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
摘要毒品犯罪全球化問題已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威脅。犯罪分子使用的販毒手段極為隱蔽狡猾,人體內藏毒、物體夾層藏毒等手段頻頻出現。對于毒品犯罪在我國的迅速蔓延,必須加強情報工作,通過各種情報來源,發現嫌疑線索,主動尋找戰機,打擊毒品犯罪。同時使用特殊的偵查手段來對付現代的毒品犯罪,建立相應的情報機構,形成完善的毒品情報處理的科學機制,以及時了解犯罪動向,掌握偵查工作的主動權。
關鍵詞毒品犯罪偵查對策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D9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056-02
一、毒品犯罪的特點
毒品犯罪是指違反毒品、毒品原植物和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法規,破壞禁毒管制活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毒品犯罪的迅速蔓延和日趨嚴重化,預示著本世紀初毒品犯罪的形勢十分嚴峻。毒品犯罪的全球化趨勢日趨明顯,境內境外毒販相互勾結、組織嚴密,犯罪手段狡猾多變,且有現代化的通訊手段和武器裝備。在猖獗的國際毒潮的滲透和高額利潤的引誘下,一些地方的毒品犯罪甚囂塵上,毒品案件逐年上升。國際毒販急于擴大銷售市場,竭力開辟“中國通道”。國內毒販盡力營造國內市場。具體來說,當前毒品犯罪的特點如下:
(一)毒品犯罪的集團化、職業化趨勢明顯
世界上凡大批量的販毒活動,幾乎均系職業性的犯罪集團所為。從我國已破獲的毒品犯罪案件看,集團化、職業化趨勢非常明顯。犯罪分子結成集團、團伙,或境內外勾結,或跨省區勾結,他們長期經營,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職業性犯罪體系。他們有秘密聯絡點存儲毒品,用現代通訊手段相互聯系,有專車運輸毒品,形成毒品交易網絡。從毒品犯罪分子的構成來看,來自我國香港、澳門地區和緬甸、老撾、泰國的國際販毒分子占有很大比例。在國內毒品犯罪分子中,既有個體戶、失業人員、農民、工人,也有少數國家干部。他們一旦走上毒品犯罪道路,成為毒品犯罪集團成員,便難以自拔。一些年輕的販毒分子不僅自己販毒,而且自己還吸毒,“以販養吸”的模式占很大比例。
(二)毒品犯罪的全球化形勢突出
當今世界,毒品犯罪全球化問題已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威脅。由于以天然植物為原料的毒品除了古柯類毒品和大麻類毒品具有一定地理氣候因素制約外,罌粟幾乎適合世界各地的種植。而以海洛因為主的鴉片類毒品仍是世界毒品消費的主體,因此毒品種植、生產不斷擴大。毒品犯罪跨國越境的特征十分明顯,世界三大產毒區(金三角、銀三角和金新月)也都是跨國地區。一個國家查獲毒品犯罪案件,往往牽涉好幾個國家和地區。我國處在東南亞金三角的北面,國內外販毒集團不斷假道我國將大量毒品從金三角地區轉運香港、澳門,進入國際市場。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目前至少有2億多人遭受毒品侵害,有100萬人從事國際販毒活動,大宗毒品販運活動基本上操縱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販毒集團手中。針對境外毒梟藏身幕后,遙控指揮向我販毒的情況,公安部鎖定一批境外毒梟和重要毒販,搜集和固定販毒證據,發出A級通緝令懸賞抓捕,部署云南等地開展打擊境外毒梟的專項行動。同時積極加強與緬甸、老撾、泰國、菲律賓等國家的緝毒執法合作,開展聯合抓捕行動。2006年,先后抓獲了陳偉華、文坤全、陳強、肖云春、邵春天等37名長期盤踞境外的大毒梟和重要毒販,極大震懾了境內外販毒勢力。①販毒黑幫最為著名的是哥倫比亞的麥德林集團和卡利集團、意大利和美國的黑手黨、墨西哥,日本、美國、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均有大量的犯罪組織從事大規模的販毒活動。毒品犯罪的全球化問題日趨嚴重。
