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璇
摘要:從分析藥品折扣讓利本質入手,詳細列舉了醫療機構共存的幾種錯誤的賬務處理方法,及其后果。最終通過對各種法規制度的研究分析認為,藥品折扣讓利應在藥品進銷差價會計科目進行核算,以確保醫療機構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和社會效益的實現。
關鍵詞:醫療機構;藥品;折扣讓利;賬務處理
中圖分類號:F197.3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7-0081-02
據統計,醫療機構在藥品流通環節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大約80%的藥品消費是通過醫療機構實現的。這就導致了醫療機構成為藥品生產企業銷售競爭的主要對象。藥品生產及銷售企業迫于競爭壓力,在醫藥營銷活動中采取各種正當或不正當的手段,給醫療機構或者個人一定額外的“好處”,以達到銷售藥品的目的。這些手段通常是以“折扣”、“讓利”的名義出現的,這已成為了醫藥購銷領域的普遍做法。
一、折扣讓利與回扣的本質區別
藥品折扣讓利是供應商在銷售商品時,以明示并如實降低藥品的銷售價格,轉讓給醫療機構的銷售利潤。從本質而言,醫療機構作為購貨方在藥品購銷活動中所取得的折扣讓利,實質上是一種藥品購銷差價,不應是個人的藥品“回扣”,也不是其他形式的業務收入。對于藥品折扣讓利的處理如不正確就不能準確的反映藥品的收入、支出情況,從而造成醫院財務收支的不實,甚至會產生經濟弊端和不法行為。因此,醫療機構藥品核算中關于折扣讓利的核算及賬務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即國家局六十號令)第五條規定的“賬外暗中”的確切含義是指,未在依法設立的反映其生產經營活動或行政事業經費收支的財務賬上,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規定明確如實記載,包括不計入財務賬、轉入其他財務賬或做假賬等。藥品回扣應屬上述規定中所說的“賬外暗中”的回扣,指供應商從醫療機構全額收取的價款中扣出的,支付給醫療機構負責人或經手人的傭金。它是醫藥供應商為了謀取商業機會,采用的不正當競爭手段,并且是秘密進行的,是醫療機構中對交易有影響、有決定權的個別人謀取非法所得的行為。因此,我們在此就不對回扣的處理加以論述,而只對藥品折扣讓利的核算及賬務處理進行探討。
二、部分醫療機構對藥品折扣讓利的賬務處理不甚合理
藥品折扣讓利其實質應是藥品進銷差價,但部分醫療機構對藥品折扣讓利的賬務處理不甚合理,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折扣讓利成為賬外小金庫
醫療機構在購入藥品時,由銷售方按總價開具發票,并按發票金額全額支付藥品款。然后,由銷售方將折扣讓利部分返還。但收到折扣讓利時,不記入單位收入賬,而是留在賬外,形成賬外小金庫。這樣單位可以自由支配,用以報銷超額的業務招待費、差旅費及支付職工獎金等。
這一做法很顯然是違反會計法和財務制度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十六條規定:“各單位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事項應當在依法設置的會計賬簿上統一登記、核算,不得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私設會計賬簿登記核算。”因此,將藥品折扣讓利作為賬外小金庫處理,是一種嚴重的違紀違規行為,使醫療機構的收入受到侵害,是一部分人非法謀利的不正當手段。這就要求醫療機構的責任人及各主管職能部門高度重視藥品折扣讓利的核算及賬務處理問題,全面杜絕此種違法行為的發生。
(二)將折扣讓利記入其他收入會計科目
此種方式下,醫療機構在購入藥品時仍按照發票金額全額付款。在收到返還的折扣讓利后,存入本單位賬戶,同時,賬務上記入其他收入科目。
具體操作程序如下:
1.購入藥品,收到發票,藥品入庫時:借記藥品(藥庫)會計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會計科目(發票金額),同時,按藥品與銀行存款的差額貸記藥品進銷差價會計科目。
2.收到銷貨方返還的折扣讓利后,記入其他收入會計科目
另一種方式是,醫療機構先將折扣讓利記入“其他應付款”會計科目,再轉入“其他收入”會計科目的入賬方式。以上兩種入賬方式不能如實反映接受讓利款與采購藥品之間的聯系,不能反映所購藥品的實際成本。并且《醫院會計制度》中規定,“其他收入科目核算醫院取得的除財政補助收入、醫療收入、藥品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培訓收入、救護車收入、轉讓無形資產收入、接受的非限定用途的捐贈資產、對外投資收益、利息收入等”。而藥品折扣讓利實質上是醫療機構在藥品購銷活動中所取得的一種進銷差價,并且是在藥品售出后才能實現的收益。而醫療機構在藥品采購中對所獲取的銷售企業給予的折扣讓利,既未按《醫院會計制度》、《醫院財務制度》規定將其記入相應科目,也未將折扣讓利攤入藥品購銷成本,并沖減藥品價格,讓利于患者,達到使患者真正得到實惠的目的,而是在結轉為“其他收入”科目后,全部截留自用,使其變成了可供醫院自主開支的收入。因此,在藥品購進之時,就將折扣讓利記入其他收入科目顯然在賬務處理上是不合理的。
(三)將藥品折扣讓利記入事業基金會計科目
《醫院財務制度規定》中是這樣定義事業基金的,“即未限定用途的基金。包括滾存結余資金、主辦單位以國有資產形式未限定專門用途的資金、資產評估增值等轉入形成的基金”。通過此概念可以看出,這種賬務處理方法顯然是不合理的。
