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經惠
《丑小鴨》這篇經典童話,編入中學語文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以“成長”為主題的第一單元,為自讀課文。雖然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廣為人們所知,但因其篇幅較長,具體情節較為曲折,學生要在較短時間內通過自讀來理清故事脈絡,復述并完成對“丑小鴨”藝術形象及其意義的探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教學的切入口在哪里?如何引領學生既能較快地走進故事,又能深入思考故事內涵,理解人物形象呢?
我們先看作者的創作意圖。《丑小鴨》是一篇帶有自傳色彩的童話。作者安徒生本人的生命歷程,就是如鳳凰涅磐般從丑小鴨到童話大師的歷程。作者在丑小鴨這一形象中融入了太多太深切的自我生活體驗和感受。他的極其貧苦的出生和惡劣的生長環境,他的不屈于命運的態度以及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執著追求,他成功后面對人們的高度贊譽的平和與謙卑,都在《丑小鴨》一文中可以找到相關基因。可以說,“丑小鴨”是安徒生本人生活經歷與生命追求的藝術寫照。創作《丑小鴨》,就是把他生命成長中的苦難與蛻變以藝術的形式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我們再看編者的意圖。編者把《丑小鴨》放入以“成長”為主題的單元,其用意是明確的,想讓學生了解丑小鴨在成長中的堅持不懈,執著追求,給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以有益啟迪。那么,解讀丑小鴨的成長之旅,應該是教學此篇童話的切入口。
丑小鴨發現自己成了一只白天鵝,是歷經生活挫折與不幸,成長的辛酸與陣痛之后。因此,我們引導學生看丑小鴨的生命成長歷程,就要讓其了解他直面種種不幸遭遇與困難,一路迎風向雨走過的心路歷程。解讀“丑小鴨”的成長,落點應該放在對他的心靈是如何成長與成熟的探討上。于是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從丑小鴨所歷經的五次遭遇中,去了解去發現去領悟其心靈之旅,促使學生把握課文主旨。
第一次,在雞群鴨群里,自卑自慚、本能逃生的丑小鴨。丑小鴨原本是不知來歷的被遺忘在牛蒡叢中的天鵝蛋,被鴨媽媽誤作鴨蛋孵化出來。出生后,因他(擬人化,下同)的體積太龐大太特別而被視為異類。他處處挨啄,被排擠,被訕笑,大家都要趕走他。面對不被認同不被接納的命運,丑小鴨是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了,幾近喪失自我。在丑小鴨的生命軌跡里,在他突然發現自己是白天鵝之前,自卑自慚意識一直郁結于心,并影響與左右著他。但可貴的是,在最初受盡欺負和驅趕之后,丑小鴨并沒有因自卑而放棄自我,做命運的奴隸,他還是有著強烈的生存意識,出于生的本能,他選擇了逃離,開始了流浪。
第二次,在野鴨的沼澤地,有了自救意識的丑小鴨。剛開始流浪的丑小鴨逃到了一塊野鴨的沼澤地。曾經的苦難讓丑小鴨初到陌生地就有了起碼的自我保護和生存意識——“小鴨一下掉向這邊,一下掉向那邊,盡可能對大家恭恭敬敬的行禮。”他的到來,盡管還是受到野鴨的奚落,但由于他的謙卑、彬彬有禮和小心謹慎,總算讓自己有了落腳之地。后來,遇到飛來此地歇腳的兩只剛出生的公雁,邀他一齊飛翔,命運仿佛稍露出了轉機。哪知又遭遇獵人捕獵,公雁被打死,丑小鴨躲過了劫難,他當時還認為是自己的“丑”救了自己一命。此時的丑小鴨,開始自救,開始了獨自面對野外生活。
第三次,在農家小屋,自尊自重、渴望覺醒的丑小鴨。沼澤地是如此風險,丑小鴨只能再次逃難。等到夜深,頂著狂風,他終于找到一處農家小屋。在農家小屋,因不能生蛋,發不出咪咪的叫聲和迸不出火花來討好主人,丑小鴨又受到了自負自大、貪圖安逸的雞太太和貓紳士的歧視。在他們的奚落面前,丑小鴨漸漸有了自尊自重意識,他覺醒了——“小鴨坐在一個墻角里,心情非常不好。這時他想起了新鮮空氣和陽光。他有一種奇怪的渴望……”“我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好。”有了自己明確且強烈的渴望,向往廣闊世界,追尋自由自在生活的丑小鴨最終放棄了眼前的暫時安定,他毅然決然選擇了再度流浪。對追求自己喜愛生活的熱切渴望,讓丑小鴨小小的心里開始有了廣大的世界。
