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晨曦 楊興權
摘要為了第六屆城市運動會,武漢興建了十幾座大型體育場館,幾十座場館改造和擴建。但從以往大型運動會的舉辦城市的遭遇來看,興建的大型體育場館,在賽后卻經常閑置不用,甚至難以維持和養護。因此,本文以大型體育場館的賽后利用為研究課題,結合武漢市六城會賽后的體育場館利用為實例,針對競賽體育場館在賽后利用方面存在的若干問題,提出大型體育場館賽后利用開發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大型體育場館場館經營賽后利用
中圖分類號:C9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254-01
一、武漢市大型體育場館賽后經營運行存在的問題
(一) 場館資源的有效利用問題
武漢市的場館由于當時都是針對特定比賽用途來建造的,而隨著時代發展的需求所需要的場地、服務設施與現有場館的結構功能等并不一定相協調,因而導致場館在具體功能轉化上有相當大的操作上的難度,甚至導致部分活動設施因未得到合理的轉化而閑置浪費。
(二) 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水平低,經營人才匱乏
武漢體育館作為事業性單位,場館管理人員都是行政安排,對體育市場經濟的政策和理論研究不夠,使得經營工作管理缺乏力度,經營管理辦法滯后,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先進。有些經營管理制度沒有相應的管理法則和實施細則,加上管理者的思路和模式不盡相同,使得經營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參差不齊,經營管理與經營開發不能協調發展,直接影響了體育場館建設和運營的質量。
(三)體育場館經營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不合理
目前,武漢市大型體育場館屬于事業單位,長期以來,集社會職能與國有資產管理職能于一體,存在職責不分、管辦不分的現象。由于管理體制問題,經營者缺乏合理的激勵機制,產生了管理制度建設和現代化服務意識等方面的問題,影響了場館的發展后勁。
武漢市大型性體育場館所采用的運行機制主要有封閉式管理和經濟責任制和承包經營責任制。前者占少數,全額預算管理撥款,統收,統支,統管。這種運行機制沒有與市場接軌,主要承擔上級機關分配的體育訓練比賽任務,造成大量國有資產閑置。后者占大多數,但后者承包責任制的經濟指標缺乏科學的依據和客觀標準,不利于健全和完善場方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
(四) 體育場館營銷手段缺乏創新,維修資金匱乏,發展沒有后勁
目前,武漢市大型體育場館都是差額撥款的事業型單位,且國家撥款逐年減少,保障場館維修具有一定苦難,更談不上更新設備。而場館管理人員對于場館經營得過且過的心態,導致場館經營能力低下,自身的創收能力有限,因此大多體育場館自營業就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二、建議
(一) 努力開拓武漢市體育場館新的經營方式
體育場館的市場化經營運作,是一個全新的行當,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這就需要全新的思路。因此武漢市體育場館的賽后經營運作,最主要的動力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生存,才能煥發生機。
只有把武漢市體育場館的經營納入到商業運營的范疇中去,在滿足場館基本的體育活動需要的同時,適當增加開展多樣的使用活動,從商業活動的參與中提高場館的利用率,同時增加場館的經營收入,為場館的日常養護維修提供資金保障,“以體養體”,更加有效的保證正常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引入體育經理(經紀)公司和體育管理公司
體育經理公司和體育管理公司有豐富,科學的體育經營,管理的先進經驗,制度及一整套手段和辦法,體育經理公司能夠根據場館的資產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及市場定位,合理引進能夠適應群眾需求的體育健身項目,并通過市場商業運作,擴大場館的創收范圍;由于管理公司在人員培訓,資源配備,場館設施的維護,保養等方面具有先進經驗,能帶動場館的管理水平,延長場館設施的使用年限,因此通過引進體育經理和管理公司,可以直接,快速有效的培養綜合性 體育場館需要的人才,為自身發展積累豐富經驗。
(三)在體育場館建設中充分考慮場館設施賽后的開發利用
武漢市在六城會體育場館建設中就充分考慮場館設施賽后的開發利用
第一,在場館的籌建階段,就充分考慮了場館功能的擴展,使比賽場館在賽后仍能在群眾體育、休閑娛樂、文化活動等方面發揮作用。
第二,他們以改造為主,新建為輔,充分利用現有場館資源。首先,充分利用大專院校的比賽場館。武漢地區大專院校比較集中,場館設施條件較好,做到教學、訓練、比賽相結合,使場館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其次,充分利用湖北省體育系統場館,整合本地資源,發揮存量優勢,維修和改建部分場館,適當新建部分急需和短缺的場館,達到避免重復建設,節約公共投資的目的。
(四)提升體育場館的文化內涵,大力開發無形資產
開發體育場館的無形資產,提升其文化內涵極其重要。我國有很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體育場館,我們應該對其深刻的挖掘,根據其獨特文化,建立自己的品牌。
無形資產的開發在國外體育場館經營中是最大的收入,包括冠名權、廣告及知識性無形資產等。美國的大型體育場館90%以上都進行冠名權的交易,而且收益不凡,美國休斯敦的某體育館冠名權達到了一年一千萬美金。
(五)創新武漢市體育場館的營銷觀念和營銷手段,強化市場服務意識
營銷是大型場館不斷提高經營水平的基本手段。因為賽前和賽后場館目標定位不同,兩者營銷對象、目的和手段也不同,所以場館的賽后經營,必須對營銷手段作相應的轉換。可利用武漢市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已形成的品牌優勢及銷售渠道,針對目標市場的特點,建立直接、有針對性、有吸引力的營銷網絡和服務體系,力爭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最大化地占有目標市場。
(六)加大武漢市體育場館管理體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創造經濟效益
管理體制轉換的關鍵在于經營權的轉換,要實施經營權與所有權的真正“分離”。由于大型競賽體育場館投入巨大,公益性強,開始時一般都由政府舉辦、財政出資,但比賽過后,若仍在這種體制下運營,必然會造成吃“大鍋飯”的思想,經營無法創新,經濟效益也上不去。要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讓企業以“追求最佳效益”為中心,充分行使自主權,成為具有獨立經營發展后勁的經濟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