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雯 趙英彬
摘要:法學本科的課程設置對培養法學人才有著重要的意義,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是法學本科教育的目標,而傳統法學課程設置并不利于該教育目標的實現,對法學專業課程設置應該以大學生就業為導向進行新的調整,對其設置進行反思和重構。
關鍵詞:法學本a科教育;課程設置;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1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7-0204-03
法學專業的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已是不爭的事實。如何在這種形勢下改革課程設置,并做其他的整體規劃,使我們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為此,我們在石家莊經濟學院法學院組織了一次面向大二大三以及大四學生的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試圖通過比較分析,找出對策。
一、調查報告的概觀
此次調查共發出問卷300份,回收218份,問卷包括20題,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1.你認為現在的課程設置是否合理?
A.合理 B.比較合理 C.不合理
在調查學生中有13.76%認為“合理”;有44.13%學生認為“比較合理”;有32.11%的學生認為 “不合理”。
2.你認為現在的課程設置中,哪些方面有欠缺?
A.理論性 B.實用性 C.二者都有
在調查學生中有3.21%認為“理論性”;有67.89%學生認為“實用性”;有28.90%的學生認為 “二者都有”。
3.你認為現在的課程中哪門較難學(可寫其他科目)?
A.法理學 B.憲法學
C.中國法制史 D.其他
在調查學生中有48.62%認為是“法理學”;有14.22%學生認為是“憲法學”;有23.83%的學生認為是“中國法制史”;還有10.55%的學生認為國際法、海商法、刑事訴訟法等科目較難學。
4.你認為法學本科教學中是否有必要增加其他學科的知識講授?
A.很有必要 B.有必要 C.沒必要
在調查學生中有20.18%認為“很有必要”;有69.72%學生認為“有必要”;有10.10%的學生認為 “沒必要”。
5.你認為若增加其他學科的知識講授,應主要增加哪個學科的(可寫其他學科)(上題選C可不答此題)?
A.經濟學 B.社會學 C.哲學
在調查學生中有65.60%認為應增加“經濟學”;有28.90%學生認為應增加“社會學”;有32.11%的學生認為應增加“哲學”。
6.你認為是否有必要增加一些法學課程?
A.很有必要 B.有必要 C.沒必要
在調查學生中有15.60%認為“很有必要”;有63.30%學生認為“有必要”;有21.10%的學生認為 “沒必要”。
7.如果增加一些法學課程,你認為應增加哪些(可寫其他學科)(上題選C可不答此題)?
A.基礎課類(如法律社會學、經濟分析法學等)
B.商法、經濟法類
C.新興學科類(如電子商務法等)
D.其他
在調查學生中有19.27%認為應增加“基礎課類”;有23.85%學生認為應增加“商法、經濟法類”;有40.89%的學生認為應增加 “新興學科類”;還有3.6%的學生認為應增加外交學、心理學等課程。
8.你將來的就業意向是什么(可自己另寫)?
A.法律職業資格所含職業(法院、檢察院、律師、公證員)
B.公司C.行政機關
在調查學生中有65.13%選擇“法律職業資格所含職業”;有16.06%學生選擇“公司”;有15.14%的學生選擇“行政機關”;有3.67%的學生選擇了經商、事業單位等其他職業。
9.你對現在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是否樂觀?
A.樂觀 B.比較樂觀 C.不樂觀
在調查學生中有9.17%選擇“樂觀”;有13.76%學生選擇“比較樂觀”;有77.07%的學生選擇“不樂觀”。
10.你認為現在的專業設置對你未來的就業的作用如何?
A.很有幫助B.有幫助 C.沒有幫助
在調查學生中有8.71%認為“很有幫助”;有74.78%學生認為“有幫助”;有16.51%的學生認為 “沒有幫助”。
11.你是否認為現在法學專業的招生規模合適?
A.合適 B.過大 C.過小
在調查學生中有17.89%認為“合適”;有69.27%學生認為“過大”;有12.84%的學生認為 “過小”。
12.你認為是否有必要延長學制,以培養精通多項技能的學生?
A.有必要 B.沒必要C.不清楚
在調查學生中有15.60%認為“有必要”;有78.90%學生認為“沒必要”;有5.50%的學生認為“不清楚”。
13.你認為法學本科教育應培養專才還是通才?
