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人語
城市中國正掀起新一輪“折騰”的浪潮,希望以城市化的基建規模拉動內需,應對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性經濟衰退。
近年來,人們本已開始反思畸形的城市化進程,這種畸形最顯著的表現就是由地方政府聯合商業力量主導的城市建設,過度集中為經濟型開發,而鮮見社會型開發。與追逐經濟利益的急切相比,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熱情持續萎靡。居民的公共生活空間與政治空間拓展乏力。
以犧牲住房公平、空間公平為代價的城市開發,正陷入正當性缺失的泥沼。主政者們卻發現,一場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竟然緩解了他們的道德危機:城建與改造正好暗合了國家擴大內需的需要,是政府可以出手抵御風暴的最大項目。于是,各地接連涌現城市史上的最快拆遷速度也就不足為奇。
開發城市浪打浪,前浪倒在沙灘上。盡管4萬億刺激計劃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有2800億,棚戶區改造已成為許多地方的政績新樣板,但如果以往在城市開發中積累的問題沒有得到總結與扭轉,城市中國的版圖上就將復制出一處處新的尷尬,也將有新人在反腐中倒下。即便短期做到了保八、保士、實際又有多少意義?城市,既不是地球的傷口,也不應在人群中制造分裂。
胡錦濤總書記說,“不折騰”。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