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卉 王蘭亭
摘要提高大學生的誠信素質對于促進社會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是高等學校乃至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同時,高等教育本身存在著諸多影響大學生誠信的因素。本文通過對大學生誠信缺失表現與高校教育環境中的影響因素分析,提出從“自律”和“他律”兩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高校教育環境教育者誠信
中圖分類號:G4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243-01
誠信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形成了重承諾,守信義的道德傳統。大學生作為市場經濟未來的參與者與競爭者,時代要求他們必須具備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如今,用人單位都把招聘的大學生是否具有誠信態度作為重要的考察內容。本文通過對大學生誠信缺失表現與高校教育環境中的影響因素分析,提出從“自律”和“他律”兩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一、高校教育環境引起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
(一)高校教師不重視基本的教學和考核工作
由于不少高校教師承擔著設計研究課題,或與企業保持技術上的合作,因而業務繁重。不少教師作業基本由研究生幫忙批改,甚至考試內容直接沿用往年的試卷內容。盡管學校明令禁止這種做法,對試卷的管理也相當嚴格。但是仍有很多試卷歷年內容相似,這就讓學生鉆了空子。向高年級同學獲取往年試卷已成為應付考試的不二法則。
從表面看,減輕了學習負擔,采取不正當考試方式的是學生,而實際上,造成如此后果的是教師——行為符合“學術失范”的所有特征:剽竊、抄襲、沒有價值的拷貝得到沒有意義的結果。教師如此不負責任,捻輕了考核的權威、規范以及價值,又如何能讓學生不隨心所欲。
(二)高校的評價、管理、懲罰制度不夠完善,存在嚴重漏洞
大學生誠信缺失不少表現在考試作弊上。每所高校都在不停的進行學風建設,每個學生都深知作弊是一種不誠信的行為,同時也通過學校的不斷教育了解到一旦作弊被發現就要付出慘重的代價。但為何作弊行為如野草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一方面,學習的惰性和投機心態成為學生作弊最大的心理動因。另一方面,高校的管理力度不夠和監督、處罰制度的不公平性,也讓作弊行為無法真正遏制。曾了解到這樣的事例:某同學在考試時作弊,被教務巡考人贓并獲,即將接受處分。該生找到學校相關領導幫忙,讓那位監考老師改變立場,表示其中有些誤會,從而撤消對該生的處罰。
胡錦濤書記說:“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高等教育作為我國現行教育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向全社會各行各業輸送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更加公平的高等教育環境。
二、解決大學生誠信危機的途徑
從學生的管理和對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疏導的角度而言,凈化大學生的思想,加強對大學生誠信教育,教師、教育體制乃至整個社會環境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加強大學生誠信觀念的切實方法應當從自律和他律兩方面入手。
(一)通過“自律”解決大學生誠信危機
胡錦濤書記提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觀點,恰恰反映了個人應有的素質和自我的世界觀、價值觀。解決任何問題,假如可以從自我反省、自我約束方面得到突破,一切即迎刃而解。對于大學生來說,建立誠信榮譽感至關重要。這依賴于不斷的誠信教育,但是在大學,誠信教育主要以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形式進行,這很抽象。要強化誠信教育,應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事業心,平等競爭的意識、獨立自主的人格和對規則的虔誠態度,這一切更容易在實踐活動中去感悟、體驗和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誠信道德意識,形成良好的誠信行為習慣,自覺做到知行的統一。
(二)通過“他律”解決大學生誠信危機
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一是社會環境的影響。當前社會上的失信現象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學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二是學校教育體制和高校道德教育環境的影響。
首先,學校制定德育目標應符合學生思想水平和生活實際。現今,許多學校德育目標過于籠統,對學生思想的影響力偏弱,讓學生難以把握其本質內涵。
其次,教育應體現對學生的終極關懷,培養心理健全的學生。不少高校重智育而輕德育,弱化學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格。盡管各個高校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有模有樣的開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大部分的教育過于課堂化,形式化,而這正是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最大的不同,也是其最忌諱的,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單一,內容抽象,只重思想灌輸,輕道德踐行,使許多學生對德育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知性的層面上而沒有達到理性的理解,更沒有形成內心信念和行為習慣。思想教育是人的教育,如果學生沒有身體上感受,心靈的沖擊,思想上產生共鳴,那么一切都是徒勞。而恰恰是這個最需要花心思去研究實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卻被多數學校當成是負擔去實行。
最后,加強教育者的誠信觀念。教師是教育活動的具體組織者與實施者,是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應率先做到。從上文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的行為養成起著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師作為學術研究者,自身杜絕“學術失范”,以誠懇的態度對待學習、工作、生活,必然會給學校帶來更加清新的空氣。學校作為與學生關系最為密切直接的社會環境,教師的言行都將影響學生日后的行為模式。要解決大學生的誠信問題,應該首先要求教育者講誠信,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就無從談起,更不要說讓大學生養成誠信的良好品德。所以,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明辨是非,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始終保持以正直、誠實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