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嵐
摘 要:聾啞孩子是社會弱勢群體的一部分,作為公民,他們理應得到社會的關愛的扶助。同樣,作為公民,他們的行為也必須服從法律的約束。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教師,每天面對的都是有殘疾的聾啞孩子,因此,我們所肩負的責任比起那些普通的教師來說就顯得更加重要,也更加具有長遠意義。我們既要通過特殊的手段教會他們學習以及生存的技能,同時也得在日常的教學中,把我們的法制教育滲透其中,從而強化聾啞孩子的法律意識。
關鍵詞:聾啞學生 特殊教育 法律意識
聾啞孩子是社會弱勢群體的一部分,作為公民,他們理應得到社會的關愛的扶助。同樣,作為公民,他們的行為也必須服從法律的約束。工作在特殊教育學校,每天面對的都是有殘疾的聾啞孩子,這些屬于社會弱勢群體的聾啞學生雖然也有活潑幼稚、率真可愛的一面,然而,由于先天的身體缺陷使他們在人生道路的起點上比其他同齡人慢了很多。因此,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教師,我們所肩負的責任比起那些普通的教師來說就顯得更加重要,也更加具有長遠意義。我們班的學生主要來自鄉鎮農村,多數家庭條件差,家長文化水平低,又不懂手語,交流困難,他們除了哀嘆自己命不好外,似乎對自己的聾啞孩子束手無策,他們不敢也不愿面對這個相對比較殘酷的事實,雖說作為孩子的父母,他們充其量也只是給孩子提供必需的溫飽,因此,對孩子的教育幾乎成了空白。在這樣的環境下聾啞孩子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如自私、任性、孤僻,甚至偷摸東西。有個來自山東農村的學生叫胡啟,平時各方面表現積極上進,是我和同學眼中的好學生。可就是這樣一位平時表現優秀的學生竟然在超市公然拿出香皂盒里的香皂,然后把盒完好地放回原位。一切神不知鬼不覺,他可以很坦然地做完這樣的事,回來后向同學們炫耀,并能講述“心得”讓同學效仿。我知道后感到非常震驚,震驚之余我陷入深思:在校表現優異的學生也會做這種事的原因在哪里呢?我想是因為聾生的法律意識極為淡薄和貧乏,對法律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懂法,加之他們的情感具有極端不穩定性和強烈的沖動,在作案之前及作案過程中難以自我控制,很難考慮到所作所為的危害性和將受到的法律制裁。聾啞人和盲人不屬于無責任能力的人,因為他們沒有喪失辨別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但由于他們在生理上有缺陷,智力發展受到一定限制,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畢竟比正常人要差一些,從而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的了解,甚至做出錯誤的判斷。因此,我國(刑法)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一規定明確指出,聾啞人犯罪也同樣會受到懲處,同時又體現了我國刑法實事求是和人道主義的精神。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如果聾啞人的基本權利受他人侵害而遭受損失時,有依照法律規定獲得保護或者賠償損失的權利;如果以自己的生理缺陷為由而無視法律的存在,嚴重侵犯他人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同樣也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作為他的老師,我不能坐視不理,我有責任擔負起教育他的重擔,告訴他們“勿以惡小而為之”。我主動找了他談話,并沒有嚴厲地批評他,而是告訴他任何一個人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1700多萬聾啞人中,絕大多數都是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很多的人與正常人一樣在為社會做貢獻。只要教育引導得法,聾啞人一樣能取得進步和成功。南京市的聾啞少年周婷婷就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我們學校每年都有畢業生被錄取進入天津大學、長春大學等高校和正常人一起生活學習。他在超市的行為雖然很“小”,后果也不十分嚴重,可這畢竟也觸犯了法律,也是一種犯罪。接著又帶著全班同學開展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教育活動:利用法制課、班團活動、興趣小組等形式系統地學習法律,另外我還充分發揮聾生的視覺優勢,組織觀看通俗易懂的法制宣傳圖片、影片;并實行警校聯防,請民警到學校給學生宣傳法制教育,或請政法專業人員講法律和案例,聘請遵紀守法能自食其力的聾啞人擔當校外輔導員,現身說法給同學們講人生經歷和體會,激勵聾生遵紀守法奮發圖強。還組織他們進行社會調查,開展校外活動。如參加公捕大會,旁聽法庭審理案件,到少管所調查少年犯和勞教人員改造自新的個例。使同學們在活生生的事實面前,產生觸目驚心的感覺,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做一個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經過這些教育活動后,胡啟同學徹底改變了,他首先在班上作了檢討,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懺悔,并表示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增強法制意識,遠離犯罪,要做到身殘志堅,爭取做一個對國家、對人民有貢獻的人。
總之,作為特殊教育的老師,我們既要通過特殊的手段教會他們學習以及生存的技能,同時也得在日常的教學中,把我們的法制教育滲透其中,從而強化聾啞孩子的法律意識。
作者單位:吉林特殊教育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