A.專才 B.通才C.二者皆可
在調查學生中有21.1%認為應培養“專才”;有50.91%學生認為應培養“通才”;有27.99%的學生認為“二者皆可”。
14.你是否認為有必要在高年級中適當的根據自己的就業意向設置不同的方向?
A.有必要 B.沒必要C.無所謂
在調查學生中有85.32%認為“有必要”;有8.26%學生認為“沒必要”;有6.42%的學生認為 “無所謂”。
15.你認為是否有必要加強實踐環節的學習和訓練?
A.有必要B.比較有必要 C.沒有必要
在調查學生中有73.85%認為“有必要”;有19.73%學生認為“比較有必要”;有6.42%的學生認為 “沒有必要”。
16.如果加強實踐環節的學習和訓練,你認為哪種方式最合適(可寫其他)(上題選C可不答此題)?
A.去法院或檢察院 B.去律師事務所
C.去政府相關法制機構或部門 D.其他
在調查學生中有55.50%認為去法院或檢察院;有28.90%學生認為去律師事務所;有13.30%的學生認為去政府相關法制機構或部門,另有2.30%的學生選擇其他方式。
17.你認為雙語教學的比重應該有多大?
A.10-20%B.30-40%C.50%以上
在調查學生中有48.46%認為應占10%~20%;有39.03%學生認為應占30%~40%;有12.51%的學生認為50%以上。
18.你認為是否有必要提高案例教學在課程中的比重?
A.有必要 B.沒必要 C.不知道
在調查學生中有65.60%認為“有必要”;有14.13%學生認為“比較有必要”;有20.27%的學生認為 “不知道”。
19.你對現在實行的考試方式有異議嗎?
A.有異議 B.沒異議
在調查學生中有67.43%對此有異議;有32.57%學生沒有異議。
20.請你談談對現在法學教育和專業建設總的看法和提議: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被調查的學生對此問題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但大部分都還是圍繞著前面問題中所涉及的幾個方面,同時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如有的認為應當把單純的考試和考能力結合起來,有的認為可以把法院的判決拿來講講,注重實踐,還有的認為好的老師是關鍵,等等。
二、課程設置本身的問題
通過以上調查問卷的分析,我們認為在本科法學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一)順序顛倒
這里所說的順序顛倒,主要是指,在不同的年級應根據課程的難易程度來安排,應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來由易到難的進行,而不是憑老師或行政官員們的主觀想象。例如,在我們的此次調查中有48.6%的學生認為,法理學最難學,另外有24%的學生認為,中國法制史最難學,而我們一般則是把這兩門課放在大一來開。在我們看來這似乎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但“理”在哪,恐怕沒有人能說得清楚,唯一的我們經常聽到的解釋就是,這兩門是基礎課,學好它為學習以后的課程打下基礎。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如果不先學這兩門課的話,后面的課程未必就學不好。相反,正是這兩門課可能就把學生們學習法律的滿腔熱情給澆滅了。另外,“法理是所有法學課程的基礎”這一論斷,似乎除我們國家之外,還沒有聽說過,我們看一下法學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沒有在大一就開設法理學的,一般是在大三以后才開設,而且有的是作為選修課來處理。其實,反倒是作為部門法的民法、刑法對于將來法學的學習更為重要一些。在它們中所蘊含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對于后面的學習更有幫助。我們也可以將一些法學上的基本的常識,放在大三來講授,并可考慮作為選修課來處理。另外,民法和刑法的基礎知識放在大一講授,因為其案例較成體系,并且離學生的生活較近,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容易引起他們學習法律的興趣。
(二)必修與選修的設定
就選修課來說,目前的選修課種類的設置,完全沒有任何章法可循,比如有的學校有外國法律思想史,而沒有中國法律思想史和外國法制史,事實上,外國法制史應該比外國法律思想史更為基礎,況且一般涉及到思想史,均屬比較艱深的內容,很難指望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我們把它放在大二開)學完之后有所掌握。因此,我們認為,目前選修課程,可以重新規劃整理,以培育法律特定領域的專長為導向,配合前面的高年級分方向的建議,將選修課程整理規劃為幾類選修群。指導同學依其興趣及未來發展的規劃,作適當配套的選修。希望同學在學習基礎法律課程之后,也能為其未來發展的專長領域,奠定基礎。
