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冠中
全球金融危機不斷蔓延,長袖善舞的“復星系”也在不斷擴張,最近又頻頻在二級市場買股,中成藥制藥企業——同濟堂藥業便是其重要目標。
2月3日,復星醫藥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復星實業再次通過二級市場購入同濟堂藥業股份,目前持股數占同濟堂藥業普通股總數的13.18%。
8次增持欲逼宮退市?

“復星系”對同濟堂藥業的追逐可謂持之以恒,從去年10月第一次持股同濟堂藥業以來,先后共8次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同濟堂藥業股份,持股比例在不斷增加。
根據復星醫藥發布的公告,截至2009年1月26日紐交所收市,該上市公司下屬控股公司復星實業以累計1408.28萬美元,通過二級市場購入同濟堂藥業共計445.91萬ADS,折合普通股1783.63萬股,占后者普通股總數的13.18%。
據記者統計,復星醫藥在首次購買同濟堂股票之后的2008年11月1日、11月19日、12月11日、12月20日和2009年1月5日、1月6日以及2月3日,先后發布公告,披露了復星實業的收購消息。
復星醫藥表示,公司購入同濟堂藥業股票意在投資。復星實業將綜合同濟堂藥業的股價水平、財務狀況、經營業績、業務發展前景以及宏觀經濟情況等因素,對所持有的同濟堂藥業股份和投票權作出評估。復星實業還可能會繼續為投資目的而持有同濟堂藥業發行在外的ADS,通過公開市場或協議轉讓方式,增持或出售同濟堂藥業發行在外的ADS或普通股。
同濟堂藥業執行董事陳永存則表示,對于復星醫藥的目的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看到了公告上的聲明,“可能是投資目的”。
一位長期關注復星醫藥的醫藥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從復星醫藥持續購買同濟堂的股票來分析,“復星醫藥很有可能是想通過回購使同濟堂退市,從而回歸A股,然后通過二者的合作,復星醫藥實現旗下的中藥資產上市?!?/p>
據了解,目前復星醫藥旗下已經擁有廣西柳州花紅藥業、上海靜安制藥有限公司、湖州復星醫藥有限公司等多塊中藥類醫藥資產。如能與同濟堂進行資產整合再打包上市,對完善復星系的產業鏈大有幫助。“無論出于什么目的,復星醫藥已經處于不敗之地,這一票標買賣非常劃算。”
作為在國內最大的醫藥分銷集團,復星醫藥近年來在產品領域開始發力,在其產品線中,中藥產品除“花紅片”外,再無其他。中藥產品已經成為復星醫藥研發的一個短腿。從2008年中期報告看,復星醫藥西藥銷售額為9.4億元,而同期中藥銷售金額僅為,0.24憶元,相去甚遠。
復星醫藥高級副總裁章國政表示,就國內醫藥市場的情況看,與其投入大量資金研發仿制骨質疏松的藥品,不如直接購入同濟堂,利用其現有的市場口碑和研發實力。同濟堂旗下產品,主要為防止骨質疏松的仙靈骨葆和其他中成藥。作為在中國首個啟動中成藥FDA認證的品種,同濟堂在抗骨質疏松藥品領域的優勢和成長性,被復星醫藥看好。
誰是“復星系”下一個目標?
細看“復星系”的資本路徑,不難發現,收購上市公司母公司、合作成立聯營公司或者以原始法人股的方式介入,這些方式在復星控股或參股上市公司里屢見不鮮。不過,隨著金融風暴來襲,大幅下跌的二級市場儼然已成為“復星系”的新戰場。
“復星系”最近引起媒體關注,是因為2008年末的那場中國新媒體大合并事件。在新浪與分眾傳媒宣布換股合并之前,“復星系”就已先知先覺地抄了一次底,只不過消息公布當天,市場對這起合并案并不看好,導致分眾傳媒股價大跌。不過,“復星系”卻反向操作,當天再次買八分眾傳媒股票,成為當天最大的接盤者。
根據最新消息,復星國際于2009年月30日在港交所發布了“進一步購買分眾傳媒美國存托股份”的公告,該公告表示,復星國際于2008年11月17日~2009年1月28日期間,在納斯達克市場斥資約25億美元,購入分眾傳媒2296%股權。
如此一來,復星系實際控制人郭廣昌已經成為分眾傳媒的第一大股東。根據新浪與分眾傳媒的協議,郭廣昌還將擁有新浪10.5%的股份,超過Oppenheimer基金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此前郭廣昌曾公開表示,復星國際收購分眾股票是常規性投資,個人并無意借此入主新浪董事會。新浪高層也并未就復星進入董事會進行探討。但不可否認的是,“復星系”的資本版圖中再添一成員。
據記者統計,“復星系”通過資本運作,已在醫藥、房地產、鋼鐵、礦業、零售、金融服務與戰略投資等6大領域布局,構建起了包括復星醫藥、水晶光電、南鋼股份、國藥股份、一致藥業、海翔藥業、豫園商城、友誼股份、復星國際、上海復地、招金礦業、分眾傳媒、同濟堂藥業等在內的龐雜資本版圖。
值得注意的是,“復星系”除了表達對分眾傳媒繼續收購的意愿外,也同樣表達了對同濟堂藥業繼續增持的意圖。顯然,龐大的復星系在資本市場低迷之時露出了“嗜血”本性。很多人想知道的是,“復星系”下一個“獵物”是誰?
PE抄底時機來了
對于善于資本運作的“復星系”來說,對同濟堂藥業這樣的投資已經是輕車熟路。在收購同濟堂藥業的同時,復星系也對其他目標公司進行頻頻抄底。去年底,復星系還在納斯達克不斷買入分眾傳媒的股份,直至新浪與分眾傳媒的合并消息傳出后,才讓業界的目光開始關注到了“復星系”身上。
“復星系”其實在罩先便已有自己的專門投資部門負責運作,從當時到處收購鋼企欲成為中國的米塔爾便已看出其資本運作的功力。甚至在市況不好的2008年,“復星系”投資參股的水晶光電也成功登陸中小板,獲得了超預期的投資回報。
一位創投界人士向記者透露,在很多場合,他們都能見到“復星系”的人。“他們的胃口很大,嗅覺很靈敏。對行業的了解也比較深刻。”
德厚資本股權投資部總經理郭榮對該項投資表示認可。他說:“現在的確是一個比較好的二級市場投資機會。股市大幅下跌、上市公司市值大幅縮水,平均市盈率一降再降。他們近期的投資方向也從之前的PE投資為主轉變為通過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的方式參股或直接收購上市公司,更高效地對接資本市場。”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副總裁吳紅兵也認為,隨著國際金融風暴的爆發,企業并購成本大幅降低,為企業間并購帶來了千載難逢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