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7月5日報道,原題:臺海關系緩和,臺灣島嶼現興旺 在這個中國大陸與臺灣對峙的最前線,冷戰的緊張正讓位于黑嘴端鳳頭燕鷗。臺灣已經減少了其在馬祖列島———位于中國大陸沿海不遠處———的軍事演習,為的是給這種鳥兒在繁殖季節些許安寧。
這只是大陸與臺灣在經歷數十年的激烈對抗之后重歸和平的許多生動跡象之一。另外一個跡象是,擁入馬祖的臺灣和大陸游客發現,盡管分隔60年及彼此大量的敵對宣傳,他們相處得還不錯。
馬祖列島由36個小島組成,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常遭到來自僅幾英里之外的中國大陸的炮火轟擊。如今,隨著臺海緊張局勢降至自共產黨1949年統治大陸及臺灣加入西方陣營以來的最低點,那些日子已是一個遙遠的記憶。
臺灣曾把馬祖列為抵御大陸攻擊的“臺海長城”的一部分,一些島嶼部署軍隊、導彈防御及進行模擬作戰。但在今天,旅游冊子將馬祖稱為“一串灑落的珍珠”。
2001年以后,馬祖居民及其大陸近鄰能乘船一個半小時,往來于大陸的馬尾和臺灣的馬祖,親人在相隔數十年后得以團聚。現在許多大陸人和臺灣人來往于兩地。
大陸一直聲稱臺灣為叛離省份,若有必要將動用武力收復。自從13個月前承諾改善與大陸關系的馬英九上臺后,馬祖向所有的大陸人和臺灣人開放,馬祖的官員預計,今年將有12萬游客,比2008年增加兩倍。
在東引島,除了軍事設施之外均向游客開放。在鄰近的南竿島,游客可以參觀冷戰時用來儲藏登陸艇、裝甲車和其他戰時物資的地下坑道網。
開快艇的林山青(音)每天在各島之間接送大約200名游客。林的父母來自中國的長樂市,當年那里還是一個小鎮。
1949年時他們恰巧在馬祖做生意,戰斗打響后滯留在當地。他說,內戰迫使親人分散,但不能切斷親屬紐帶,“我很高興那些緊張年代已經過去。”
當他的船停靠在南竿島時,刻有戰時標語———“枕戈待旦”的巖石泛著太陽的紅光。下船的游客幾乎連看都沒看它一眼。▲(汪析譯)
環球時報200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