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光壽
石家莊遭遇的新情況并不在于它拆了很多房子,而是拆遷后剛好撞上了經濟危機,國內房市低迷,政府的壓力是必須要先把老百姓安置好,兌現最初的承諾。而這時候,形勢悄然變了,城市建設成為應對危機、刺激內需的重要舉措。
河北石家莊市長安區花園村,這個曾經因為拆遷爭議而幾乎陷入“停擺”的城中村,如今已經變成了一片施工場地,新的樓房正在建設之中。
66歲的李淑英老人是反對搬遷的村民代表之一。她對記者說。花園村的改造開發屬于石家莊2002年就開始的城中村改造五年計劃的一個部分,2004年就和河北某房地產公司簽訂協議聯合開發,但因開發商和村民之間的訴求不一致,與村里簽訂的開發協議也存在問題,花園村直到2007年底都沒有開發。
但2008年事情起了變化。“3月28日,花園村開始發放一本關于舊村改造的宣傳手冊,大約也只發放了50多戶,29日突然貼出通知,要求村民29日下午到村委會去拿房號。拿房號的村民發現,拿到房號以后就得同意交房,還簽訂了一個協議,4月5日就要拆遷。”
“4月5日走了一批,拆遷公司進村以后,一些拆下來的建筑垃圾堵塞了村里的好幾個路口,還有一些‘小平頭經常在村里的各個路口晃悠,村里水、電和電話逐漸不正常,人們的心理壓力增大,陸陸續續又走了一批。”李淑英說。
與花園村類似,在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2008年被拆掉的城中村共有22個——他們均屬于該市政府2002年城中村改造五年計劃中的二環內45個村莊之一,但因村民、村委會和開發商的利益訴求不一致,2007年五年計劃結束時,多數村莊的改造還停留在博弈階段。
對執政者來說,改造城中村一直以來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為什么“老大難”在2008年開始得以解決呢?因為石家莊從2007年底以來開始了一項聲勢浩大的行動,“從2008年起用3年時間在全省開展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簡稱“三年大變樣”。
河北省“三年大變樣”辦公室副主任焦慶會對記者說,從宏觀的角度來理解“三年大變樣”,實際上就是“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城市承載能力顯著提高,城市居住條件大為改觀,城市魅力初步顯現,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等五個方面。從微觀來看,“三年大變樣”則包含了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建、舊住宅區改善、城市特色塑造、景觀環境整治等20個方面的內容。
焦慶會對記者說:“2008年的工作重點主要就是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建、舊住宅區改善和景觀環境整治,主要的特點就是拆,以拆為主;2009年是邊拆邊建,2010年基本實現城市面貌的改變。”
該辦公室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11月底,該市共完成拆遷面積是944萬平方米,其中拆違413萬平方米。單純從數字的角度來理解這么大的拆遷規模有些枯燥,一個廣泛流傳于石家莊的笑話能夠概括這次“三年大變樣”的拆遷規模——“5·12”地震以后,某領導去四川視察,飛機起飛半個小時后,從窗口看到地面一片狼藉,遂問身邊的工作人員:“這么快就到四川了?”工作人員答:“現在是石家莊上空。”

改造京津爛圍墻
2007年12月10日,河北省政府在《關于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三年大變樣”的概念。半個月后的12月28日至29日,在中共石家莊市委八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時任市委書記的吳顯國做了“做好‘三篇大文章、實現‘三年大變樣”的主題報告,“三年大變樣”正式成為石家莊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眾所周知,石家莊的歷史從京漢鐵路和正太鐵路在石家莊村交匯開始。1947年,石家莊建成區僅12平方公里,伴隨著新中國的腳步,這所城市奇跡般地崛起。2008年,石家莊已形成了6區5市12縣的規模,主城區人口達215萬,列全國特大城市第28位。
“但石家莊一直是一座缺少文化認同感的城市”,土生土長的石家莊市政協委員、市委市政府決策委員會副主任梁勇認為,石家莊雖然在改革開放前已成為河北省省會,但幾十個城中村的原著民和外來移民,使這座城市成為一座典型的文化上耗散的城市,一座多元移民為主流群體的城市。
而因為文化認同感的缺乏,石家莊至今有句民謠“張書記挖,李書記填,王書記來了不給錢”,基本體現了近年來石家莊的現狀。石家莊市委市政府決策委員會副主任李樹森告訴記者,由于河北環繞京津,河北省的多任省委書記都強調穩定壓倒一切,穩定和發展似乎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媒體上經常出現的“環京津貧困帶”在坊間被戲稱“河北是京津的爛圍墻”。