(四)藥品折扣讓利滾存在往來款項中
因為大多醫療機構都是經常同一些藥品銷售企業存在著業務上的往來,所以,藥品的購入經常是以賒銷方式進行的。
1.藥品入庫時,醫療機構并不支付款項,憑藥品入庫單按零售價借記藥品(藥庫)會計科目,按不包含折扣的正常差價貸記藥品進銷差價會計科目,同時,貸記應付賬款會計科目(金額中包含折扣價)。
2.醫療機構在定期還款時,按銷售方開據的發票金額付款,此時,不包含折扣讓利價。長期如此,就使折扣讓利隱藏在其他應付款科目的貸方。
醫療機構采取這一核算方式,長此以往,使大量的資金沉淀在往來款項中,賬面體現的是醫療機構大量拖欠占用往來資金。并且將會影響當期的藥品收入,進而影響到期的經營成果,使會計報表及財務報告上所反映的醫療機構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失實。
三、醫療機構藥品折扣讓利核算違規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單位負責人員為不受各項財務制度的制約而隱瞞收入;各地價格主管部門依據《價格法》的規定,限制醫療機構的進銷差價率,對于超規定取得的收入,價格主管部門可以沒收違法所得并給予罰款處理,醫療機構為避免處罰而隱瞞收入;部分地區醫院藥品收入實行“核定收入,超收上繳”的管理辦法,超出核定部分的收入按規定要上交衛生主管部門,個別單位為避免上交超額收入而隱瞞此項收入。
究其根本原因,大部分醫院在經費補助形式上為財政差額補助。這就是說,醫療機構必需通過醫療活動中的盈利來補充經費的不足,以維持正常的經營活動。而衛生部的數據顯示,近10多年來,無論是門診費用還是住院費用,藥品收入占醫院總收入的份額均維持在44%的水平之上,一些中小型地方醫院甚至高達70%。這就是普遍存在的“以藥養醫”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及現實原因。并且由于醫療機構追求藥品利潤的最大化,致使藥品價格居高不下,使廣大群眾就醫費用過高,影響了整體的醫療水平,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農民看病難問題有目共睹。
為切實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進一步整頓藥品和醫療服務市場價格秩序,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整頓藥品和醫療服務市場價格秩序的意見的通知》(發改價[2006]912號),通知中規定:“實行藥品和醫用衛生材料加價率和最高加價額雙向控制政策”。因此,各醫療機構要高度重視藥品的采購、管理、核算問題,藥品折扣讓利的核算及賬務處理方式又是藥品核算中的關鍵。
四、醫療機構對藥品折扣讓利正確的核算及賬務處理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藥品折扣讓利的經濟業務的本質,醫療機構的藥品折扣讓利是屬于藥品采購實際購進價與零售價的差額款,根據《醫院會計制度》規定,應將差額及讓利款記入藥品進銷差價科目,正確的賬務處理程序如下:
(一)藥品入庫
按藥品零售價借記藥品(藥庫)會計科目,按實際需支付的采購價貸記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某公司)會計科目,按進價與零售價的差額貸記藥品進銷差價會計科目。
(二)期末結轉售出藥品成本
按藥品實際成本,借記藥品支出會計科目,按實際進銷差價計算的綜合差價率或加成率算出的本期售出藥品實現的進銷差價,并借記藥品進銷差價會計科目,按藥品實際售價貸記藥品(藥房)會計科目。
(三)最終通過藥品支出科目與收支結余的結轉而完成藥品收益的實現
五、為了規范藥品折扣讓利的管理醫療機構應采取的措施
雖然造成醫療機構違規核算藥品折扣讓利的原因很多,但作為醫療機構應從自身找根源,加強藥品采購、核算等方面的管理及監督:
(一)醫療機構在藥品的采購中要嚴格執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從源頭上治理醫藥購銷中的不正之風,達到規范藥品購銷行為,減輕廣大群眾醫藥費負擔的目的。
(二)醫療機構應加強內部建設,建立完善的藥品采購、藥庫、藥房管理制度,通過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使藥品的核算及管理合理合法。
(三)醫療機構要注重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素質和業務水平。財務人員應嚴格按照制度規定,將藥品折扣讓利納入財務部門的統一管理、統一核算,做到依法采購,合理收支。
(四)醫療機構要加強內部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檢查及獎懲制度。加大對違規采購、違規核算等行為的處罰力度。
綜上所述,藥品折扣讓利的核算與賬務處理是醫療機構藥品管理中的核心問題,醫療機構應嚴格執行國家及地方對于藥品采購的法規、制度,并按照《醫院財務制度》、《醫院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及賬務處理,將藥品折扣讓利真實、準確地反映在賬目及財務報表中,使醫療機構的經營成果更真實可靠。從而在國家法規及政策許可的范圍內獲取合法的藥品收益,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為單位和社會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