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思
摘要:廣告設計是一種復雜的精神活動,它是靈感、思維、想象、表象、感知和情感的綜合體。作為設計教育的一種,在教學中它既要遵循一般性學科的教育方式和規律,又要有所區別,是一個涉及相關知識較為全面的教學綜合體。本文從廣告設計專業課程的課程目標,習作設置,主體意識培養等方面出發,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探討適合本專業需求的教學改革之路。
關鍵詞:目標設計習作設置評價體系“自我”意識
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用“阿波羅式”(Apollonian)和“狄奧尼索斯式”(Dionysian)來描述兩種截然相反的思維方式和世界觀。“阿波羅式”的思維方式源自古希臘太陽神阿波羅,意指井然有序,平衡和諧和有紀律;“狄奧尼索斯式”的思維方式則源自古希臘酒神狄奧尼索斯,他常給人狂喜、熱情和強健勇敢的精神。尼采認為,阿波羅精神和狄奧尼索斯精神雖然都是人類心理的重要本能,但是人們往往只強調阿波羅式的、充滿紀律的知識性,而忽略狄奧尼索斯精神給人們帶來的特別的,富有激情的經歷。其實對于現代人的思維而言,更應該講求兩種并重,哪怕使人接受生命本身所能賜給的最粗暴無理的苦難,至少在人生終結時,能愉悅、情溢辭表、瘋狂而又歡快地肯定生命。如果將這兩種思維運用到高校教學中,“阿波羅式”思維無疑是各種專業學習的系統學習體系和課程安排的經典詮釋,嚴謹、全面、系統、平衡,而在專業教學中,如果想要突破共性,尋求專業的個性發展,只有尋找屬于本專業的狄奧尼索斯之路。在廣告專業教學中尤其如此,激情與個性成就的不僅僅是專業本身,更是專業教學帶給學生個人的對于潛能的激發和個人風格的形成。
在設計課程的教學中,將個性融入共性之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體現在對課程的內容的把握和設計,需要把教學資源、教材、教學手段等因素加入到課程設置中,作為一個系統的整合項目用以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
對于課程內容的設計,首先及關鍵在于課程目標的明確,在教學當中每一個設計科目及每一個教學單元都應根據學科教學的基礎要求,制定明確的課程目標完成計劃,進行單元訓練的目的,期待達到的課程教學的效果。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課程教學的效果可以從教學內容、手段、學生廣告設計專業生態化課程體系的構建作業等來判斷,這些都是需要多方面考慮的因素。在能夠完成原有教學規定基礎內容的前提下,對每一個整體單元教學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制定更為具體、更有針對性的目標。這樣,即可以完成本階段的教學任務又可以鞏固上一個單元教學內容,避免造成問題的積累;確定合理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使復雜的教學問題簡單化;同時有了明確的短期教學目標,使課程目標最終通過積累得以實現。
之前,設計課程的內容過多注重形式、手法,內容相對單一,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的開發。而改革后的課程內容的設計可以旁征博引,不僅可以起到豐富教學內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教學涉及到的各學科相關知識相互貫通,順接,對照,實現專業課程教學的整體目標。課程內容的目標設計應包括:一,基礎理論的安排。基礎內容安排是對設計知識認知的第一步,這一部分內容概念化的特點鮮明,因為它是每一個教學單元或者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的基礎核心部分,它的組織和安排一定要避免簡單的程式化傾向。二,直觀實踐的安排。直觀實踐的安排是采用不同形式的具體的設計案例來結合課程涉及理論內容的演示。直觀實踐涉及的知識面可以適當廣泛,同時又緊密地與教學基礎內容相關聯,可以包括相關的歷史知識、設計思維形式、設計手段、設計流派、新方法、新材料、新觀念、新工藝等內容,起著充實和豐富基礎知識的作用。同時,直觀部分的設計也要傾向設計教學從形象思維的角度考慮,有時也可以充當著教學內容的主體角色;具體的安排要根據教學基礎理論的要求進行選擇,重組,本著開拓知識面、開發設計潛能的宗旨進行規劃制定;同時,在實踐部分也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獨立思考、探索的余地,在評價和模仿的基礎之上進行個性化的外現,這樣才能起到啟發和開拓思維的作用。
第二,對課程內容的設計還應當包括對習作的設置,習作設置并不是指作業數量以及華而不實的作業裝飾設計,而是要根據課程目標對作業質量有一定的設計要求,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反映教學實質性內容的問題)有預見性和假想性,對習作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識內容的運用也要有一定針對性的設計安排。