2007年8月,張云川從國防科工委主任調任河北省委書記,開始了他在河北的“新政”。張云川明確提出,地方政府真正能夠干出成績的事情就是城市建設,“地方政府事情很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主觀~--定要有個抓手”。張云川認為:“河北省作為內環京津、外環渤海的省份,應當有更加開放的眼界、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開放的舉措。要準確把握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大勢,以開放的胸懷和姿態謀劃發展、推進發展。”2007年10月29日,張云川在河北省委七屆三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就提出希望城市建設“力爭每年一大步,三年大變樣”。
12月24日,在河北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張云川說,不要擔心拆遷改造對GDP會產生多大影響,有社會資本積累必然會重組產業,有土地儲備必然會引來新項目:“我們搞城市改造不是拆多拆少的問題,而是該拆的是不是都拆了。一個城市要搞一輪改造,3年左右的時間拆不到建筑面積的10%,就談不上動真格的改造。”
3天后,在石家莊市召開的省會城市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張要求石家莊要作出表率:“小打小鬧、修修補補建不成現代化城市”,“明年(2008年)是實現省會三年大變樣目標的第一年,這一年的工作至關重要,必須有大氣魄、大手筆,不管是拆遷改造。還是新建項目,都要有大的動作,確保有一個好的開局”。
在中共石家莊市委八屆三次全體(擴大)會議后不久,石家莊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掛帥、政府各部門和所屬各區主要負責人參與的“三年大變樣”指揮部,并由一名市政府副秘書長掛帥組建了指揮部辦公室,下設綜合處、拆違處、綜合整治處、穩定保障處、舊村改造處、督導巡查處等6個處室。從2008年初開始運轉,4月份起就陸陸續續開始了拆遷。最初“三年大變樣”政策出臺的時候,一些地市還處于觀望狀態,當全省各地市的官員到石家莊考察以后,他們一下子被連續幾公里的壯觀場面鎮住了,回去以后各地市的動作一下子就起來了。
“石家莊與別的地方不同的是拆了很多房子,現在又遇到了壘球經濟危機,國內房市低迷,開發商即使來參與開發,也是要先把房子給賣出去了才能動工,現在政府的壓
力是必須要先把老百姓安置好,兌現最初的承諾,否則政府、開發商和老百姓誰都拖不起。”焦慶會說。
一次現代化的躍進
在石家莊市規劃局的網站上,有多幅關于“三年大變樣”的規劃圖。許多處于被改造中的城中村,已經被描繪了非常氣派的大樓和住宅小區。該局總工程師辦公室主任藤斌認為,正在進行的“三年大變樣”工作只是過去長期發展路徑的一次飛躍,“我心目中的石家莊應當是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城市”。
藤斌說,石家莊市從建立到現在,一共經歷了五次規劃,第一次是1939年日偽占領時期,當時日本對石家莊的定位是一個日本軍隊在華北的轉運站和輸送站;第二次是1955年做的20年規劃,將石家莊作為一個產業基地來建設。
第三次規劃是1980年,主要特點是根據省會的定位在人口數量和配套設施上進行完善。但該規劃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很快落后,1997年便又做了一次目標時間為2010年的規劃,該規劃在2006年又面臨一次巨變,規劃時間又延長到2020年。
焦慶會告訴記者,一定要改造城中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城中村的管理體制和城市的管理體制有沖突。
藤斌介紹說,本次“三年大變樣”的規劃實際上是在2006年規劃基礎上的完善和修訂。本次規劃的基本內容是改造東北片區老工業基地,部分企業外遷到石家莊周邊形成五大產業基地,全國著名的南三條和新華集貿市場搬遷到古城正定,城中村改造,將石家莊市的商務功能和工業功能外遷,置換一部分土地進行商業開發,建設一個和諧宜居的石家莊。
石家莊市委市政府決策委員會副主任李樹森在接受采訪時盡量避談“三年大變樣”的話題,不過藤斌所說的在石家莊周邊形成五大產業基地的調整,在他看來是必由之路,也是他向石家莊市委提出并被采納的建議。在他看來,即便沒有“三年大變樣”,石家莊市也要進行城中村改造,也要進行老舊小區改造,也要將一部分城市功能外遷,只是“三年大變樣”把這樣的目標提前和具體化了。
而河北省《文史精萃》雜志總編輯石玉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很理解張云川書記和河北省各級領導干部要改變落后面貌的迫切心情,但由衷地講,“經濟發展有自己的規律,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過去我們超越客觀條件,做了許多主觀上想利國利民的事情,結果教訓很深刻,造成的惡果非常慘痛。”
“‘三年大變樣是一個顛覆性的提法,但我們是否具備了三年大變樣的基礎?能不能落到實處?是否超越了河北省的發展階段?”
