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喬
摘要民事審判作為司法機關調節和規范民事行為的重要手段,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大。我國的民事審判工作程序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暴露出許多的問題和不足。本文通過對于我國現行民事審判工作現狀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一些工作中的問題,并依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民事審判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168-01
近年來,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基礎性法律體系趨于完整,依法治國工作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就。民事審判工作作為我國法律體系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調節公民民事糾紛、規范各項民事活動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過去的幾年時間,我國各級司法機關以“用司法保障民生”為指導,借鑒歐美國家先進經驗,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提高民事審判工作水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堅持效率與公平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廓清民事審判涉及的領域。幾年來,各級司法機關秉承“效率與公平相結合”的原則,妥善審理各類民事案件。對一些訴訟時效性較長、取證調查過程需時較長的民事審判案件,采取縮短調查時限、改變取證方式等方法,切實保障訴訟雙方的根本利益。同時,出臺了一系列司法解釋及指導性法規,對以往民事審判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及時更正和規范,保證司法公正性原則不受侵犯。
司法機關針對近年來發案率較高的解決婚姻家庭、勞動爭議、農村土地承包、商品房買賣、建設工程施工等各領域,進一步明確了民事審判工作的調節對象,推出了一系列司法為民的舉措,充分發揮了民事審判在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穩定、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①。
第二、進一步完善民事審判法律依據。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民事糾紛層出不窮,現有民事法律已經不能適應社會需要。因此,我國司法機關相繼制定出臺了一批針對新出現的民事糾紛問題的司法解釋。在這批司法解釋的制定過程中,司法機關充分吸收了判例法國家的典型經驗。
第三、堅持判決與調節相結合。在近年來我國民事審判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更多地采取民事判決與民事調節相結合的原則,在判決與調節機會均等的情況下,以民事調節為主。這一原則充分體現出我國以人為本的立法及司法原則。
據統計,在全國法院審結的民事案件中,有50.74%的案件經法院調解,訴訟雙方當事人和解,或達成和解協議、或撤回起訴。2007年民事案件一審服判息訴率比2006年提高0.25個百分點,申請執行案件數量同比下降2.83%,社會效果明顯②。
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我國民事法律體系建立的時間還很短暫,現階段我國民事審判工作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和不足,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民事審判中若干指導思想存在偏向性,略顯僵化呆板。以我國民事審判工作中“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指導思想為例。“實事求是”固然是保持法律公正性的重要思想,但是貫徹到司法實踐過程中,“實事求是”就變成了所有的已經結案的案例都需要嚴格還原事實真相,一些依據原有法律審理結案的案件,由于不符合時代發展及現行法律的要求,必須推倒重來。這樣做,一方面大量消耗人力物力,損害了當事人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嚴重損害了法律制度的權威性和完整性。
第二、民事審判監督考核機制仍不完善。在我國現階段司法監督體系中,雖有對司法審判監督機制,但這些機制大多與其他司法監督機制結合在一起,沒有針對民事審判原則和特點的特殊規定。此外,這些監督機制的執行主體較多,人大機關、紀律檢查機關等都能成為監督工作的主體。這就為有關部門統一實施司法監督制造了障礙。
為更好地發揮我國民事審判制度在調節民事糾紛、規范民事行為的重要作用,筆者認為,在今后的司法工作實踐中有以下對策:
第一、盡快建立“依法糾錯”制度,完善現有的民事審判監督評價機制。在今后的民事審判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各級司法機關應該合理靈活地掌握“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在充分維護既有法律和審判工作權威性的基礎上,盡快建立“依法糾錯”制度。按照法理學的一般規律,司法程序是解決爭議的最后一道程序,生效的判決、裁定是對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的最終確定,它具有法律約束力,其特征之一就是穩定性、終局性,不可任意變動③。建立“依法糾錯”制度,就是在保證現有法律權威性的基礎上,保持對既有事實實施法律審判的階段性和漸進性,防止“朝令夕改”的判決現象發生。
與此同時,逐步規范民事審判監督機制,明確執行主體和具體措施。要建立完善的審判績效考核機制,將民事審判監督工作納入行政監督工作全局之中加以對待。
第二、堅持與時俱進的工作作風,充分借鑒歐美國家的先進經驗。按照國際法學界的慣例,我國屬于大陸法系國家,有不同于英美法系國家的獨特的法律習慣。同時,我國又是成文法法律體系國家,與歐美地區判例法法律體系國家相比,無論是審判制度還是司法量裁原則都有很多的不同。差異是溝通與合作的基礎,也決定了我國在完善法律體系的過程中能夠與不同法律制度的國家相互學習,借鑒取長補短。
由于民事審判工作的調節對象幾乎涵蓋了社會各個方面,并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擴大,民事法律制度必須加快更新速度和節奏,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今后,我國司法機關還要充分借鑒了西方判例法國家的先進經驗,利用判例作為規范調節民事行為、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措施的重要根據。充分體現我國作為大陸法系國家的法理學特征。
社會法律體系的完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隨時調整前進的方向。民事審判工作水平是一個社會成熟進步的標志,也是一個國家民主化程度的重要體現。在今后的司法實踐中,我們必須深入研究民事審判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將人民群眾的需要上升為國家意志,民事審判工作必將成為人民利益的切實保障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