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
一、充分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是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因此口語交際的訓練不能脫離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應在各環節中相互滲透,相機進行。由于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一句話到幾句話,再到一段話,循序漸進地練說。應當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可以適當設計一些連貫的小問題,引導學生認真看圖,有層次、有步驟地依次回答問題,逐步由說一句完整的話到連貫地說幾句比較通順的話。如教口語交際《應該幫助他們》,可以讓學生看圖,想象說話。設計以下幾個問題?圖上小姑娘在做什么?她和盲阿姨開始怎樣見面?小姑娘怎么主動和盲人阿姨溝通?在領盲阿姨過人行道時,她們在說什么話?然后引導學生同桌合作想象說話,接著分角色表演,全班表演,讓每一位同學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經過總結經驗,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嘗試:
1.預習自說。閱讀總建立在學生對課文預習的基礎上,而預習情況反饋,提供了交流學習的空間,擴展新知。可讓學生自說預習中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疑難,使教學有的放矢。
2.朗讀仿說。教師要重視朗讀,閱讀課就是教師指導下的讀書課。訓練任何一種語言能力都離不開讀,提別是“對話”可讓學生自選角色朗讀,讀中感悟真情。通過模仿表演,反復訓練,自然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討論互說。教師可利用合作、探討等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質疑、問難,討論爭辯、互相交流,暢所欲言,創造樂說、會說、能說的氛圍。匯報時,不要平均要求,積極鼓勵學生貴在參與,盡其所能,逐步提高。
4.總結評說。閱讀教學對問題探究,課文朗讀,習題訓練等都要指導小結評議,讓學生在分析、梳理、歸納的思維訓練中培養表達的具體性、嚴密性,提高表達水平,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大膽、盡情地傾吐內心的感受,實現同學間的信息溝通和啟迪。
二、創設話題語境,倡導靈活多樣的練習方式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需要經歷一個反復訓練的過程,是否激發和保持學生對“口語交際”課的興趣,關鍵在于教師和學生共同對交際話題情境的創設。靈活多樣、富于情趣的交際活動設計,是“口語交際”課對教師和學生提出的要求和挑戰。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創設話題情境。
1.實物創設情境
小學生智能發展處于低級階段,他們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因此,在教低年級學生說話時,要教會他們觀察。直觀形象的實物展現,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易于學生觀察。如上《可愛的小動物》一課時,教師把一只真正的活潑可愛的小白兔帶進課堂,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們一個個眼前一亮,隨著教師的點撥,紛紛舉手發言,氣氛非常熱烈。
2.多媒體創設情境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學《春雨》這課時,將春雨那種“潤物細無聲”落在田野里、池塘、樹林……的實景制作成課件,在電腦中出現,然后投放在屏幕上,配上音樂,文中的美景就一目了然。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對大自然熱愛之情。還可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音樂邊想象春雨還落在哪里?發生了什么事?讓學生暢所欲言。
3.學生表演創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興趣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維持的。”低年級學生對內容有趣,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故事,往往表現出極大興趣,如果讓學生充當故事中的主人公,創設故事情境便能誘發他們的說話積極性。如第四冊口語交際《小熊真可愛》一課,讓學生戴上頭飾,配上音樂,進行編故事表演,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身臨其境,觀察、思維、想象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現。
三、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正如《新課程標準》所講,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鍛煉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學生除了學習生活,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家庭條件差異,社會環境的不同,是他們生活豐富多彩的重要條件。為此,可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引導他們去廣泛接觸社會,自覺參與,進行口語交際。針對低年級學生,他們喜歡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我在雙休日時布置學生說一說,你在雙休日干什么?周一在全體同學面前匯報。其中文體活動、勞動服務、旅游參觀等都是他們口語交際的話題。
另外,還可以設計一些專項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故事會”。每周抽出一節課講故事,對低年級學生尤其適合。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解放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