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潁麗
摘要:公司資本制度是公司法的重要制度。在國家干預的視野下評價公司資本制度,并就公司資本制度提出若干法律建議。鼓勵公司對資本的意思自治,同時,在現有的公司資本制度下,降低最低注冊資本限額,尤其是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限額;進一步擴大出資形式;完善公司組織機構的基礎上賦予董事會發行資本的權利;平衡發展資本市場。
關鍵詞:公司資本制度;法定資本制;國家干預
中圖分類號:DF411.9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6-0148-02
公司資本制度是公司法的核心,雖然公司法是私法,但公司的資本制度卻不完全是公司股東意思自治,國家對公司資本制度有一定的干預。
一、公司資本三原則在公司法中的體現
(一)資本確定原則
資本確定原則是指,發起人在設立公司時,必須在公司章程中對公司的資本總額作出明確的規定,而且由章程規定的資本總額必須由發起人和認股人全部認足并繳足,否則,公司即不能成立[1]。我國公司法對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限額、是否可以分期繳納及首期繳納的最低限額作了明確的規定。
(二)資本維持原則
資本維持原則又稱資本充實原則,是指公司在其存續過程中,應保持與其資本額相當的財產。在公司法中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股東在公司成立后不得抽逃出資。2.回購股份的限制。公司不得回購本公司的股份,在法定情形下回購股份要及時進行轉讓或注銷。3.轉投資的限制。公司法修訂后取消了轉投資的法律限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投資對象擴大。公司除了可以向公司進行投資也可以向合伙企業進行投資;(2)取消了轉投資的額度限制。公司轉投資數額實現了最大限度的自治。4.無盈不分。公司分配當年稅后利潤時,應當先提取法定公積金,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在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5.非貨幣財產出資人及設立時的其他股東的責任。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后,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股東補足其差額;公司設立時的其他股東承擔連帶責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發起人補足其差額;其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6.股票的發行價格不得低于票面金額。
(三)資本不變原則
公司的資本一經確定,即不得隨意改變,如需增加或減少資本,必須嚴格按法定程序進行。增資和減資必須符合法定程序,為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減資有更為復雜的程序:制作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公告和通知債權人,債權人接到通知后在法定時間內可以要求提前清償或擔保。
二、對公司資本制度的評價
在資本制度的形成上,目前有三種制度并存:法定資本制、授權資本制和折中資本制。法定資本制又稱確定資本制,是公司資本一次形成的方式,是指在公司設立時,必須在章程中明確規定資本總額,并且必須有股東一次全部認足而不得分期認購,否則公司就不能成立的制度。[2]法定資本制是一次性發行,一次性認足。授權資本制在發行次數、足額認繳次數方面有明顯不同,可以多次發行,多次認足。授權資本制可以授權董事會在必要時作出發行資本的決議,不需作變更登記,程序較為簡單,效率比較高。折中資本制本質上不是一種新的資本制度,是法定資本制和授權資本制相互融合的結果。折中資本制下的許可資本制是以法定資本制為核心,融合了授權資本制的優點;折中授權資本制則是授權資本制采納了法定資本制的若干精華。有人認為,我國現行公司法采用的是授權資本制,但應當看到,我國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限額以及繳納的方式都是明確的,而且公司需要增資或減資必須經過股東大會的特別多數通過,所以我國仍采用的是法定資本制。
在我國法定資本制下公司設立的成本較高。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限額是500萬元,與國民實際收入相比較高,另一方面與有限責任公司差距過大,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限額是3萬元,起點相差近167倍。這種做法的結果使得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在設立時即受到冷落。投資者設立公司時為了降低成本,在公司責任形式的選擇上,首先考慮有限責任公司,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世界上其他國家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額與有限責任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額相比,差距基本在10倍以內:德國有限責任公司2萬馬克股份,有限公司10萬馬克;意大利有限責任公司2 000萬里拉,股份有限公司2億里拉;奧地利有限責任公司10萬先令,股份有限公司100萬先令;葡萄牙有限責任公司5 000歐元,股份有限公司5 000歐元。股份有限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相比具有較強的集資功能,對其資本制度的過度干預會阻礙其功能的發揮。
