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孝
當前,初中德育面臨著信息網絡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和市場經濟的挑戰。同時在德育理念、內容、方法等方面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面對挑戰,針對存在問題,我們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不斷優化和創新德育內容,改革教育方法,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德育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以教師為主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為引導者,教師首先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是思想品德課必須解決的問題,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基本要求。利用情境、協作、對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最終才能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使“思想品德課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變成現實。為此作為政治教師,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學生,掌握他們的心理變化情況,發現他們自身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多引入他們的實際事例,多談論他們關心的問題,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談體會或者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教師幫助他們解決。真心實意地為學生解決疑問,幫助學生改變不良觀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觀念。其次,作為引導者,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學生主動性。學生參與,一方面能讓課堂更活躍,形式更多樣;另一方面又能在學生的思想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自我教育,實現教學目標。課堂是一個舞臺,教師是演員,學生則應是舞臺上的主角,而且隨著學生能力的增長我們要慢慢從舞臺上離開,逐步變成幕后的導演,指揮他們獨自上場。
所以在教學當中,我時刻注意多給學生發言的機會,教師說出引導性的話語讓同學自己歸納總結,或者讓同學談出自己的體會與感受。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創造性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往往喜歡生動直觀、情趣盎然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因此,政治課課堂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倡導“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刻苦精神,而且要引進“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的教學機制。當然,激發學生興趣,決不意味著為興趣而興趣,而是為了以趣導知,以趣探理,以趣味性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汲取,對真理的探索,以至萌發智慧,形成創造性思維。
教師在政治課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各種手段、多種途徑,譬如:
(一)運用直觀教具。心理學研究證明,感覺和知覺及在其基礎上形成的表象屬于感性認識階段,它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因而也是思維的基礎。通過電影、電視、錄像、錄音、投影等教學手段,使學生調動一切視聽感覺,使抽象的知識盡可能地具體形象、生動的特征,這可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內驅力。
(二)結合自身體驗。政治課教師由于長期的理論思維訓練、人生閱歷積累,對社會歷史、人生價值、心理調適、時政新聞,一般來說都有自己的切身體驗,經過篩選,在教學中恰當運用,往往使學生倍感親切,樂于接受。
(三)聯系鄉土材料。鄉土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一種人格教育,也是一種情意教育的一環。培養學生以鄉土為背景,能在生活上認知、了解及欣賞周圍的人、事、物中成長,進而關懷體貼他人,建立起完整的人格。鄉土材料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應用鄉土材料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理解教材也有很大的幫助,給學生也有極大的親切感,就會增強課堂教學效果。講授環境問題時也可以結合本地實際環境情況的資料,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進而了解到國家的大事,在課堂上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此外,引證經典論述,運用權威性結論,結合熱點新聞,都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不一,但目的都在拓展思路,激活思維,開發智能。因此各種手段的運用應力求做到:要新、要活、要精;勿舊、勿淺、勿濫。中心突出,目的明確,是值得提倡的,而漫無中心,游騎無歸,是不可取的。
三、加強實踐環節,提高思維政治教學的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作用于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成果,是學生知、情、意、行的綜合體現?!靶惺侵?知是行之成?!边M行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學生要形成良好的思維政治素質,首先要以“知”為開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內在規律,最后以形成自主、自覺、自動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政治信仰為歸宿。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一種內化的東西,是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行動,轉化為內心的信念,用所學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指導自己的言行。因此,我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加強了實踐性環節。例如,組織學生外出參觀、社會調查;舉辦主題為“我的做人準則”“愛我中華”等征文活動;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等活動,通過這些生動、具體、形象的教學實踐,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激情和對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追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促進了學生的成長。
作者單位: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