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楊立青
在馬英九質疑軍中將官太多、6月將官晉升人數創下歷史最低之后,軍方內部也配套準備了一項“摘星計劃”,裁減將官百人。國民黨“立委”林郁方稱,這將是臺軍史上將官裁減最多的一次。
據臺灣《中國時報》7日報道,臺軍計劃從目前的27.5萬人精簡到21.5萬人,軍隊6大部門將裁并近半,軍方內部也順勢考慮將官裁減的空間,將目前387名名額裁撤為200余人。其中除配合“司令部”整并和降編的數十名將官外,還包括各軍總部的副司令和委員等職缺都不再補進。事實上,馬英九上臺后已將軍隊的上將從過去的12人精簡到9人。據悉,目前仍為上將軍銜的“國防大學”校長一職,未來也會降編為中將。
林郁方表示,國民黨由于“買官賣官”案令民眾印象不佳,借此機會可以重整軍方形象,也預示未來將官提拔標準將大大提高,需要表現優異才有機會成為將軍,而不是拍馬屁就能升級。早在今年4月,林郁方就披露,臺軍的將領比例之高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平均每400名軍人中就有1名將領,僅次于泰國,差不多算得上是“世界冠軍”。
按照臺灣“憲法”規定,與“國防”有關的事宜都屬于“總統”職責,因此這次“摘星計劃”的實施也應該由馬英九“親上火線”指揮,具體落實則由“國防部長”負責。對于如此大動作裁減軍中將官,有人擔心會引發軍中不滿。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軍方高層的個人好惡雖然能在人事上起一定作用,但最終仍無法抵制制度。去職將領只能發發牢騷,最多也就是投書批評。軍方一般也只會提出保持軍費預算等專業訴求,因為馬英九此次強力精簡,某種程度上是對陳水扁過于涉入軍中人事的撥亂反正,而這在軍中已有共識。
馬英九面臨的棘手問題,是如何能使這一計劃既符合民眾期待,又避免針對性,避免無端引爆另一場政治斗爭。有預計稱,馬英九對其外省籍的“原罪”包袱非常在意,導致人事布局往往遷就省籍,將官裁并精簡也可能同樣循此思路,拔掉扁系臺籍將領的同時,提拔新一批臺籍將領。分析認為,如果“整肅軍方”留下針對本省籍的扁系將領的印象,將會使原本單純的軍事轉型變質,成為政治斗爭的延續,軍方將永無安寧之日。▲
環球時報200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