(三)毒品犯罪的隱蔽化、武裝化
首先,犯罪分子使用的販毒手段極為隱蔽狡猾,人體內藏毒、物體夾層藏毒等手段均已出現。更有甚者,毒犯將塊狀海洛因偽裝成糖果,將粉末狀海洛因偽裝成食品沖劑,通過郵寄方式進行交易,包裝工藝十分精致,難以識破,給緝毒工作帶來的難度越來越大;其次,武裝販毒案件增多,有的販毒集團既販毒又販槍。在販毒人員中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即購買10克海洛因,免費贈送54手槍一支,手榴彈二枚,以此來強化抓住就死、拼個魚死網破的意識。②例如,2005年10月云南省破獲我國最大武裝販毒案,繳獲槍支36支,火箭筒6支、手榴彈33枚、子彈1586發、發報機兩臺,繳獲毒品海洛因226.8公斤,抓獲販毒犯罪嫌疑人70名。近幾年查獲的大毒梟譚曉林、尚朝美、劉標、韓永萬等無一不是具有惡劣社會影響和危害后果的涉槍兼涉毒的案件。2007年8月,上海市公安局緝毒處根據情報線索,發現了一個制販新型毒品案件的重要線索,公安部禁毒局即派員于8月29日召集上海、云南公安禁毒部門在昆明舉行了“8.29特大跨國制販毒案件”協調會,并成立專案組。專案組在云南昆明市,云南省永德縣,緬甸老街的三個主戰場先后抓獲境內外制販毒嫌疑人員16名,其中緬甸籍人員4人,繳獲各類毒品430.2千克,其中冰毒片劑259千克,咖啡因165千克,晶體冰毒6.2千克,制毒原料和化學配劑3141.6千克,以及“五六”式沖鋒槍兩支,子彈100余發,大批制毒設備、原料。③
二、毒品犯罪的偵查對策
毒品犯罪的偵查對策是緝毒執法機關依法對毒品犯罪活動進行調查取證,弄清犯罪事實,緝捕犯罪嫌疑人而依法采取的各種偵查措施、謀略、方法、技術和手段的總稱。由于毒品案件偵查的自身規律特點,使得毒品犯罪偵查較之其它犯罪偵查具有不同的方法,諸如,適用的策略、取證的措施和手段、協助的主體、情報的搜集等。準確地把握毒品犯罪的規律特點,制定適宜的偵查措施策略,及時調整偵查方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毒品犯罪偵查作為刑事偵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強化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充分運用秘密偵查手段取證
秘密偵查是指經過嚴格的批準程序,在嚴密的指揮和監控下,使用內線偵查、外線偵查、技術偵查等措施,掌握偵查對象的動向,控制其活動,從而發現和揭露犯罪的偵查活動。毒品犯罪活動具有較大的隱蔽性,在實際工作中,偵破的絕大多數毒品案件都是依靠秘密力量提供情報而著手進行的。實踐證明利用秘密偵查的手段是偵破組織嚴密、隱藏不露的犯罪集團,特別是將其核心成員繩之以法的有效武器。毒品犯罪主體的特殊性和打擊毒品犯罪的復雜性決定毒品犯罪偵查工作必須運用周密、有效的策略、手段去獲取證據,揭露和證實犯罪。一方面,由于運用秘密偵查手段是在不正面觸及犯罪嫌疑人以及社會公眾均未知曉的情況下進行的,能夠避免來自犯罪嫌疑人及其同伙的反偵查措施。另一方面,還能有效地避開犯罪嫌疑人的關系網和保護層的干擾,減少偵查過程中的人為阻力。可見,在偵查毒品犯罪案件中充分運用秘密偵查手段具有極大的優越性。但應當注意的是,運用秘密偵查手段必須履行嚴格的審批程序和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同時,要善于把秘密手段與公開手段結合起來,才能拓寬偵查取證的途徑,提高偵查工作的效率。
(二)利用技術鑒定,擴大取證范圍