第四次,在廣大世界,在種田人家,發現美向往美、把握住自己的丑小鴨。在廣大世界,自由的小鴨剛開始過得較為隨意,但當季節轉為秋季,日子就很難了。與寒冷孤獨相伴的丑小鴨,在某一個傍晚,幸運地遇到了正在遷徙中的一群鳥——潔白美麗的天鵝。他發自內心地愛他們,他心馳神往卻不心生嫉妒。雖然他還不知道他們的名字,這群鳥卻讓他無比興奮卻又內心空虛。美的種子,在他心中悄悄扎下。嚴冬來臨,丑小鴨被凍昏。一個種田人把他救起,但丑小鴨怕再度受到傷害,于是他逃走了。丑小鴨再次把握住了自己。
第五次,在春的大花園,舍生向美、夢想實現也不驕傲的丑小鴨。春回大地,萬物復生之際,丑小鴨感覺到了自己翅膀的力量,他能展翅高飛了。當他飛到一座大花園,他又看到了曾令他震撼的那種鳥兒,美的強烈吸引,美的無聲召喚,此刻是那么清晰的叩擊著一個備受欺凌與折磨且尚在自卑中的靈魂。如同所有美麗童話的結局,丑小鴨最終在舍生向美的剎那,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一只美麗的天鵝。丑小鴨,歷經成長苦痛的丑小鴨,最終發現了自己的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難能可貴的是,當他被同類接納,被人們贊美之后,他仍抱有自己那顆謙卑謙虛的心。他不會忘記,也不可能忘記: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不會驕傲的。
縱觀丑小鴨的生命軌跡和成長,他歷盡艱辛和磨難,遭遇人生各種風險,從極端的自卑自慚、本能逃生,被迫自救,到自尊自重意識的漸漸覺醒,到最后發現美向往美、舍生向美和自我的實現,以及夢想實現后的清醒,這一路走來,實際就是一步步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心靈艱難跋涉之旅。其實,他有可能早被啄死、被踢死,在流浪途中遇險而死,在農家小屋和種田人家雖能忍辱偷生,但若不離開,也可能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是什么。但這一切卻都沒有發生,最終是自己牢牢扼住了命運的咽喉。這都是因為他的心靈在一步步走向勇敢、堅毅、樂觀、執著。他每跨一步,每前進一點,雖然都如此艱辛,但他都沒有放棄。他沒有因自卑而放棄自我,沒有因安定而放棄對自由的向往,沒有因丑陋而放棄對美與高貴的執著追求。這種與命運抗爭的頑強與執著,這種不輕言放棄的態度與精神,讓丑小鴨心靈與心智的羽翼日益豐滿,也最終讓丑小鴨把握住命運,實現了自己的飛翔——成了一只人人稱贊的美麗白天鵝。丑小鴨的自我實現,絕不僅僅因為他原本就是只天鵝蛋,而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挑戰命運、戰勝命運,追求作為一個人的價值與意義的實現。
教師應該牢牢抓住丑小鴨的成長足跡,理清其心路歷程,指導學生走進文本,從丑小鴨所歷經的五次遭遇中,品詞析句,走進人物心靈,了解人物心靈軌跡。這樣,學生就不難理解“丑小鴨”這個藝術形象及其思想意義,對丑小鴨的命運與精神也就會有自己的認識與思考。學生也許會產生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熱愛生命,要正確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活出尊嚴等對生命本質的認識;也許會覺得成長中總要面臨這樣那樣的困難挫折,一顆不畏懼困難的心和勇敢的心尤其重要,一顆執著的心才會做到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又或許會由此產生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思考:無論生命是渺小還是卑微、苦難還是幸福,生命的意義在于全力以赴去實現自我、超越自我。通過此篇童話教學,應該帶給學生一定程度上的借鑒意義和感召力量,實現這篇文學經典的價值與意義。給予孩子們心靈成長的力量!
(作者單位:深圳市南山前海中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