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 莉
“最低起點100萬美元”對很多人來說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門檻,而對私人銀行來說,這只是成為其客戶的基本條件。目前,越來越多的銀行,包括不少外資銀行都爭相在華開展私人銀行業務。不過有業內人士提醒,私人銀行在中國剛剛起步,其針對富人推出的投資理財產品雖然看上去新奇,但不了解的人還是要警惕其中暗藏的風險。
三成富豪分布在亞洲和中東
“說白了,私人銀行更像富豪的貼身管家,除了代客戶投資理財外,還代理收集古董、藝術品買賣,甚至包括幫客戶訂機票、照料海外讀書的子女,以及在客戶家人生病時,幫其尋找頂尖醫生等許多瑣碎的事情。”摩根大通(亞太)研究部副總裁、資深銀行業分析專家陳舜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據了解,自2007年中國銀行開設首家私人銀行業務以來,工行、交行、招行等國內銀行都開設了私人銀行業務;歐美的渣打、興業、匯豐等銀行也相繼把私人銀行服務引入中國。
這些外資私人銀行紛紛推出投資與生活相結合的新型理財產品,某外資銀行推出的葡萄酒基金就是一例。有報道稱,這款基金的獨特之處是將投資和收藏結合在一起,客戶可以按喜好選擇出售獲利或是收藏享用。據了解,這種葡萄酒基金只針對其私人銀行的客戶發售。要想成為其客戶最低門檻是100萬美元。除葡萄酒基金外,隨著中國富豪群體對珍稀珠寶、高檔汽車、名貴手表等的追捧,以奢侈品公司為投資標的的共同基金開始受到關注,奢侈品基金等新型投資品種紛紛誕生。
渣打私人銀行業務全球總裁費乃威兩年前稱,目前全球范圍內共有900萬名高額凈資產的私人客戶,其中有將近30%的客戶分布在亞洲和中東,這個群體的發展速度已超過北美和歐洲成熟市場的發展速度。預計未來5至10年,中國將成為渣打集團全球范圍內私人銀行業務規模最大的一個國家。
大眾化產品難滿足富豪需要
“私人銀行跟普通老百姓沒什么關系,在國外都是投資銀行在做。”陳舜說,“其實,私人銀行推出的各種產品,跟一般商業銀行推出的產品很不相同,因為它針對的只是金字塔頂端的1%的富豪階層,這些人對風險和收益的理解和普通投資者很不一樣,所以不能拿一般人的理解來衡量。”陳舜認為,大眾化的產品無法滿足這些富豪們的特殊要求,紅酒基金、奢侈品基金等無非都是投其所好。因為這些富豪可能對紅酒、字畫或古董等藝術品有偏好,是把投資這些產品“當作一種愛好來玩玩罷了”。不過紅酒基金等也只是銀行用來吸引客戶的特色產品,不會是主打產品。國內富豪相對比較保守,首先要求保本,其次還要求資產配置多元化。有些是可以玩玩的東西,有些則有一定的風險,這就要求私人銀行不斷推出更貼身的服務,滿足其需求。陳舜認為,國內很多富豪,原始的資本積累多多少少都帶有一定的灰色性質,出于安全或隱私考慮,這些人更愿選擇國外的私人銀行幫他們打點家產。如何打消他們這方面的顧慮,對中資的私人銀行來說是個挑戰。
不能忽略風險
談及前不久大陸不少富豪由于購買了香港某些機構推薦的金融產品損失慘重的事情,陳舜說,其實,不是只有大陸的富豪虧損了,香港本地也有人損失不少。陳舜認為,一方面,銀行對很多客戶沒有盡到風險提示的責任,但另外一方面,客戶自身也有責任,不能光聽銀行的介紹,忽略了風險的可能性。“也可以這么說,中國的那些富豪過于信賴私人銀行對他們的承諾了。”包括產品的設計者,當初也絕對沒有想到,這波金融風波會越演越烈到如此慘重的程度。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梅君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無論什么理財產品,都是存在風險的,私人銀行針對富豪階層推出的各種理財產品,也是存在風險的。富豪們不能光聽信基金經理對收益的宣傳,而忽略了與收益相對應的風險的認識。▲
環球時報200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