在教學活動當中,作業的質量往往是評判教學質量的標準之一。如何制訂合理的行之有效的作業訓練內容和訓練量,是教學內容設計重要的組成部分。首先,訓練量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合理的訓練安排,需要從感性訓練和理性訓練兩個方面出發。感性訓練是對設計知識的一種表現直觀的感覺習慣性的訓練,它的重點在于接受和了解知識內容,在培養學生思維創意階段它還可以快速記錄原始的創意,訓練的重點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增強感受力和敏銳度。知識的轉化最終是靠理性訓練完成的。理性訓練的設計要求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將各種設計創意及表現手法運用到訓練當中,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以及設計思維和創造能力。它要求體現一定設計理念、采用多種設計手法、富有表現力。采用主題目標命定的方式,給予適當的思考時限,強調階段性的重點傾向。比起感性訓練,理性的訓練量要求數量相對較小,時間較長,并且也是感性訓練成果的一種體現方式和渠道。
兩相結合的習作設置將有效的復習鞏固理論基礎,拓展設計眼界,階段式的劃分和主題的變化也將不斷刺激學生的創意思維的開展和個性的發揮。
第三,合理的評價體系的設立將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作激情,培養學生個性化風格化的外顯,實現整體的課程教學目標。
目前,傳統的評分方式有二種形式:
第一種評分方式是專業任課教師自主評分,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其優點在于能夠充分發揮任課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缺點在于過于主觀個人化,由于教師本人專業素質、設計觀念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可能會使學生的專業得不夠公正客觀。
第二種評分方式是由該專業評分小組成員和任課教師集體評分。
在一定的程度上修正了第一種評分方式可能出現的偏差和不合理性,
但同樣是以教師為中心,其評價也是比較單一。
在專業教學改革中,經過幾年的摸索,建立了新的較為全面和具有促進意義的評價體系,形成三方合一,專業教師,第三方學生,實踐作品的接受者客戶,三個部分綜合考察,匯總為最后的成績。
參與評分的作品,包括個人習作,小組作業,競賽作品。個人習作部分,由專業教師進行評分,相當于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小組作業,由專業教師和第三方學生進行評分,注重學生在團體中的協作能力的培養,和討論機制下創意的激發,對小組之間設定競爭目標,第三方學生的參與使小組作業的評定更具客觀性;最后競賽作品,在實際的教學改革過程中,對于專業設計課程形成了學年競賽的體制,邀請客戶參與,參照一般廣告大賽的具體設置和要求,將結業作業融入其中,最后的評定分為兩個階段,專業教師組成的評委進行初評,有客戶根據自己要求進行參與的最后的審定,在此過程中,對于優秀的作品給予展示和學生自我陳述,加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評分標準的設置上,傾向學生自我意識的展示,強調作品的獨創性和藝術性,關注作品的細致化呈現,兼顧作品的實用性,專業特點的必然要求,要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系實踐,與市場密切銜接。
最后,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強化,是設計教學中風格形成,知識體現的重要手段。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必須通過個體情感、意志等直接體驗與參與,使認知主體成為一種“高意向的存在者”,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所知”只是參與所知的東西,任何認知形式、思想概念都受個體本質的約束。掌握專業知識的過程是一個存在者的所在成為一個“意向性之在”的過程。簡言之,廣告專業的實踐性特點說明和要求:沒有個體身體力行的參與,也就沒有掌握知識的可能性,要將“自我”的認知融入到課程之中。“自我”是指時時刻刻棲居個體自我意識中的意念、態度和信念等的復合體。盡管每個人有其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概念,但是,廣告設計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應具有三個要素:一是自我意識的水平;二是對意識反應的智慧水平;三是對意識反應的情感的內涵。一個強大的、積極的自我概念是有益于個體的健康、成長和發展的。關注自我意識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建構積極的自我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在課程內容設計當中,以自我為線索,以理論要點為地基和框架,以實踐演示和練習為主體,輔以評價體系帶來的裝飾競爭,這便是對廣告設計教學中的初步的改革成果即對狄奧尼索斯之路的探索。
參考文獻:
[1]《藝術與視知覺》魯道夫?阿斯海姆著,孟沛欣譯,湖南美術出版社.
[2]《思維與設計》 周志禹編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該課題為宿遷學院教改課題,項目編號為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