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環球時報》近日刊登了題為“美‘碳關稅是新經濟霸權行為”的熱評文章,閱后喜憂參半;喜的是,這個重要的問題有人追蹤關注,憂的是,問題的重要性沒有點透。“碳關稅”是氣候變化背景下我國面臨的現實威脅,而不僅僅是新經濟霸權行徑的單一事件。可以預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中國將面臨更多的與碳相關的國際合作和矛盾糾紛。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形勢推動下,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潮流,世界范圍內正在經歷一場經濟和社會發展方式的變革,其核心內容是發展低碳能源技術,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低碳社會消費模式,并將其作為協調經濟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之間關系的根本途徑。基于我國的國情和發展階段的特征,未來相當長時期溫室氣體排放量仍會繼續有合理的增長。我國面臨對外爭取發展空間、對內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雙重任務。對外在國際談判中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原則,積極促進《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對內要進一步明確應對氣候變化在我國現代化進程和和平發展道路中的戰略定位,加快實施低碳發展的戰略部署,把低碳經濟發展的理念納入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涵擴展到全球環境友好或全球氣候友好,以低碳發展統籌協調應對氣候變化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打造我國在世界低碳經濟發展潮流中的綜合競爭能力。
低碳經濟爭奪戰,已然在全球悄然打響。歐美發達國家正在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力圖占領市場先機和產業制高點。歐盟已經建立了統一的碳排放貿易市場,大多數歐盟國家建立了碳排放稅收制度。美國大多數州已經開始采取行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走向低碳經濟;國務卿希拉里在4月份召開的主要經濟體國家能源氣候論壇第一次準備會上強烈要求各國取消低碳技術的關稅;6月眾議院通過《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想把美國的科技優勢直接變成國際貿易和經濟優勢。一旦這些規則在短時間內完全按照歐美發達國家的意圖實施,將給我國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應該說,為贏得本世紀的競爭,必須在反對霸權行徑的同時,把發展低碳經濟,走低碳發展道路作為應對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關鍵。現階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節約資源和能源,這既是中國實施科學發展觀,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中國貢獻的需要。▲(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國際能源環境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環球時報200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