“拆遷需要1000多億,建設約需要8000億,財政有錢嗎?現在光有政策,拆了以后能建起來嗎?讓下邊去找錢,能順利找到嗎?”石玉新說:“三年大變樣要求思想大變樣、觀念大變樣,實際上看到的卻只是限定時間的大拆遷。”
危機里的溫度
“三年大變樣”的最初設想是,通過城中村的拆遷和部分城市功能的外遷,在城內騰退出一部分土地,吸引戰略投資者,重新規劃,一次性建設一個現代化大都市,總投資大約為1400億元。2008年上半年,石家莊引進了香港嘉里、大連萬達、青島海爾、北京金隅、中城建等戰略投資者,參與開發建設。
但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也影響到了石家莊。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曾披露,2008年7月,全國70個大城市房地產價格降幅最大的是深圳,第二是石家莊。
房價的下跌也影響“三年大變樣”的進行。一位熱心關注者告訴記者,從石家莊本地媒體的報道來看,2008年9月份以后,石家莊對城中村的拆遷逐漸冷卻下來,剩下的就只是拆除違章建筑,禁止破墻開店,“但聲音也沒有原來那么大了”。

河北省省長胡春華的講話似乎也在印證著全球金融危機中石家莊的“溫度”,他在2008年11月7日召開的“全省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也透露,“石家莊市年計劃土地出讓收益38億元,目前僅完成9億元,不到年度的1/4。”
在胡春華的講話背后,就是參與石家莊“三年大變樣”的戰略投資者撤出的小道消息,雖然這些消息沒有獲得官方的證實。
石家莊市某國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2008年11月底曾經接到一個電話,說是石家莊某村拆遷之后要蓋6萬平方米的建筑,歡迎他們去投標。該公司去后發現,該村的建設項目只有兩家建筑公司來投標,他們中標后雙方談判,對方說要該公司先墊資500萬元,公司領導想了想,最后還是咬咬牙答應了;結果對方又說,房子要蓋到10層之后再給公司錢,該公司一測算,房子要蓋到1O層還需要花費800萬元,前期一共要花費1300萬元才能有收益,況且收益是否確定還是個未知數,就拒絕了。
“一般來說房地產開發輪不到國有建筑公司,因為他們一般追求質量,機制不靈活,不能給回扣,該村找到該國有建筑公司,說明私營的建筑公司或者開發商都已經不愿意上前了。”石玉新說:“關于墊資和給工錢的問題,一般的原則是要么建筑公司先墊資,蓋樓的時候按時給工錢,要么不墊資先蓋樓,蓋到一定層數再給錢,二者只能選其一。該村的開發方式,等于空手套白狼。”
談固村一直是石家莊城中村的驕傲,有3000多戶,一直以來就有“金談固”的說法。在2002年開始的城中村改造五年計劃中,談固村也是重點,可因為較為復雜的原因一直沒有改造。在本次“三年大變樣”工作中,談固村臨近石家莊市主干道中山東路的部分也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拆遷,河北省將談固村拆遷樹為典型,各地級市領導前往考察,從而推動了整個河北省的拆遷工作。
記者到該村采訪的時候,就有村民說。原先和該村簽訂協議的開發商跑了。后來的開發商和村里討價還價,一般聯合開發的分成是村里和開發商五五分成,原先的開發商跑了之后,村里能夠接受的底線談判價格是建房之后四六分成,可新的開發商卻堅持村里只能要35%,開發商要65%,談判不歡而散。
記者曾尋找談固村支書了解情況。一位姓集的助手婉拒了記者的采訪,并表示,“現在除了錢還有困難以外,其他沒什么困難”,“有困難也只能我們自己克服,自己的孩子自己抱,明年冬天你過來的時候這里一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當記者詢問石家莊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譚運江,是否需要國家或者社會給予相應支持時,譚說:“‘三年大變樣是一項地方的決策和政策,我們是當事人,只有我們自己來想辦法。”
銀行助推“石家莊速度”
2008年12月28日,主管城鄉規劃等方面工作的石家莊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蔣洪江去職。這是“三鹿事件”市委書記吳顯國、市長冀純堂去職后石家莊市最引人注目的人事變動。當地官方沒有作出任何說明,也未見其他媒體有深入報道。
不過“三年大變樣”沒有受到這場人事
