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美
《數學課程標準》已把開展實踐活動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數學實踐活動在新的課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位置。這既是適應改革的需要,也是數學教育的必然。數學實踐活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以知識記憶為特征的陳舊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和對數學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
數學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內容及方式,對于我們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來講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探索和實踐中,我逐步認識到,在學習活動中不僅要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還要讓學生去發現和研究問題,更要在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感悟數學的思想和方法。
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一談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幾點體會。
一、數學實踐活動應生活化
數學學科課程是以教學系統的理論知識為主,而數學實踐活動課則好比是在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搭起的橋梁,它應融入現實生活中,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為學生實踐活動提供知識基礎及實踐空間,充分體現其獨特的實踐性。
例如:青島版教材實踐活動課——“美的奧秘”一節,我聽過三位老師講過,這三位老師都是在揭示出黃金分割比之后,讓學生測量班內學生上半身與下半身的身長,看看符合不符合黃金分割比,并對此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從而明確了媽媽為什么穿高跟鞋。從生活入手,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學生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又如:組織一次班內購物,其中兩組學生準備商品,擔任售貨員,其余同學手持模型紙鈔購物。請你運用你手中的100元錢,買你最喜歡的幾樣物品。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不但學會了如何有計劃的購物,還學會了計算使用錢。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雖然課已結束,但學生活動的興趣仍在延續著。
因此,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實際,到生活中去尋找數學,調查了解有關問題,收集相關信息。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本身的魅力。
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現成的材料展開實踐活動
數學實踐活動貫穿于我們整個數學教學活動中,它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第五冊教材的數學廣角中,“可能性”這部分內容經常出現在生活中。我是這樣做的:用彩色粉筆,找了十個紙袋,兩包粉筆,分十組,每個袋中有兩種顏色的粉筆,每種數量不等。規則:小組為單位,每人摸一次,統計本組完成的結果,并分析原因。十分鐘之后,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躍躍欲試,想說出自己的結果及原因,經過學生的匯報交流,得出了如下的結果:兩種顏色數量不等,多的被摸到的可能性大,少的被摸到的可能性小。讓學生經歷這樣的實踐過程增強了理解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再如:第八冊教材數學廣角中,“植樹問題”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植樹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然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在備課時,我發現如果沒有現成的教具、學具,讓學生單純憑空想象來理解是比較困難的,為此我采用了從學生手指與間隔之間的關系入手,讓學生觀察發現手指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再觀察一排學生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最后逐步引到植樹問題上。這樣循序漸進,借助學生熟知的、人人都有的、現成的材料,親自觀察、發現,并得出相應的結論,將抽象問題變得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為后面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做了較好的鋪墊。
三、在實踐活動中促使學生自主參與
新標準基本理念中提到“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教師在組織活動時,要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收集資料,分析問題。在小組活動時,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由組合,以利于學生最好的合作與交流,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數學。
自主參與是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的核心。數學實踐活動應以學生的生活和現實問題為載體和背景,著眼于促進學生個體自主和諧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學生的獨立自主活動,學生既是知識的主動獲得者,又是實踐活動的主體。可以說,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活動,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獨立或與同伴一起參與完成活動的目標是衡量一節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因此,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及數學活動自身的特點,精心創設和諧的學習情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誘發他們形成渴求學習的內部動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在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例如:在安排“圖形的拼組”這一課時,我首先征求學生的意見,民主討論,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決定活動課的內容和形式。然后同學間相互設計活動游戲,可以用七巧板拼成各種各樣的圖形,也可以用三角形拼成美麗的圖案,讓學生自備活動道具。最后,由學生總結活動的收獲,評選最佳作品。各程序的組織完全由學生自主安排決定,這就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積極、自主的參與實踐活動。
四、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感悟數學思想方法
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突出數學本質,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數形結合的思想,估測意識,統籌安排及分析、綜合、轉化、歸納、類比等基本思考方法,這些都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質不可缺少的。在數學活動教學中,可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并指導學生運用這種思想方法去解決發生在身邊的有關問題。
例如:第七冊數學教材中,數學廣角《“烙餅”的學問》,主要是通過對烙餅等家務勞動的模擬操作、分析研究,體會如何安排節省時間,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滲透一定的數學思想。了解統籌思想,嘗試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在學習內容上,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了條件,這就需要我們小學數學教師不斷地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去研究新的教學理論,把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者單位:濟南高新區孫村鎮莊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