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陽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我縣開展已近六年整,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廣泛地運用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之中。但目前我們不少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從表面上看熱熱鬧鬧,但其有效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因此,及時、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對于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真正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結合幾年來的實踐經驗談談幾點看法:
1.“山重水復疑無路”時的合作學習。學生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設計一些層層質疑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然而大多數學生對新知識的本質認識不大清楚,表現為迷惑,這樣就較難順利地獲取新知識。甚至經過反復的思考、實踐,自身也不能獨立解決,真可謂“山重水復疑無路”。如果此時采用合作學習,可以形成較濃厚的研究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教學“年月日”中的“四年一閏”這一新知識時,我創設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小新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同學們對這個問題非常的感興趣,紛紛動腦思考,但多數學生緊皺眉頭,抓耳撓腮,不能找到合理的原因,于是我讓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大家都出謀劃策,共同研討,并且結合書上的備注來探討。你指我看,你說我聽,你講我評,探索、研究的氛圍異常濃厚。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力量,學生自行解決了“四年一閏”的問題,得出小強的生日是2月29日。研究結果出來以后,同學們恍然大悟,同時也為自己努力得到的成果感到無比驕傲,認知的印象尤其深刻。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能力,教學效果特別明顯。
2.“眾說紛紜”時的合作學習。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你說……”“你再說說……”“你還想說”學生急于表現自己的想法,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但有限的時間不能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表現欲,這個時候的小組合作學習能讓生生之間暢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傾訴,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當認識完角的形狀、特點及各部分的名稱時,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孩子們充分發言,有的說教室的黑板上有角,門上有角,玻璃上有角、國旗上有角……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無不積極興奮,當老師說停的時候,還有的學生意猶未盡,一副遺憾的樣子,于是我趁機組織小組合作,“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孩子們聽后立即又沉浸在暢所欲言的情境中,終于使自己的想法在小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
再如:教學“認識人民幣”時,讓學生給人民幣分一分類,在集體交流匯報后,仍有部分學生沒有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把小手舉得高高的,期待得到老師和同學贊許的目光。于是教師又讓他們在小組中交流自己分類的方法,雖然是簡短的幾分鐘,但讓更多的學生得到了發言的機會,在交流、傾訴的過程中,孩子們加深了對不同人民幣的認識,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思想交鋒、智慧碰撞時的合作學習。不同的個體對于不同的問題總會持有不同的觀點,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學習認知上的矛盾沖突。如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提出后,孩子們往往會持著自己的觀點與對方爭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此時采用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教學“對稱”時,課件出示:讓學生判斷此圖形是對稱的嗎?孩子們有的說是對稱的,有的說不是對稱的,整個課堂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場激烈的爭辯開始了。“小房子是一個對稱圖形,因為如果把它對折的話,左右兩邊能重合。”“它不是一個對稱圖形,因為它的右邊有窗戶,左邊卻沒有。”“不看窗戶,看小房子的外面,左右兩邊完全重合,所以小房子是對稱的。”……雙方爭持不下,于是我立刻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互相討論、爭議。孩子們在小組中與小組成員展開了唇槍舌戰,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想法,孩子們在爭辯的過程中學會了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發言,學會了合作。
4.實驗、操作時的合作學習。數學學習要求學生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數學。在實際的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有時候學生個人是無法靠自己的智慧和行動獨立完成的,這就需要融合小組成員的聰明才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在教學“圓的周長”時,課前我先發給每組學生一張印有直徑、周長、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的實驗記錄表和自備的各種硬幣。上課后,當我講完實驗要求后,就讓小組合作動手測量,操作與思維有機結合,學生根據表中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發現:同圓中,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樣的合作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有利。
5.競爭、比賽時的合作學習。數學知識本身是單一的、枯燥的,但對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傾向于趣味性強的小活動、小游戲、小比賽。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會創設一定的活動、游戲情境,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更能使學生形成相互競爭,相互團結,相互合作的優勢,學生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活動情境中學習更能體會成功的快樂,學習的快樂。
如:教學“銳角和鈍角”時,課件出示游樂園場所,學生找出物體表面上不同的角后,把給各個角分類的過程放在小組中去完成,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分的又快又好。每個小組的成員群策群力,有的觀察,有的獻計,有的紀錄,組內秩序有條不紊,體現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再如:教學“統計”時,一開始采用“夾玻璃球”的比賽游戲,每個小組的同學躍躍欲試,興趣極高,聽完老師的比賽要求后,不等老師分工,小組內的成員已自行分工好了。哨聲一響,小組內有的數,有的夾,有的計,有的監督檢查,每個成員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賽的進程中,一切都顯得那樣的和諧。當比賽結束時,優勝方的歡呼和興奮,成功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旁無代替的,而負方也不甘示落,相反他們會總結經驗,為下一次的獲勝增強信心,小組的合作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培養學生在人類活動中的參與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從小(如低年級、幼兒園甚至是嬰幼兒時期)學會合作。合作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它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適時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煥發課堂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泉州市惠安縣涂寨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