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陽
摘要:文章以人本管理理論為基礎從其起源、發展、現狀三個層面討論了圖書館科學管理中“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提出了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人本管理的對策和一些新思路。
關鍵詞:圖書館;人本管理;館員
中圖分類號:G25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4—0130—03
一、引言
以人為本的管理,簡稱人本管理。每一個時代的圖書館都有其獨特的辦館思想、指導觀念和基本信念,它外化為圖書館工作,蘊藏于館員的思維之中。[1]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日益為各個管理學派所接受。特別是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后,管理過程中對人本管理思想的認可和運用幅度更是大大提升。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思想,已經成為近現代圖書館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其內涵是指在圖書館工作實踐和理論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以滿足人(讀者)的需求,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體現人的關懷。知識經濟時代下的圖書館應把人當作主體性存在,在圖書館與人的關系相互作用中,人是主體,是決定性因素,是客體(圖書館)滿足主體(人)需要的關系。
從人本管理理論的發展來看,它是隨著管理學的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自從泰羅創立科學管理論開始,有三位管理大師(泰羅、法約爾和巴納德)對管理學的發展影響極其深遠,而人本管理理論的發展與整個管理學是同步進行的。
二、圖書館人本管理的現狀
在現代社會里,任何一個組織都必須有自己的組織文化。圖書館以人為本思想已經成為眾多著名圖書館的組織理念。紐約公共圖書館的進口大堂處,永遠懸掛著這樣一個牌子:“紐約建造了這座建筑以便永遠維護一個自由的圖書館而為公眾所使用”;[2]加拿大是一個缺少口號的國家,但是圖書館則將阮崗納贊的“圖書館五原則”演繹得美倫美奐,無論總館還是分館,其服務宗旨無不是以人為本;在日本,《圖書館法》明確規定圖書館服務的理念,就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為任何人提供所需要的資料。[3]
我們的國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社會的人文基礎比較薄弱,人文思想的成長和發育,需要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尊重人的人格,維護人的權益,體諒人的需要,關注人的感受,不僅成為人與人之間的廣泛共識,而且應成為人對人的自覺行動。
改革開放20余年來,中國的圖書館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普遍存在的問題仍是對人的管理問題,即“人本管理”還遠不到位。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的素質與能力問題,二是人的管理問題。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專業水平存在著普遍偏低的現象,具有圖書館管理專業文憑的工作人員所占比例偏低,特別是高校圖書館中存在的引進人才“家屬托管所”的現象尤其突出。就領導層來看,領導對圖書館的重視程度有限,高校圖書館定位應該是教學輔助部門,而實際的情況往往被視為和后勤服務等同,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也比較普遍,這與我國為圖書館培養和輸送專門人才的渠道少、專門設有圖書館管理專業的大學很少有關系;同時也因為圖書館的待遇差,社會地位低,導致人才流失,嚴重地影響了圖書館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必然導致圖書館的地位、影響和服務大打折扣,高校圖書館其本生教學、科研輔助功能很難得以履行,更談不上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功能。
近年來,圖書館以人為本思想也為越來越多圖書館重視,并形成各具特色的辦館理念。圖書館作為科學、文化和教育機構,人本管理是新形勢下圖書館管理發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趨勢。在管理中注重用人本管理理念必能為現代化圖書館事業帶來新思維、注入新活力。
圖書館以人為本思想中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圖書館以人為本的“核心是人文關懷,人文關懷的對象主要是讀者和用戶”,圖書館“面對的是人,直接為人服務,人是其出發點,又是其根本目的”,“具體而言,就是要理解讀者、關心讀者、尊重讀者、愛護讀者,對讀者坦誠相助”。[4]讀者的閱讀權益是“天賦人權”,但讀者要能夠得到對“書”的需求的滿足,必須加強讀者研究,認知讀者,關照讀者,使“讀者第一”真正走出口號的表層,才能真正找到圖書館最有價值的坐標。要做到“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的管理理念和工作理念,就必須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圖書館人本思想中的“人”——圖書館館員。
圖書館館員是圖書館最重要的財富和資源,圖書館員的整體素質與圖書館的社會地位休戚相關,它決定著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影響著圖書館的服務效益。并引用資料表明:在圖書館服務發揮的作用中,圖書館的建筑占5%,信息資料占20%, 圖書館員占75%。[5]隨著讀者對圖書館的要求越來越高,圖書館越來越依賴知識加工和創造來滿足讀者的要求,知識多掌握在館員手中,績效發揮依賴于館員的主動性。
在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管理提倡人本管理,就是從圖書館員的角度出發,強調圖書館員是圖書館的重要資源和首要財富,強調圖書館員在圖書館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以喚起圖書館界對人才資源的更大重視,更充分地調動圖書館員的積極性與創造力,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隨著社會知識的轉型、信息知識的發展、網絡的普及,這種霸主地位漸漸地岌岌可危了。許多傳媒紛紛加入了信息行業,成為圖書館強有力的競爭者。圖書館的四大社會職能中,除保存文化遺產的職能外,其它的三項職能,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開發智力資源都面臨著上述對手的強有力競爭,尤其在21世紀市場經濟的體制解除了束縛后,其他事業是蓬勃發展的勢頭,各類機構在信息市場中所占的份額會產生此消彼長的情況,就讀者而言,讀書或查詢資料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目前,圖書館為擺脫自己面臨的困境,增強實力,在設備的更新、技術的引進、工作自動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如圖書館的電子化、數字化、網絡建設等。應該說,這些努力是十分必須而且有效的,畢竟實力是競爭的基礎,但實力的發揮程度則是影響競爭力的關鍵。新形勢下圖書館的競爭就是管理與服務的競爭。圖書館堅持人本管理,就是堅持以館員為根本,尊重館員、信任館員、培養館員,充分發揮館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館員高效地工作,以此來實現圖書館在新形勢下的健康發展。
三、圖書館人本管理的對策
以往,圖書館的管理多側重于研究圖書館的管理體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而很少研究圖書館的管理思想和服務理念,忽視了圖書館中人是一種不同于物的資源,以及人在圖書館中的決定作用和主導地位。人本管理的提出,使圖書館管理出現了新的氣象。
1.圖書館人本管理思想的引入
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是物本管理,即以文獻等實物為主要管理對象,圍繞文獻典藏而開展工作的管理形式。其中,讀者和工作人員處于次要地位,人的行為必須圍繞著物這個核心。在古代,由于受生產力及科技發展水平的限制,圖書館的文獻資源相當貧乏,它的主要任務是對文獻進行整理、保存,為少數統治階層的知識分子利用,古代圖書館實際上是以重藏輕用的藏書樓的形態存在于社會。到了近代,圖書館開始向公眾開放,擴大了其利用范圍,增加了讀者,但是重藏輕用的觀念仍占主導地位,甚至至今仍影響和制約著現代圖書館的管理,如怕丟、怕亂的思想還制約著我們的管理方式,給讀者利用圖書館造成種種人為障礙的做法時??梢?。館員們往往滿足于管好藏書而忽略了自我潛能的發揮,讀者走入圖書館也常常見書不見人,只知尋找目錄、圖書,而不知向館員叩師問道。這種重藏輕用的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文獻的利用率,使許多有實用價值的知識埋沒于圖書館內,得不到開發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