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陸
股民再也不會抱怨SST閩東的長期停牌,因為1.22億股的股本即將換來高達27億元的資本:全球第六大、臺灣第三大液晶面板廠商中華映管將把旗下4家企業各自75%的股權置入SST閩東。

停牌兩年之久的SST閩東(000536),近日終于公布了股改方案,全球第六大、臺灣第三大液晶面板廠商中華映管將把旗下4家企業各自75%的股權置入SST閩東,臺灣中華映管如愿借殼。
“不出意外,公司將在2月4日之前復牌。”SST閩東董秘劉萬里對外宣稱。
由此,繼國祥制冷后,中華映管將成為第二家在A股上市的臺資企業。
注入的主要是液晶資產
據了解,被注入SST閩東的業務包括,華映百慕大所持有的福建華映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福建華顯)75%的股份、深圳華映顯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華顯)75%的股份、福建華冠光電有限公司(華冠光電)75%的股份、華映視訊昊江有限公司(華映視訊)67.19%的股份,另外還有華映納閩所持有的華映視訊7.81%的股份以及福日電子(600203)的“福日206基地”部分資產。
重組公告顯示,這些資產的預估值為27.6億元左右,SST閩東將通過向華映百慕大、華映納閩和福日電子以每股4.36元定向增發不超過5.64億股的形式把資產裝進來。
自1998年開始,主攻機電業務的SST閩東的業績一直徘徊在虧損線以下,2006年12月底,公司以股改為由開始了長這2年多的停牌。因錯過了始于2006年年底的牛市,一些投資者甚至組織集體起訴SST閩東的長年停牌。
關于這只股票的各路傳聞頗多,其中就有華映光電(中華映管在大陸的第一家子公司)借殼一事。
業內有人士認為,華映與福建方面合作密切,獲得了當地政經界信任。目前兩岸經貿交流熱潮,更是為華映再上A股創造了難得的環境。
中華映管在此次重組中不僅拿到寶貴的殼資源,且借機將內地的大尺寸液晶模組業務進行初步整合。由于液晶顯示已成為業內發展前景看好的業務,中華映管自然會格外關照內地該項業務的發展。
華映在內地整合?
據公開資料可查,在全球液晶顯示器行業中,中華映管排名第六,僅次于LG-飛利浦、三星、夏普、奇美、友達光電。
重組方案顯示,SST閩東的原電機等資產將盡數出售給公司大股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信息集團),并由后者承擔公司全部負債和人員安置,而凈殼將會被注入中華映管在大陸所有大尺寸液晶顯示模組業務。
這時,中華映管在大陸的戰略似乎也顯現。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TFT-LCD近幾年內將持續處于上升周期,并成為消費電子產品主導產業。在平板電視最大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后,全球液晶巨頭開始重視在中國的區域布局,正逐步擴大在華南的生產規模。
目前,幾大國際巨頭在中國戰略布局基本完成:LG-飛利浦占據廣州、南京,友達光電在蘇州、廈門,奇美是寧波、佛山,中華映管則擁有蘇州、福建、深圳3個生產基地。
隨著奇美佛山基地、LG-飛利浦廣州基地陸續投產,中華映管在原有蘇州、福建、深圳3個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資,并且一直謀求資本市場的突破。
這一次重組SST閩東,通過旗下4家企業參與SST閩東增發,中華映管幾乎將布局在大陸的所有資產注入。
中華映管目前在大陸投資的企業包括華映光電、福建華顯、深圳華顯、廈門華顯、華冠光電和華映視訊。從目前的業務看,華映光電主攻小尺寸液晶模組,運用于移動終端和DC等產品。而后五家的業務中心則在于大尺寸液晶模組,運用于筆記本電池、監視器等。
劉萬里說,之所以選中大尺寸液晶業務,“從歷史數據來看,他們的盈利能力是不錯的。”雖然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但根據中華映管提供的材料,裝入上市公司的大尺寸液晶模組業務2008年總的凈利潤仍達到3.64億元。
“對于中華映管這樣國際上第二梯隊的面板公司而言,繼續整合內地業務有必要。”國信證券家電行業分析師王念春說。
事實上,據媒體報道,華映在內地的五家大尺寸液晶模組公司中,唯一未裝進上市公司的廈門華顯已提前解散,目前正在辦理工商注銷手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裝入75%股份的華映視訊,正是*ST廈華(600870)的大股東,中華映管首登A股的先鋒。市場分析,華映再次拿下A股殼資源,是因為廈華已經沒了以前的預期融資能力。
但該說法尚未得到華映方面印證。
顯示器能賺大錢?
中國的電子顯示產品正處于從CRT(平板顯示器)到LCD(液晶顯示器)過渡時期,曾經的彩電巨頭如TCL、康佳、長虹等廝殺多年,CRT電視每臺不足1%的利潤率已經將很多企業拖入死亡邊緣。
“LcD是國內彩電巨頭的唯一出路。”廣發證券電子行業研究員周瑾表示,長期以來國際巨頭對液晶技術的保護使得國內廠商無法獲得發展先機,各國際巨頭的爭奪為他們提供了機會。
2008年4月7日,創維正式公布參股LGDisplay公司(以下簡稱LCD,前身為LG-飛利浦公司,國際液晶巨頭之一)廣州液晶模組工廠。從2007年8月開始,海信、長虹、TCL、廈華都投入巨資進軍液晶模組生產。此次創維與LGD聯姻之后,國內所有彩電巨頭都已進入液晶模組產業。
“也許這將成為顯示器下一個價格戰的開始,液晶顯示器在中國將遭遇另一個輪回。”一位行業分析員表示,目前22英寸以下的液晶顯示器利潤率已經很低。
不過,中華映管似乎并不擔心,根據SST閩東增發方案,華映百慕大和華映納閩給出了未來贏利目標,其中,2010年、2011年實現的凈利潤(合并數)均不低于346億元。若無法達到設定目標,華映百慕大將以現金補足。按照ssT閩東停牌前每股0.38元凈資產計算,合計凈資產僅有4636萬元,增發完成后,每股凈資產將高達4.12元,為之前的10.8倍,同時按照目前A股彩電行業平均23倍市凈比計算,增發完成后的SST閩東股價可達11.1元,SST閩東股價理論漲幅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