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艷萍
摘要本文在分析涉法上訪增多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應對涉法上訪增多的若干對策,如加強法律普及、宣傳和教育工作,辦案人要增強處理涉法上訪案件的責任心,建立“大信訪處理機制”及控源治本的長效涉法上訪工作機制等。
關鍵詞上訪涉法上訪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199-01
筆者通過對沈陽市蘇家屯區近三年來的涉法上訪案件情況進行調查統計:2006年共發生涉法上訪案件1015件,占全年信訪案件1832件的55.4%;2007年共發生涉法上訪案件1077件,占全年信訪案件1914件的56.3%,涉法上訪案件數較上年同比增加62件,所占比例增長0.9個百分點;2008年共發生涉法上訪案件1396件,占信訪總數2347件的59.5%,涉法上訪案件數較去年同期增加319件,所占比例同比增長3.2個百分點。縱觀以上情況就會發現這三年來全區的涉法上訪案件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涉法上訪案件在信訪案件總量所占的比例上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據調查了解,大多數涉法上訪人都曾多次到各級黨、政部門上訪,越級上訪、進京上訪不斷增加,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召開之際全區上訪案件及涉法上訪件數更是急劇增加。其不僅干擾了正常的司法秩序,損害了司法威信,而且嚴重干擾了黨、政機關的正常工作秩序。如果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還將對其他當事人產生誤導,助長其信“訪”,不信“法”的不良社會風氣,影響社會穩定。因此,有必要對涉法上訪案件增多的原因進行分析,以便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從而減少進而從根本上遏制涉法上訪案件的發生。
一、涉法上訪增多的原因
涉法上訪案件增多的原因較為復雜,概括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辦案人員因素偏低所致。有的辦案人責任心不強、業務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簡單,以至案件久拖不結,超越時限,甚至草草結案;還有的辦案人態度蠻橫、作風粗暴,引起當事人極大煩感;更有辦案人抗干擾能力較弱,抵制不住誘惑,辦關系案、人情案,不能秉公執法。
二是辦案機關意見分歧所致。在司法實踐中,公、檢、法三機關有時對一些案件的意見不一致,以至在對案件的認定、處理上存在偏差,當事人產生誤解;同時,在司法實踐中,“兩高”司法解釋有時對一些案件的規定不盡相同,以至在處理案件時執法標準、依據不同,結果迥異,當事人不滿意。
三是政法機關個別領導對信訪工作思想認識不到位所致。有的領導同志不重視信訪工作,沒有把信訪工作擺在總體工作的重要位置來抓,信訪工作長期處于落后、被動局面,不但信訪部門人力嚴重不足、條件簡陋、而且安排在信訪部門的人員也法律專業水平低,應對能力較差。
四是辦案機關、信訪部門不負責所致。在治安、刑事、民事等案件管轄方面,相關法律已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但實踐中公、檢、法三機關互相推諉的現象仍舊時有發生,當事人覺得告狀無門,便到黨、政機關信訪部門上訪。而信訪部門有的只是簡單說明此類案件屬司法機關管轄,便一推了事,這樣當事人便越級或進京上訪。
五是上訪人員個人原因所致。有的上訪人法律意識淡薄,對依法信訪認識不清,只信“訪”不信“法”,還有的受傳統觀念如“告御狀”、“權大于法”等思想影響根深蒂固,錯誤地認為上訪的級別越高越能解決問題;有的上訪人由于文化水平低或經濟條件較差,不會走或走不起依法訴訟之路,多次到政法部門、黨政機關上訪;還有的上訪人思想偏執,明明原決定定性準確、處罰適當,省、市協調工作領導小組也已確定為無理訪,可當事人仍然認為決定有誤,固執己見,長年、反復到司法機關、黨政部門上訪。
二、遏制涉法上訪的對策
一是要加強法律普及、宣傳和教育工作,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對上訪人接待人員要耐心細致地向其講解法律知識,使其消除不正確的非理性上訪意識,向其講明涉法案件應理性、有序上訪,在窮盡法律程序,經省、市協調工作領導小組確認無理訪后,便是終結訪,不應再到處無理上訪。如果無理取鬧、嚴重擾亂黨政機關、政法部門工作秩序,違法情節嚴重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是辦案人要增強處理涉法上訪案件的責任心,牢固樹立司法為民的思想,在提高政治素質的同時還要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改進工作方法,按期或提前結案,不超越法律時限,不草草結案,確保案件質量,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要改變態度蠻橫、作風粗暴等使當事人極大煩感的不良工作作風;增強抗干擾能力,抵制住親情、友情、愛情及權、錢、色的誘惑,不辦關系案、人情案,秉公執法,嚴格依法辦案,減少或杜絕誤判、錯判和關系案、“人情案”。
三是政法機關領導要提高認識,時刻清醒認識做好涉法上訪案件處理工作,是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于人民法院履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職責、是踐行司法為民的重要舉措。司法為民是“執政為民”在司法工作中的具體落實,是關乎黨群關系和黨的執政地位的重大政治問題,穩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為此政法機關領導干部必須高度重視涉法信訪工作,切實糾正重辦案、輕信訪的司法偏向,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人員配置上向信訪部門傾斜,將政治素質強、業務水平高、應變能力強的法律人才充實到信訪部門,改善信訪接待場所的辦公條件、配備必要的設施,為上訪人提供良好的接訪環境。同時政法機關及信訪部門還要強化大局意識,切實做到群眾利益無小事、涉法案件無小案的觀念,自覺落實“立黨為公,執法為民”的要求,切實做到以積極的態度關心民意,以人性化的關懷去贏得民心,以優良的服務減少民怨,切實保證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政法機關及信訪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不互相推諉、扯皮,引導當事人依法尋求解決途徑,減少當事人越級或進京上訪。
四是應建立“大信訪處理機制”,將臨時性的“專項治理”固定化,變成常設機構,可以將機構設置在“人大”信訪部門內,接受黨委領導,統一協調司法部門間的涉法信訪工作。常設機構要主動充分發揮協調作用,及時同司法機關溝通情況,取得共識,遇有公、檢、法三機關有分歧的案件,及時與政法委員會溝通,商請解決,尤其在處理涉法重大、集體訪問題上,應充分發揮調度、交辦、轉辦、督辦、協調處理、責任追究建議等項職能,起到中堅作用,促進齊抓共管大信訪格局的形成。
五是要建立控源治本的長效涉法上訪工作機制。政法機關可以把責任人、責任部門、信訪人員履行職責的情況列入崗位目標考核管理中,與年終獎懲掛鉤,獎優罰劣,增強相關人員的責任心,確保責任人想方設法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從而保證涉法上訪問題早發現,早處理,早結案,早息訪,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同志還可以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可以與律師事務所建立工作聯系,將律師介入到接待來訪工作中,將律師參與涉法上訪接待處理納入工作日程,納入工作規劃,研究工作方法,制定工作程序,盡快規范化;也可以將法律援助引入涉法上訪工作中,幫助那些權益受到侵害的弱勢群體依法維權。還可以建立領導包案、領導接待日、聯合接訪、紀檢監察部門介入等長效工作機制,多管齊下,從而遏制涉法上訪案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