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薇
摘 要:當代中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將要遇到一些挫折情境,適當地對其進行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中思想政治課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是學校進行挫折教育的主陣地。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著挫折教育的諸多因素。在進行挫折的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基本問題。
關鍵詞:挫折 挫折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課
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挫折是客觀存在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隨時都會遇到挫折。當代高中生遇到的挫折,較典型的有以下幾種:
1.在學習方面遇到的挫折
學習方面的挫折是當代中學生面臨最大的挫折情境。現在的中學生課業負擔繁重,父母的期望值高,學習競爭壓力大。如果考試難以取得優異的成績,學習成績浮動不穩,持續下降或努力過后成績仍未有大的起色,一部分學生就會產生深深的挫敗感和無助感,經常自責和焦慮,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2.在人際關系方面遇到的挫折
高中生的自我意識日益增強,有較強的交往需要,渴望在人際交往中獲得他人的認同。但是在實際交往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師生關系緊張,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得不到老師的信任或覺得受到老師的不公待遇而和老師對著干;同學關系不融洽,沒有對班級的歸屬感,難以融入到班集體中;親子關系疏遠,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與父母之間存在著代溝,或因父母關系緊張而產生被拋棄感和憤怒感;青春期的困惑,對異性交往感到好奇或迷惑,早戀中與“戀人”產生矛盾,因早戀問題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教育等。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特點
1.高中思想政治課直接影響著學生政治素養和信仰的形成,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影響著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和健康的心理品質的形成。
2.高中思想政治課蘊含著豐富的挫折教育的內容。思想政治課教材在編寫上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和"基于案例、基于情景、基于問題”的學習理念,列舉了不少具體的案例、情景和材料。這些案例、情景和材料是對現實生活內容的歸納和提煉,具有一定意義的生活主題,為挫折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3.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高中思想政治課非常重視課程實施的過程,強調教學的過程,強調學生在探索新知時的經歷與思考和獲得新知時的感悟和體驗,為學生人格的整合發展提供時空。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結合教學目標,指導學生明確生活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一切教學工作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因此在教學目標中明確挫折教育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第三課第二框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確立教學目標時,可以確立這樣的挫折教育目標: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的人,難以戰勝困難,成就事業。引導學生遇到問題要學會自己分析、自己思考、自己尋找答案,從而培養他們不怕困難,勇于接受挑戰的精神。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課第二框《政治權利與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準則》,在確立教學目標時,可以確立這樣的挫折教育目標: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不能侵犯他人權利的義務,以此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2.深挖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挫折教育的因素進行挫折教育
(1)高中思想政治課《經濟生活》中勞動就業和挫折教育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備受關注,已經成為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加之金融危機的影響,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嚴峻。雖然身處校園,高中生獲得信息的途徑卻日益廣泛,大學生就業難在一定程度上對高中生形成了較大沖擊,學習無用論一時甚是器張,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熱情和信心。他們還未能擺脫成長的煩惱,就開始被迫地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極易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
(2)高中思想政治課《政治生活》中自由的觀點和挫折教育
在我國,大多數高中生都是獨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一部分學生出于自私自利的考慮提出的非分要求得不到滿足,會產生深深的挫敗感。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由觀:自由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脫離法律的絕對的自由,公民只能在法律的范圍內行使自由,每個人享有的自由都不能侵犯到他人的自由。
四、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注意事項
1.家校配合,共同督促培養
學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挫折教育。但是僅僅依靠學校、老師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對待挫折的態度往往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挫折教育的缺失往往會使學生難以形成“自我承擔、自我調節、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2.高中思想政治課應帶動其他學科進行挫折教育
僅僅依靠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挫折教育是不夠的,還要充分發揮各學科的滲透作用。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各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挫折教育的素材。各學科在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把挫折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每天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耐挫能力。
3.要把握挫折教育的“度”和“量”
高中思想政治課在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遵循教育教學的發展規律,把握挫折教育的“度”和“量”。當代高中生在生理上日趨成熟,而在心理上卻處于較為明顯的“斷乳期”,心理承受能力需要通過不斷磨礪來增強。但是任何挫折都不可避免地會給人帶來痛苦,如果痛苦的強度超過學生的承受能力,他們的心理就會受到傷害,甚至會出現心理危機。
4.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差異性和共同性,做到因材施教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世界上也不該有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教育過程。思想政治課在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時候,既要把握學生群體的共同性,又要關注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5.加強思想政治教師的抗挫能力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思想政治教師是實施挫折教育的主力軍。教師的抗挫素質和生命智慧對學生耐挫能力的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師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心,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正確對待挫折的健康心理,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實踐證明,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缺乏挫折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挫折教育經驗的人,是難以獲得成功和快樂的人。要把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強者,培養成為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素質的人才,就必須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將挫折教育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陳會昌主編.《青少年心理專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2.王麗娜.《中學思想政治課挫折教育初探》.《上海教育》2004年Z2期
3.馬寬斌,戴甲群,《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挫折教育》.《基礎教育研究》.2008.2
4.陳尚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滲透挫折教育》.《山東教育》.2007.10
5.李冬云.《淺談思想政治教師在挫折教育中的作用》.《思想政治課教學》.1996年Z1期
6.劉雪,劉景存.《如何進行有效的挫折教育》.《北京教育》.2008.3
7.馬天杰.《淺議挫折教育和成功教育的錯位》,《黑龍江教育》2008.1
8.《思想政治1必修經濟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四版
9.《思想政治2必修政治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三版
10.《思想政治4必修哲學與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新海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