鑒定技術即通常所說鑒定,是偵查機關指派或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對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并作出結論的訴訟活動。盡管偵查毒品犯罪案件對犯罪現場的依賴程度小,但由于毒品犯罪嫌疑人在作案過程中往往會遺留收據、匯單、指紋、手機號、毒品及包裝物等書證、物證,也就為鑒定技術提供了用武之地。通過對這些書證、物證進行鑒定,不僅有助于辨明其真偽,判明案件性質,為是否立案以及認定犯罪提供依據,同時也是尋找證據來源的重要途徑。為此,在毒品犯罪偵查中要特別重視發揮鑒定技術的作用,對查獲的書證、物證不僅要鑒別其真偽,確認其是否為本案證據,而且要注意對某些書證、物證通過追溯其來源,進一步擴大證據線索。例如:發現郵寄毒品和匯款的票據或手機號碼等,可以通過原票據的出具部門或電信部門做進一步調查,從中發現關系人或可疑線索,為偵查取證提供方向。這一方面要求偵查人員充分認識毒品犯罪案件的證據多以物證的形式出現;另一方面要善于從現有的證據或證據線索上挖掘與犯罪有關的其他信息,擴大取證的范圍。此外,應大力加強毒品犯罪偵查部門的技術裝備水平,建立帶有毒品犯罪偵查特色的鑒定技術部門或中心,從而實現毒品犯罪偵查工作在科技含量上的提高。如今的刑事犯罪智能化、暴力化、國際化,犯罪分子利用先進的技術、方法、手段和設備對抗偵查,而販毒分子藏匿毒品方法更是別出心裁,在這種情況下,用某些傳統的做法來對付現代的販毒手段已有諸多限制,有時甚至無法奏效。因此,我們要開發研制和學習世界上先進的有關毒品的技術分析、檢驗和鑒定等手段,用現代的技偵手段來對付現代的毒品犯罪,建立起一套毒品分類分析的技術數據庫,用來找出在不同地區查獲的毒品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還可以檢測出各種毒品的新品種,使緝毒機構更能準確地確定掃毒行動的目標,制定全方位的肅毒戰略。推廣適用那些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技術和方法來打擊犯罪。當務之急是要改進我們的工作,提高案件的查獲率。
(三)積極加強情報工作,建立毒品犯罪情報信息網
毒品案件偵查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毒品犯罪的情報獲取,廣泛開辟毒品犯罪線索來源是偵查毒品案件首要的基本環節。毒品犯罪的暴利性決定了犯罪分子不惜以身試法,鋌而走險,也驅使他們將在長時間里從事犯罪活動。要進一步加強緝毒專案偵查工作,切實提高破案攻堅能力。要大力加強情報基礎工作,切實提高情報搜集、分析研判、交流共享和實戰應用能力。④因此,我們要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強化毒品的情報工作,建立相應的情報機構,形成完善的毒品情報處理的科學機制,以及時了解犯罪動向,掌握工作的主動權。在這項基礎工作中,刑偵、內保、治安、預審、邊防、民航、鐵路、交通公安部門、公安派出所、看守所、拘留所、少管所、收教所等要密切配合,海關、勞改、勞教部門予以協助,拓寬情報來源渠道,在此基礎上建立地區范圍內的情報交換中心和情報數據庫,加快情報交流,及時為緝毒活動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大多數毒品犯罪案件通常沒有特定的被害人和明顯的犯罪現場,且案件揭露遲,如無檢舉、揭發等情報線索,不少案件將難以及時揭露和證實。從一定意義上說,偵查毒品犯罪案件的成效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發現案件線索的成效,只有盡可能多地發現案件線索,才能給予毒品犯罪活動及時有力的打擊。