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慧
摘要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法律問題,是高等教育發展中的新問題。近年來,高校在學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法律問題日益突出,本文從依法治校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在學生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風險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權利保障法律思考
中圖分類號:D9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258-01
一、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
高校與學生之間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從法律的角度看,一方面表現為以行政法律關系為主要特征的行政教育管理,如,頒發學位證、畢業證。另一方面表現為以民事法律關系為主的日常管理。高校在學生管理中的法律風險可以表現為:高校招生方面的法律風險、學籍管理方面的法律風險、高校對學生違紀處分方面的法律風險、高校教學管理方面的法律風險、高校安全及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方面的法律風險。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在對“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拒絕頒發畢業證、學位證書一案”的判決:“在我國目前情況下,某些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雖然不具有行政機關的資格,但是法律賦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職權,這些單位、團體與管理相對人之間不存在平等的民事關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關系。他們之間因管理行為而發生的爭議,不是民事訴訟,而是行政訴訟?!狈ㄔ涸谶@一判決中認為,高校屬于我國行政主體中的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因此高校才可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已經確認高校具有行政主體地位。而在《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條規定,“高等學校自批準設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資格。高等學校的校長為高等學校的法定代表人。高等學校在民事活動中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笨梢钥闯龈咝Ec學生之間存在民事法律關系。高校收取學費、提供教學、包括住宿和飲食在內的后勤服務以及對學生的人身、財產所給予的安全保障則明顯地構成了民事法律關系。
二、高校在學生管理中的法律風險
隨著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日益增強,高校多年形成的管理規章制度與不斷完善的法律、法規相脫節,導致高校在學生管理方面存在諸多法律風險。
(一)忽視學生的程序性權利
根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行政處罰法》相關規定,大學生享有告知、申辯、聽證、申訴、起訴和上訴等程序性權利。然而,目前我國高校在學生管理中的相關條例規范比較簡單,涉及違紀處理程序以及其它程序方面的內容很少,特別是處理學生違紀事件時卻很少考慮學生程序性權利。典型的案例是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侵害其學位權案。①學校敗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在對田永因為考試舞弊做出退學決定后,并未以書面形式通知本人,也沒有給其辦理退學手續,依然為田永正常注冊、安排教學活動直到修滿學分并通過論文答辯,也沒有給田永申辯和向有關部門進行申訴以實現救濟的權利和機會。
(二)實體規則不健全
我國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比較詳細地規定了學生的權利種類,但是保障學生具體權利的法律規范缺失。對學生權利有影響的規則,大多是教育行政部門或各高校制定的,很多高校對學生的管理規定創設了法律、法規中沒有規定的新處罰或新義務。如果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違反了法律、法規,則依此對學生進行的管理和處分必然是違法的。
(三)行政管理意識濃厚致使侵犯學生權益現象時有發生
目前學生維權的一個熱點就是高校侵犯學生生命健康權和隱私權,如因為對學生宿舍進行檢查、對違紀學生進行公示等事件,被學生訴至法院。這反映了高校在管理中的錯位,把行政管理意識帶入了民事管理,忽視了學生的人格權、人身自由權和財產權,從而導致侵害學生權益的發生。
三、防范高校在學生管理中的法律風險
依法開展學生管理,保障學生合法權益,加強法制建設,防范高校在學生管理中的法律風險是必要的。
(一)樹立法治精神,堅持依法治校
高校管理必須貫徹法治理念,形成自覺運用法律手段管理學生、調處糾紛的觀念。在我國正逐步走向法治的今天,能否切實保障和維護與受教育權相聯系的各種正當權益,應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問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樹立法治精神和維權意識,體現對人的尊重與關懷,創造體現法治精神的育人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現代法律意識。同時,要加強法制宣傳和實踐,增強大學生的紀律意識、法律意識,引導學生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二)建立尊重學生權益的學校管理制度
高校必須依據法律法規規定,按照規范性與可操作性原則,建立以學生的受教育權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學生管理制度?!秾W生違紀處理條例》是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的主要組成部分,應強化程序性規范的法治原則,建立重大事項的公示、申訴、調查、聽證及處罰、裁決及行政決定的作出程序。要明確處理權限劃分。要規定有效證據的范圍,包括造成事實的有關物證、人證、被侵害人簽名的檢舉材料、有關單位的綜合材料等。在處理決定作出之前,要保障學生的知情權和申辯權,要明確規定受處理學生的申訴期限和學校受理機構等。要充分重視學生的程序權利,防范本不該發生的訴訟,維護學生與學校的信任關系,從而可最大限度地防范法律風險。
(三)構建學生管理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是指在一個社會中,多種多樣的糾紛解決方式以其特定的功能和特點,相互協調地共同存在所結成的一種互補的、滿足社會主體多樣需求的程序體系和運作調整系統②。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具有多元化的特點,成為社會人的條件還不完全成熟。同行政解決方式相比,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具有時間短、程序簡,易于調整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等特點和優勢。以非行政的對話方式解決糾紛,有利于緩和當事人之間的對立,最大限度地回應學生對糾紛解決的需求。這些糾紛解決方式包括學生自治、調解、聽證以及行政處分及復議等制度。
(四)完善學生管理機構,建立一支懂法的學生管理隊伍
高等學校學生管理隊伍應當職業化和專業化,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素質和知識結構,還要具備成熟的工作經驗和方法,具有善于處理和解決各種矛盾和糾紛應變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特別是在學生管理中,要善于運用法律的思維和方法處理學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