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520188-01
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社會等領域受到日益顯現的影響,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和拖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化危為機,趁勢把農村文化建設這塊地盤鞏固起來,并把這塊蛋糕做大做強呢?筆者認為,應當科學地、辯證地、全面地分析它對農村文化這塊領域的影響,既要把問題想得復雜一些,也要想得積極一些,不能一棍子打死“金融危機”,認為它就是消極的、退步的,因為危機往往就是重新洗牌的契機,我們要引導廣大農民朋友們應時崛起,化金融危機為文化興起之機。
一、金融危機下農村文化建設迎來新機遇
(一)群眾閑暇時間多了,文化發展空間拓寬了
金融風暴來了,農民工因為失去就業機會返鄉了,因為農副產品需求減少勞作時間縮短了,因此,學習充電、娛樂鍛煉、閑聊瞎溜的工夫有了,豐富精神世界,慰藉內心傷痕,尋找發展機會,文化需求就在這頃刻之間超出常規地擴大了,文化發展空間無限擴張。美國百老匯、好萊塢在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中,創造了美國娛樂業空前的巨大繁榮,同時,美國的電影產業也在經濟蕭條的特殊時期繁榮起來,從而奠定了美國文化霸權基礎。文化對公眾的信心恢復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因此,把握好了,引導好了,經濟之危就能轉化為文化之機。
(二)群眾錢包瘦身了,促進物質消費向精神消費轉型
出口需求縮減,農副產品價格回落,農民收入直線下降。百業蕭條錢是寶,“量入為出”為上招。國民消費急劇轉型。金融危機造成物質消費的萎縮會促進社會消費從物質到精神的轉型。物質性、資源性消費帶來了資源極大消耗從而導致經濟不可持續的問題,以物質性、資源性消費為主導的國民消費局面,在這樣背景下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自然轉型,即公眾需要從崇尚物質層面消費轉向精神和文化層面消費。
(三)產業面臨危機了,資源有效整合利用局面形成了
企業經營不景氣,出口虧損,在依靠壓縮成本,減少生產,裁員、減薪仍不措效的情況下,就考慮資源整合、產業轉軌經營。印刷、出版、電影等文化產業的振興就可以采取收購、兼并等渠道低成本、低投入地應運而生、發展壯大了。亞洲金融危機中,韓國確定了“文化立國”方針,提出“韓國文化世界化”口號,采取“文化產業優先發展”、文化支撐戰略的一系列措施,促進了韓國文化產業的巨大興盛,為韓國的經濟復蘇、發展、騰飛作出了巨大貢獻。
(四)社會就業形勢嚴峻,汲取從業人才時局成熟
處在經濟危機和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僧多粥少”,大量優秀人才、高學歷畢業生“漂浮”于社會。“大河漲了小河何愁不滿”,這對于文化產業引進人才、培育人才,重新整合隊伍,建設高素質、德才兼備的文化工作者隊伍是一次天賜良機。
二、金融危機下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營造氛圍,增強群眾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
危機之時,需要力量,需要扶持。最重要的就是樹立迎接挑戰,戰勝危機的信心。要鼓勵廣大文化工作者創作出更多鼓舞斗志、振奮精神、積極向上的文化產品,創作出唱響時代主旋律的優秀作品。要通過加強文化傳媒、文化活動的輿論引導功能,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輿論氛圍,增強人們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決心和耐心。
(二)積極引導,在金融危機中振興農村文化事業
危機之下,隨即出現了一系列家庭、社會問題。政府如何在這關鍵時候,擔當起來,有所作為呢?一是要通過疏導結合,鼓勵人民團體、民間組織、民營企業和個人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舉辦經濟成分、利益格局、分配方式多樣性的各種文化活動,逐漸杜絕酗酒滋事、打架斗毆、宗教迷信、黃毒賭等不良現象發生。二是要加大宗教文化管理,防止異端邪說滲透、封建迷信活動蔓延等負面影響;要合理引導休閑文化發展趨向,特別要加強對棋牌室、游戲廳、網吧等場所的監管。三是要以政府為主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化設施建設,引導民間閑散資金集中起來,發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文化產業。四是要資源整合,充分利用部分鄉鎮撤并之后空余下來的辦公場所,利用學校調整布局后閑置的校舍,利用金融危機下倒閉和廢棄的廠房以及宗族祠堂、民間廟堂、廢舊禮堂等文化資源,將文化場、館、站、室對群眾開放,突出“共建、共享”、“互利、互惠”,促進有限的文化活動資源最大化地發揮無限作用。
(三)多管齊下,在金融危機中構筑群眾精神高塔
要大力擴大內需,采取發送“惠民文化消費券”,倡導與促進群眾進行電影、圖書、旅游等消費,推行“農村文化消費計劃”,通過采取文化產品退稅、家電下鄉等非常措施,來挖掘非常時期下群眾文化的消費潛力,緩解金融危機背景下文化消費疲軟的局面。要繼續擴大大眾傳媒、“四下鄉”活動、公共文體娛樂等主流文化覆蓋面,增加頻率、豐富內容,進一步豐富和提高群眾文化生活水平和質量。要以文化站為依托,廣泛開展文藝表演、書畫比賽、社火表演、家庭舞會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舉辦“農家實用科普講座”、“勞動就業技能培訓”等活動,提高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要適時舉辦有影響力、參與性強的演、展、賽活動,可以邀請外界文藝團體演出,也可以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舉辦群眾自身參與的文藝活動,培養群眾的參與精神,形成全民參與文化活動的新風尚。
(四)數措并舉,在金融危機中打造農村文化綠洲
一是搭建平臺,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鄉鎮文化站陣地建設,逐步建成集圖書閱覽、廣播電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和培訓為一體的鄉鎮綜合文化站;要加強村級、社區、公共場所的文化設施建設,設立專門的文化娛樂活動室,方便群眾參加文化體育活動;要將遠程教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農民健身工程、農家書屋工程、圖書信息工程等建設項目進行捆綁,使鄉村大舞臺的功能更加完善。二是優化環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應在財政預算上竭力支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傾斜扶持涉農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在城鄉統籌的基礎上,重力推出紅色旅游、綠色休閑,在拉動農村文化需求的同時,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要制定文化產業優先發展戰略,大力扶持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家庭文化、村落文化和民間文化的傳承、發展,形成農村講科學、講文明、講道德的新風尚。要加快數字電視進農家步伐、實施免收有線電視費等惠農政策,在全社會營造重視文化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是夯實基礎,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要利用金融危機造成的人才富余的機會大力引進優秀人才,進行一次隊伍的大換血、大充實、大整頓,挖掘文藝骨干、體育愛好者和有這方面特長的人才加入到文化隊伍中來,使其融合到群眾文化工作中。要加大對從事群眾文藝的專業人員的培訓力和引導,建立激勵機制和獎勵機制,使其能更好地發揮帶頭和引領作用,要加大對鄉鎮文化專干的教育培訓力度,使其能適應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的需要,特別要解決當前基層文化站空殼現象。
作者簡介:
陳阿芳(1976-),女,漢族,福建省泉州人,文化系統干部,群文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