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慧
摘要環境問題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因此成為當下的熱門話題。本文指出要解決環境問題,從法律層面保護環境,環境立法是非常重要的;從系統協調論角度探尋環境立法的價值理念也是必要的,最近提出的可持續發展觀就是系統協調論的一個很好的應用。
關鍵詞環境立法價值理念系統協調論
中圖分類號:D92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345-01
一、環境立法價值理念探討
當今世界,最能引起全人類共鳴的問題我想應該就是環境問題了。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人類就無法生存。而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以來,環境問題不斷的出現。空氣質量不斷惡化,水資源嚴重污染,生物物種急劇減少……,一切環境問題的產生都已經或者將威脅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環境問題,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保護環境的熱潮。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環境立法的價值理念也在不斷的發展,每個國家關于環境立法的價值理念有所不同。環境立法的目的和終極價值究竟應該是什么?全球范圍內是否應該有著統一的價值理念去指導環境立法?這些都不是新問題了,很多學者專家都做了理論探討。筆者正是從汪勁博士的《環境法的理念與價值追求》和徐愛國老師的《人類要吃飯,小鳥要歌唱——評汪勁博士的〈環境法律的理念與價值追求〉》這些文獻的啟發中,構思出本文論題。從系統協調論角度闡述自己對于環境立法價值理念的思考。
什么是價值?哲學中說價值就是客體以自身的屬性來滿足主體的需要,對主體的發展具有肯定的作用和意義。那什么是法律的價值呢?從價值的定義中我們不難推出法律的價值即指作為客體的法律對于主體的人有的有效性和積極性。所以歸結出環境法的價值,就是指環境法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對人類社會的滿足和有用性。
(一)人類利益中心主義
由此產生了一種關于環境的價值理念——人類利益中心主義。通說認為,人類利益中心主義是指認為人類是生物圈的中心,是地球的統治者,所以人類是法律權利的唯一主題,而自然萬物和人類生存的環境只能作為被統治者和人類權益的客體。因此導致環境立法的實際目的只是為了保護以人類利益為核心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從實踐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出人類中心主義片面強調人與自然的分離與對立,極力倡導人類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無視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存在價值,具有明顯的“反自然”性質。隨著越來越多的環境危機的產生,人們不得不開始反省這種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方式。很明顯那種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取得經濟利益的方式是不科學的。
(二)生態利益中心主義
在人類利益中心主義的批判中現代產生了新的環境價值理念---生態利益中心主義。“生態利益中心主義”所倡導的是生態共同體內各成員間的相互平等、共生以及協調等關系。認為只有從包括全人類在內的所有生命物種的利益和價值出發去保護整個地區生物圈,才能更好的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人類和自然界的各成員都是地球上平等的主體,與人類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一樣,自然環境自身也享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人類也無權任意剝奪,而只能尊重之,否則即違背了對自然的倫理道德。有學者提出動物和植物的權利,認為它們作為生態系統的一員也有自己不受到侵犯的權利。這個觀點汪勁博士的書中也有提及。筆者認為,生態利益中心主義對傳統的人類利益中心主義來說是個很大的突破,它帶給我們看待環境問題的一個全新的視角。將整個生態系統作為保護的對象,能實現對環境的全面和有效的保護,但是正如徐愛國老師的文章中所說的,我們怎么能在法庭中和動植物進行平等的交流?生態利益中心主義強調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看到了人與生物,物種,自然之間的不平等。但是它卻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沒能考慮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當代世界很多發展中國家人的溫飽問題都沒能解決,當人的生存都存在問題的時候,怎么做到保護環境,保護動植物?所以筆者本文的題目為"人類要吃飯,小鳥要唱歌",即人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環境的保護。而“小鳥要唱歌,人類也要吃飯”意為我們也不能只是一味的去保護環境,保護生態而忽略了人的生存和發展。這是一對矛盾。哲學上說矛盾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雙方是對立的,但是矛盾雙方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能得到統一,并且在一定的條件下,矛盾的雙方會向其對立面轉化。因此筆者覺得應該用系統協調論來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得出環境立法的價值理念。
二、從系統協調論看可持續發展觀
筆者認為,在實踐中新近提出的可持續發展觀就是系統協調論的一個很好的應用。可持續發展觀1987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1992年《里約宣言》將可持續發展進一步闡釋為:“人類處于普受關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他們應享有以與自然和諧的方式過健康而富有生產成果的生活的權利,并公平地滿足今后世代在發展與環境方面的需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不僅是當代人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而做出的一種生存選擇,而且標志著人類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不僅確立了“代內公平觀”,還確認了“代際公平觀”。一方面,要求通過法律制度的變革來解決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在自然資源利益分配上的公平問題;另一方面,還要求通過法律制度的創新,保障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在自然資源利益分配上的公平問題,強調當代人的發展不能犧牲后代人生存和發展。從現在世界各國的立法情況看,很多發達國家的環境立法都體現了可持續發展觀,筆者認為我國也應該盡早實現環境立法價值理念的轉變,全面貫徹可持續發展觀,系統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使得人類享受生活的時候鳥兒可以盡情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