變動的影響。石家莊獲得了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大銀行的支持,土地交易回暖,引入了大連萬達等戰略投資者。拆遷改造在2008年的基礎上,開創了新的“石家莊速度”。
2009年1月,石家莊市提出了2009年到2010年“三年大變樣”的五大目標,推出了總投資1111億元的五大類146個項目,其中有省行政中心廣場等20大獻禮工程需要在建國60周年前夕完成。2月10日召開的石家莊城市建設“三年大變樣”動員大會上。河北省委副書記、石家莊市委書記車俊提出要創造“石家莊速度”。
從執政者的角度來看,拆遷改造是城市建設的第一難,也是城市建設的第一關,石家莊更是如此。根據石家莊市的規劃,2009年要完成“三年大變樣”工作量的70%,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市長艾文禮要求所有的行政干部“不為失敗找理由,只為成功找經驗”,迅速推進“三年大變樣”工作。
城市拆遷領先全國的“一天一棟樓,4個月修兩條路”的“石家莊速度”,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由石家莊市橋西區政府創造。
橋西區轄區內裕華路、槐安路改造只有4個月的工期;民心廣場工程要10月1日完工——這三大工程占石家莊2009年拆遷總量的1/3。2月15日,石家莊市召開“兩路”拆遷動員大會,要求橋西區2月底前必須拆除裕華路沿線的95家單位和居民。當天,橋西區就成立了拆遷指揮部,區領導每三人成立一個分包組,同時還成立了7個突擊組,由相關職能部門一把手負責,專門負責面積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的拆遷。
據當地媒體報道,位于裕華路和中華大街交口的工行中華大街支行大樓,總建筑面積6400多平方米,擔負著周邊省直、市直和居民的金融服務業務,不僅業務量大,并且地下還有金庫。中山路街道辦事處當天下午5時接到拆遷任務后,立即召集拆遷隊伍,制定拆遷實施方案和突發事件預案,簽訂拆遷協議。當夜,他們動用了9臺勾機連夜進行了拆遷。第二天凌晨5時,整個大樓被拆平。

此后,沿裕華路4棟超過6000平方米的建筑,兩天全部拆除;中裕立交橋周邊7個產權單位、286戶居民的3萬平方米建筑。11天全部完成動員和拆遷;槐安路9.7公里高架橋、裕華路14.5公里路橋改造工程,4個月內必須完工,而正常則需要一年半,開工一個月完成的工程量就超過30%;全長3.6公里的和平路高架橋工程,原計劃18個月完工,現在提前到8個月完工……
銀行融資方面,2009年,石家莊市獲得了中國農業銀行300億元的貸款授信額度支持;中國銀行也和石家莊市簽訂貸款協議,在未來3年內為“三年大變樣”提供500億元的貸款;中國工商銀行確定將自己的全球客戶服務中心落戶石家莊。石家莊橋東區也和中國工商銀行簽訂協議,由中國工商銀行為橋東區的舊城改造融資30億元。
直接的投資上,3月7日,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與石家莊市簽署《石家莊市城市綜合項目框架協議》,中冶科工將投人500多億元用于該市城市綜合項目建設。截至3月20日,共完成融資116.2億元,已實際到位資金30.2億元,正在進行洽談的融資計劃還有19項,洽談融資總額818.7億元。先前引進的戰略投資者,在經歷了逃跑傳言之后,大連萬達接手了尖嶺村的改造項目,目的是打造多種業態的萬達城市廣場。
2009年3月31日,在經歷多次“流拍”而沉寂了3個月后,石家莊市以招拍掛的方式出售900畝土地。4月,又繼續供應超過100畝土地。前面提到的花園村改造項目2009年1月17日被河北卓達集團接手,但該村的回遷樓建設因為沒有按《城中村改造回遷樓建設目標責任書》的要求在4月30日前3層結頂而被通報。行政力度之強可見一斑。
河北省“三年大變樣”辦公室副主任焦慶會告訴記者,這次石家莊“三年大變樣”工作的啟動,正逢股市和樓市登上高位,本希望通過城市建設,促進石家莊城市面貌的改變,到后來發生了全球金融危機,大家又發現,這項政策正好暗合了國家擴大內需的需要,是抗衡全球經濟危機的最大項目。城市建設和改造也能夠拉動其他行業。并且拉動的力量更大,比如對燃氣設施的需要,對電力的需要,居民對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的需要等等,隨著城市建設和改造的深入,都將不斷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