搜索獲得了許多相關的視頻資源。課件中插入的視頻有:彩帶舞,小船在湍急的河流上航行,石子振起水波后水面上小紙船的運動等等。
4.2 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物理知識或通過網絡查閱相關知識,豐富教材內容
教材雖然在知識的呈現上專業而詳細,但是由于篇幅有限等各種原因,很多東西不能一一呈現,這時候課外閱讀尤其是網絡搜索就成為很好的輔助。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書籍了解波的傳播特點,了解機械波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可以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的視頻圖片,對自己生活中無法接觸到的現象做直觀的了解。
5 布置開放性作業,鞏固學生所學
新課標要求高中階段的物理課程要在科學探究的質量上下功夫。一方面可以要求學生通過文獻研究,網絡查詢等方法將探究方式引向多樣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現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完美結合,這一點,教師也可以通過布置課外作業得到很好的實現。
比如,在本節課探討水波傳播過程中傳播的是運動形式還是介質的問題時,很多同學堅持認為水波向外傳播的是水這種介質。盡管已觀看了相關視頻錄像,但很多學生還是將信將疑。在課后作業中,筆者布置了這樣的任務:利用校園內的水塘完成水波形成和傳播實驗,同時觀察小紙船在水中的運動,確定水波傳播的是什么。
課程資源的整合是一項大工程,一節課,無論怎樣的完美只能展現其冰山一角。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項極富主動性、創造性的工作,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課堂內外的物理課程資源,我們的課堂必定會是一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天地。
參考資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欄目編輯張正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