較為嚴格的法定資本制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公司資本是抽象的,真正反映公司財產狀況的是公司的資產和資金。公司的資產是指公司的全部財產。公司的資金是可供公司支配的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的公司資產的價值[3]。中小公司融資極為困難,一方面貸款數額有限,還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影響;另一方面又不能通過發行股票集資。我國雖已取消了對公開發行債券的公司類型的限制,但是,有限責任公司發行債券要求其凈資產達到6 00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債券要求其凈資產達到3 000萬元,中小公司幾乎沒有可能發行債券來融資。資本制度上的缺陷導致大量中小公司的持續發展陷入困境。
國內外投資者繳資方式不平等。《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營各方出資的若干規定》第4條規定,合營合同中規定一次繳清出資的,合營各方應當從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6個月內繳清。合營合同中規定分期繳付出資的,合營各方第一期出資不得低于各自認繳出資額的15%,并且應當在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3個月內繳清。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亦參照執行上述規定。我國的投資者繳資沒有3個月、6個月的寬限期,發起式設立的公司分期繳納出資的,首期不能低于注冊資本的20%,比合營各方首期認繳出資比例高[4]。
三、公司資本制度改革的探討
公司資本制度改革是我國企業改革的關鍵所在。國家對公司資本制度的適當干預,應注重事先的預防。以股權分置改革為例,股權分置改革本質上是國家對資本的干預。國有股和法人股占絕大部分是非流通股,不能在證券市場上流通。改革后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后,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非流通股解禁一度引發股市下跌,市場投資信心喪失。證監會2008年4月20日發布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要求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應當制定相應的操作規則,監控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出售股份的行為,規范大宗交易系統的轉讓規定。又于7月21日要求大小非減持情況定期披露。對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先是自由放任,經過市場驗證行不通后,又進行干預,于是,出現了上述一系列對制度的修補行為。多重事先的預防就會少一些事后的修補,也會降低改革的成本。
綜上,對公司資本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建議:
1.降低最低注冊資本限額。在美國公司法實踐中,公司債權人保障機制并沒有因為最低注冊資本的取消而受到削弱,正是因為最低注冊資本難以實現應有的擔保功能,才被淘汰。[5]我國尤其要降低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限額,縮小與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限額之間的差距,提高股份有限公司在整個公司類型中的比重,發揮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集資的功能。同時在繳資方式上,國內外投資者應平等對待。
2.在出資形式上應更為開放。出資形式包括貨幣出資和非貨幣出資。勞務是否可以出資,在理論上是備受爭議的,公司法在2005年修訂時仍沒有承認其可以出資。但股份有限公司可以獎勵給職工股份,這實際上從一定意義上承認了勞務可以出資。英美國家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勞務出資,英國較為寬松,美國的限制較多。1976年12月13日發布的第77/91號歐盟國家公司法指令第7條規定:“實際認購資本必須由能夠作出經濟評估的資產組成。但是,完成工作或者提供服務的承諾不在此限”[6]。有一種觀點認為,勞務出資制度由于沒有引入人力資本理念,仍然是在資本雇傭勞動的傳統公司模式下的一種出資制度,因此,對人力資本所有者股權的享有有很多的限制條件,很難使人力資本所有者真正參與到企業中,享有完整的股東權利[7]。在我國法定資本制度下,可以有限制地允許勞務或人力資本出資。
3.賦予董事會發行資本的權利。董事會作為公司的執行機構最為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和所需資本情況,吸取授權資本制度的一些優點,在必要的時候由董事會制定方案發行資本,既可以降低公司設立時的成本,又不會造成公司成立后資本的閑置和浪費。董事會發行資本的權利與董事的忠誠與勤勉分不開,一方面強化董事的經營責任,另一方面也不能讓董事承擔太大的風險。因此,董事會發行資本是需要完備和高效的公司組織機構作為基礎的。
4.平衡發展資本市場,為中小企業融資開辟渠道。前已述及,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