另外,應考慮增開一些新的選修課,此次調查中,近70%的學生希望增開一些選修課程,而其中又以要求增開新興學科為主,如電子商務法,以及新的涉及科際整合的法學領域,如科技法,在未來涉及選修課時,應將此一并納入考慮。
(三)應增加法律實例演習、法律實習
為了加強學生對于法律實務的了解,可以考慮增開民事法、商事法、刑事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領域的“實例演習”課程,改為必選課程,要求學生最少修習兩個領域,四個學分。另外,在高年級中可考慮開設“綜合實例演習”,在一道案例中提出的問題應當涉及民法、行政法、刑法,甚至有關的國際公約,因為在將來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形,即一個案件會牽涉到不同屬性的法律規范,很多熟悉了“單一思維”的學生遇到這種情況,就會手足無措,因此,我們必須要培養學生的這種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應增設“法律實習”必修課程。法律實習課程,可在校內開設法律服務社,每周在教師指導下定時提供法律服務,也可鼓勵同學積極參與校外公益社團的義工服務,尤其是維護或增進弱勢團體、促進環保、消費者保護等團體。經由此種服務,讓同學有機會體驗及觀察社會實際生活,并接觸到具體的法律問題及社會問題,尤其是社會弱勢群體的需要。
(四)應增列專題討論課程
目前法律學系同學,大多數人在畢業之前,根本沒有機會學習如何從事獨立研究,撰寫報告。我們建議在選修課中增列專題討論課程,并有系統地規劃該類課程。使那些學有余力并準備考取研究生的學生拓展自己的研究興趣,在畢業之前,通過修習其中一門專題討論課程,以學習分析問題、搜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的能力。這種學習,由于必須對于問題深入分析,并思索解決之道,將能刺激學習動機,擴大視野。
(五)對具體幾門課程的建議
如前所述,目前的法理學有些內容過于艱深,而且放在大一來講,造成很多學生一上來就覺得學習法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產生畏難、厭學情緒,基于此,我們建議,將法理學分拆為法學緒論和法理學(法哲學),將法理學(法哲學)放到高年級講授,而法學緒論僅介紹對于下面的學習所必不可少的一些基礎性概念。
民法至少拆為四部分,即民法總則、債法、物權法、親屬和繼承法。因為民法可說是最難學(但入門容易)、最博大精深的學科,說是“萬法之母”,目前的這種安排,很難使學生透徹了解和掌握民法,且法學先進國家和地區,莫不作此區分,國內也有學校(如中國政法大學)開始采用這種方式。
三、未來課程設置的調整方向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嘗試以現有四年制為基礎對法學專業的課程作如下調整(英語、大學語文、計算機、體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等公共課另計):
(一)必修課
第一學年:政治學基礎、社會學基礎、經濟學基礎、法律邏輯、憲法、法學緒論(也可用法理學名稱,但二者內容應無不同)、民法總則、債法總論、刑法總則。
第二學年:債法各論、物權法、親屬和繼承法、刑法分則、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公法。
第三學年: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中國法制史、商法總論和公司法、商法各論(含票據法、保險法、海商法、證券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主要是分論)、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英美法導論(英文版,同時兼作雙語教學課程)。
第四學年:法律倫理、司法文書、證據法、法律綜合實例演習。
(二)選修課
羅馬法、外國法制史、外國法律思想史、比較法、法理學(主要是法哲學部分)、英美契約法(英文版)、英美侵權行為法(英文版)、犯罪學、民法專題(或進階)、刑法專題(或進階)、行政法專題(或進階)、經濟法專題(或進階)、電子商務法、大眾傳播法規概論、信托法、期貨及衍生性金融商品法、科技法、WTO法專題、國際環境法、民法實例演習、刑法實例演習、商法實例演習、行政法實例演習。
說明:英美契約法(英文版)、英美侵權行為法(英文版)二者必須選一。民法實例演習、刑法實例演習、商法實例演習、行政法實例演習四者必須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