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娣
摘要:為適應新課程教學理念,讓思想品德課堂煥發出生機和活力,我們必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獲得更多自主參與和展示的機會,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有利于教師及時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增強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教學的有效性 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興趣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非常突出的問題是:教師教得很苦,學生學得很累,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越來越淡。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性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所謂有效性教學,可以理解為在促進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的同時,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的教學。這里的“發展”不僅僅是學生新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還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筆者認為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效果、效率、效用的有機結合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始終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學習的興趣的激發以及互動、合作的學習方式的運用,把教學的效果、效率、效用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做到效果好,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高,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學對師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發揮明顯的效力與作用,并盡可能產生持久的影響。這與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根本任務“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不謀而合。
二、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教學過程是一個互動的而不是單向傳遞的過程。《新課程標準》要求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貼近現實生活,強調學生自身的觀察、感受和體驗,教師應注重思維、感情和行為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即可以利用時政熱點、敏感話題作載體,把思想品德教學置于廣闊的社會現實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這樣既達到學習的目的,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探究學習更好地去體驗社會現實。
三、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如果課堂氣氛再壓抑,會影響學生的接受效果。因此,教師要以輕松愉悅的心情來組織教學,讓微笑成為教師課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讓鼓勵成為引導學生的主要手段。學科知識的呈現也要輕松、自然,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四、采用多樣手段,靈活運用教法
新課程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此,思想品德課堂要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化,過程動態化,一方面充分運用故事、漫畫、音樂等形式,發揮插圖、實物等傳統的直觀教具的作用;另一方面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將文本、聲音、圖像等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注意力和興趣,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使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表現有機地統一于教學過程中,增強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
五、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
思想品德課教師不僅要引領學生把握時代脈搏,還要指導學生閱讀課外時政材料,這樣既可擴展學生知識面,又能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同時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鼓勵他們根據調查結果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意見。如在講“我國面臨著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問題”時,我組織同學就自己身邊的資源和環境問題進行相關調查。在調查前我們一起制訂調查提綱、設計調查問題,提醒他們在調查中的注意事項,事后對調查得到的材料作出分析,寫出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認識,互相啟發,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海無涯”,我們只有不斷探索、不斷進取,才能使自己樂教,學生樂學。
參考文獻:
《新課程改革標準》《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勢在必行》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