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強調職業在人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職業理想是畢業生就業、擇業、創業的思想基礎和目標導向,是職業發展規劃的動力因素。通過職業理想教育激發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并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理想職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210188-01
隨著我國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勞動力市場的發展,人們的職業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職業發展規劃與就業指導已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職業發展規劃教學要加強大學生職業理想教育。
一、加強大學生職業理想教育的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職業理想教育有助于盡早適應大學學習生活。任何理想的實現都要以現實努力為基礎,大學階段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豐富閱歷、積累經驗、準備承擔成人責任的過渡期,也是步入社會的準備期。大學有寬松與自律并存的生活、學習環境,沒有父母可以依靠,也沒有中學時期對教師和課本的依賴。學習環境彈性加大、課程增多、信息增加、獲取知識渠道增多。此時加強職業理想教育幫助學生正確分析自我、認識職業、了解社會、確定專業方向,從而激發興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大學生職業理想教育有助于職業理想的形成。職業理想在人的理想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常常影響著人一生的走向和成就大小。真正有職業理想的人必然不怕困難、挫折以致失敗,能勇敢的面對現實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去戰勝困難,百折不回、努力學習、工作。相反沒有職業理想、或職業理想不明確的人,就會思想上沒有奔頭,學習、工作沒有勁頭。理想決定著一個人的努力方向,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活道路及其存在價值。因此,作為職業理想,它能支配和控制人們的職業行為和職業道德行為,一個人樹立了崇高的職業理想,就會自覺的在學習和工作中增強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自覺地用職業道德來規范、要求自己,從而成為有職業道德修養的人。
一個人職業理想的形成要經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抽象到具體、由不穩定到穩定的發展過程。大學生正處于職業理想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自主意識發展迅速,開始擺脫對老師、家長的依賴,獨立地走向社會,隨著接觸社會機會的增多和對社會職業的進一步了解,大學生開始探索自己的職業前景,并對職業價值進行評價。此時,加強大學生職業理想教育有助于職業理想逐步系統化、科學化,并開始為實現職業理想而努力。
(三)加強大學生職業理想教育有助于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一個人有職業理想,才有明確的人生奮斗目標。選擇職業是人生大事,因為職業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大學生只有明確了職業理想,才會為職業目標的實現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并付諸實施。職業理想教育有助于大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二、加強大學生職業理想教育的具體辦法和要求
(一)引導大學生將職業理想與社會的共同理想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首先要讓學生把個人的職業理想與社會的共同理想結合起來。個人理想只有與社會理想相結合,才是個人理想境界的升華和超越,才可能去實踐。職業,既是一種個體的需要,又是一種客觀的社會需要。從個體需要來說,為了維持生活每個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會產生從事一定職業的勞動,并取得相應報酬的意愿;作為社會需要來說,人們必須在一定的行業中承擔一定的職責,完成規定的任務。引導學生把個人的職業理想同社會的共同理想結合起來,充分認識工作的社會意義,這樣個人的職業理想才有正確的方向,才能體現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的一致性。
社會主義職業精神所提倡的職業理想,主張各行各業的從業者,放眼社會利益,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這種職業理想,是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的靈魂。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導者,需要擔負起對祖國、對歷史、對人民的責任,成為實現理想社會的建設者、實踐者。
(二)引導大學生將職業理想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必須充分認識自己的條件,從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情況、能發揮自己專業的職業,而不能單純從興趣、優厚待遇出發,要考慮自己能干什么、能干好什么。職業的動向,是社會發展需求而出現的,不能離開社會需求,強調個人意愿。如果不考慮自身條件和社會環境的實際,單憑主觀愿望所樹立的職業理想就是空想。大學生只有把遠大志向同求實精神結合起來,縮小理想中的自我和現實中自我的距離,才能真正實現自我的統一。
就業是大學生實現職業理想的第一步,也是真真切切地接觸國情和社會的起點。大學生一定會通過切身體驗,去認真觀察、思考和判斷,并選擇具體的職業理想內容。我國目前確實存在著“就業難”,只有加強職業理想教育幫助大學生調整心態、更新觀念,自我調適、自我規劃、自我定位,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目標,順利就業并樂于從業。
三、引導大學生以科學發展觀樹立職業理想
職業理想的樹立有一個萌發、穩定、深化和發展的過程。職業理想的萌芽,可能在兒童時期就開始了,如想做教師、做醫生。到了青年時期特別是進入大學階段,隨著專業知識的不斷豐富和對社會認識的不斷加深,開始樹立比較穩定的職業理想。到了成年時期,對社會、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職業理想也就更加深化發展。理想不是現實,理想是未來的現實,現實與理想之間存在著永恒的差距。跨越“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往往受制于人的知識、能力、心理、環境等諸多因素,具體的理想選擇必定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志向高遠,有的志向現實;有的認同理想的精神價值,有的認同理想的物質價值;有的偏重國家和社會利益,有的偏重個人和家庭利益……所以,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理想教育,要考慮其層次性、漸進性。隨著社會的發展,新技術的誕生,一方面引起了新興職業的出現,另一方面又引起了職業的分化,為人們一次選擇職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而人們職業觀念的更新,素質的提高,職業理想的多樣化,也為二次選擇提供了可能。
總之,大學生職業理想是職業發展規劃的動力因素,職業理想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教學的重要環節和內容。大學生職業理想教育的內容要全面、形式要活潑,要讓學生感到一個有崇高職業理想的人會以滿腔熱情投入事業,真誠、熱情、愛崗、敬業。工作快樂、快樂工作,有高尚的道德品質、職業精神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姜納新,大學生就業指導[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2]朱建平,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探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9(15).
作者簡介:
張麗娟(1960-),女,漢族,內蒙古通遼市人,學士學位,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學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