由于毒品犯罪活動涉及到專門領域和行業,犯罪情報信息的收集利用有其自身的規律,因而必須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毒品犯罪偵查情報信息網絡體系,其中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毒品犯罪舉報中心并完善舉報制度,形成一個自上而下巨大的毒品犯罪舉報網絡,使之成為發現和掌握毒品犯罪線索的重要渠道和來源;二是重點建立一批熟悉毒品業務,善于在毒品領域收集情報的高質量的秘密力量,通過各種渠道把觸角延伸到毒品領域的各個環節和角落,做到信息靈通、反應靈敏,以增強發現、控制、防范毒品犯罪的能力;三是按照安全、保密的原則做好據點建設,利用職業據點的優勢,收集情報信息,擴大線索來源;四是加強與金融、工商、稅務等行政執法部門的聯系,設立專門的聯絡機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以便經濟活動和行政執法過程中發現的毒品犯罪案件能得到迅速及時的處理。
(四)加強各國、各地區、各執法部門的禁毒合作
在緝毒過程中,緝毒偵查部門與有關執法部門曾多次聯手合作,破獲一些大宗毒品犯罪,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有的是因為體制上的弊端,有的則是人為制造的困難,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扯皮,討價還價和互不配合等現象,這不僅增加緝毒活動的難度,也耽誤偵查的有利時機。因此,我們應該加強組織領導,分清職責,通過協調來加強與軍隊、海關、民航、鐵路等單位的合作,還應協調好各警種之間的關系,依靠各方力量,實行海陸空立體聯防。在多部門跨地區的聯合作戰中,無論哪一家都不應出于某種考慮而人為地設置障礙,以致于給整體工作帶來不便乃至損失,而應充分調動我們的人力物力,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進行聯合作戰,以保證迅速有效地打擊販毒犯罪活動。通過聯合國禁毒署、國際刑警組織等國際緝毒機構,發展與加強同各國司法當局,特別是重點產毒國的司法當局的聯系、合作與經驗交流,共同打擊跨國販毒活動。由于世界范圍的毒品泛濫,毒品的種植、加工、販運、消費已形成“國際化”的體系,要實現禁毒目的,世界各國必須開展廣泛的合作。中國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智利等國在緝毒執法、情報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成功破獲一批特大跨國走私毒品案件。2007年,我國積極參加“東盟和中國”禁毒合作機制,“東盟和中國”打擊跨國犯罪機制禁毒工作組機制的多次工作會議。⑤使我國與東盟國家的禁毒合作取得新的突破。作為一種國際性的犯罪現象,毒品犯罪發展到今天,已形成全球性的種植、加工、走私、消費的局面,僅僅憑借一國的力量緝毒是鞭長莫及。針對全球性的毒品犯罪活動,盡快組成全球性的緝毒網絡,才是對付國際性毒品犯罪的有效策略。不采用全球戰略,即無法鏟除這一嚴重威脅人類的毒瘤。各國司法當局在聯合國禁毒署等國際緝毒組織的協調下,合圍產毒區,切斷國際販毒路線,鏟除國際毒品犯罪集團,以求標本兼治。國際毒品犯罪在我國的表現主要是過境販毒,也就是國際毒品犯罪集團假道我國把毒品從原產地或加工地輸往目的地國,這種犯罪形式通常是由犯罪集團在境外遙控指揮,國內犯罪分子具體實施,即使行動失敗,販毒集團在境外不過是損失一些毒品和一些販毒成員而已,對犯罪集團的核心成員難以繩之以法。因此要從根本上扭轉我國毒品犯罪的嚴重局面,單憑加強國內打擊力度,海關消極防御,是難以取得根本實效的,我們應當在國際緝毒機構的協調下,積極參與國際禁毒活動,研究國際毒品犯罪的規律,制定有效的行動策略,與其它國家聯手,共同打擊國際毒品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