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昕
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相互傳遞和分享信息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基本手段?!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
要想全面發展學生的素質,給他們一些終生受益的知識、能力和習慣,語文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不容推卸的責任。
“說”不僅是口頭表達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還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分析和文字表達能力。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四要素中,說是最基本的,說的功夫差不多了,聽、讀、寫也就容易辦了。較強的口語能力,要以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思想素養為基礎,因而,借助“說話”這一形式,可以促進其他語文能力的提高,尤其在寫作方面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口語訓練對提高寫作能力的積極影響
說話訓練對寫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響,主要表現在:
(1)說話訓練,能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一個人可以在較長的時間里不“寫”,但不能不“說”,說話比起寫作來應用的機會更多、應用的范圍更廣。只要教師提供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必然驅使學生去觀察、去分析,進而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于是,從書本知識到實踐活動,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現象,從歷史到現實、未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世界,學生彼此交流,互相吸取,知識豐富了,視野開闊了,囿于書齋生活的寫作內容擴大了,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寫作立足點。
(2)說話訓練,能鍛煉學生寫作的思維能力。說話和寫作“表達基礎都是思維,表達的對象都是事物,表達的目的都是理解”。說話訓練人的思維能力,促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而思維能力的提高則為寫作表達夯實了根基。
(3)說話訓練,能消除寫作的畏懼心理。說話是雙向的交流,氛圍輕松,提供向他人學習的渠道;說話的字句多少不限,長短皆宜;言語稍縱即逝,以對方理解為基礎;這些都利于提高學生表達的欲望,消除學生表達時的畏懼心理,長期訓練,寫作能力提高的通道便打開了。
二、實踐說話與寫作和諧統一的基本方法
1.精心設問,提供熱門話題,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
“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設問激疑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在學生的爭論和探討中,提升他們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例如:在社會“哈韓”族的影響下,學生熱衷于韓劇。我留給學生一道討論題“從韓劇熱播說起……”,因為這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他們廣泛收集素材,提出自己的見解:從演員演技分析到劇情編排,從文化背景討論到公眾心理分析,從中韓比較評論到媒體的責任等。學生們的交流由淺入深,說得頭頭是道。一小時的口語交流,學生意猶未盡,又將自己討論的內容整理成手抄報展評。結果他們的手抄報在各年級傳閱,深刻精辟的觀點讓老師們都嘖嘖稱贊。
2.按照序列科學訓練口語能力
在實踐中訓練口語能力可分為四個階段:
(1)自由說話階段。早讀課,每位學生按照學號順序,上講臺發言,時間2分鐘,講話內容由自己確定,或闡述一條成語,或講解一首詩歌,或品評一句格言等。這一任務主要在高一上學期完成,老師意在督促,讓學生有膽量、敢于說,對學生的表現予以積極鼓勵。
(2)自由討論階段。在高一上期訓練的基礎上,下學期提出新的要求:當場回答學生的提問。因為是學生互相質疑問答,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訓練學生圍繞中心話題去表達,也便于老師發現學生口語交際的潛能和問題,對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
(3)定向討論階段。進入高二上期,把口語訓練引入課堂教學過程中。葉圣陶先生曾經強調:“說話訓練是開啟學生智力的總樞紐。抓住這個總樞紐,就能帶動起語文教學的其他環節。”新課標強調課堂上師生雙方應在平等的基礎上對話交流,通過對話式的教學來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還要在學期初,讓學生分小組承擔某一篇課文的講解任務。組內同學分工合作,設計教學環節,教師進行指導。這樣的訓練意在引導學生在口語表達中重視分析,說話有理有據;培養學生說話時注意聽者的興趣,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從敢說到說得對、說得好,一步步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4)口頭作文階段。這一階段在高二下期,每星期利用早讀安排口頭作文訓練。教師命題,給學生10分鐘的準備時間,然后抽取學生上臺演講。這樣的訓練對培養學生快速構思文章、合理安排文章結構,突出作文的條理性有顯著的效果。有了這樣的訓練,學生對考場作文的寫作再也沒有畏懼,提高了書面作文的敏捷度。
經過長期、有序的訓練階梯進行的口語交際訓練,成果很明顯。學生表達自己思想的主動性加強了,增強了思維的嚴密性,學會了合作與交流,形成了口語交際過程中得體自然的儀態,對他們自身來說,是極其有益的。從進入大學的學生的反饋信息來看,高中階段的口語交際訓練,是他們人生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而作為語文教師,注重學生的終生發展是我們的責任,所以要更新教學理念,營造更好的師生關系,以進一步完善中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實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