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香瓊,曹惠容
摘要:農村教育目前在我國仍然是教育最薄弱的環節,尤其是位于我國西部地區的農村。當然,農村教育既包括農村學校教育,也包括農村家庭教育。本文主要探討樂山市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及對策。
關鍵詞:樂山;農村家庭教育;問題;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3.1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4—0044—02
樂山古稱嘉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我國重點旅游城市。2004年該地區總人口數為347.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5.82萬人,農業人口261.85萬人,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75.3%。[1]根據本次的調查結果顯示,占人口總數的絕大部分的樂山市農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較好的解決,那么勢必會影響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方面。
一、樂山市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有效問卷271份,有效回收率90.3%。設計的題目主要是家長回答的,也有部分是要求孩子回答的。從本次對樂山市農村家庭教育孩子的調查結果顯示,該市農村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方式上偏向于打罵、服侍及放任自流,這不得不令人感到擔憂。而造成諸多問題的原因也是很復雜的,既有社會因素,也有經濟原因、文化層次的緣故,但更多的是教育意識不足、觀念陳舊以及教育方式與手段簡單粗暴等。
(一)家長教育觀念陳舊或教育不得法
樂山大多數農村地處山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據調查,我們課題組發現樂山市農村家長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意識相當陳舊與落后。如有很多家長不重視子女的教育,認為讀不讀書對子女的發展不重要。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的調查數據顯示有11%的家長表示對子女的期望是打工掙錢,正是因為農民實惠心理突出;加之現在擇業矛盾的日益凸現,高、中等院校昂貴的費用等影響,許多家長對教育失去了信心。每逢春節前,打工族衣錦還鄉的闊綽勁,更是刺激了一些家長和學生,于是家長給孩子灌輸“外出闖蕩,說不定比讀書還有出路!”、“新一輪讀書無用論”的現象在該市農村地區相當普遍。
也有部分農村家長教育方式不得法。有家長像保姆一樣服侍孩子,這類家長占調查總數的20.1%。他們總把孩子當成不懂事的嬰兒,事必親躬,做孩子的“鬧鐘”、“書童”。如部分家長雖處農村,但一看到孩子要參加中考或高考,就會在孩子就讀的學校附近租房,為孩子做飯、洗衣等,扮演起“保姆”身份,進入“陪讀”族。因為,盡管農村父母都是老實的農民,但是卻很懂得讀書的作用,認為不讀書就意味著這一輩子就要靠種田為生了。所以,那些父母只要孩子念好書,家務、農活一丁點都不會讓孩子碰,這樣反倒讓子女養成了依賴、自命清高等壞習慣。
(二)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低或教育方式錯位
根據“父親或母親文化水平”調查顯示,有44.60%是初中文化水平,20.86%是小學文化水平,還有3.60%的父親或母親從未念過書。由于大多數家長接受的教育水平有限,他們幾乎沒有教育孩子的專業知識,因而在教育孩子方面引發出很多問題。如對“父母對子女的學習輔導情況”調查顯示:有56.41%的家長沒有能力輔導或者從來就不輔導。結果是,很多學生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學習,學習上的問題沒得到及時的輔導與幫助,學習成績與興趣受到很大的影響。
也有部分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嚴重錯位的。這部分家長要么只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要么就一味強調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孩子如何做人及情感的需求。對“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多長時間和父母有一次談心”的調查發現,9.35%的子女一個月左右和父母有一次談心,64.03%是半年或半年以上;26%的家長表示對子女的期望是身體健康。在這樣的父母看來,給孩子吃飽穿暖,兒女健康是他們的目標,至于孩子心理想什么他們不會、也不用知道,甚至個別孩子還做出危害自身和社會的事。[2]
(三)推卸教育孩子的責任或留守孩子
當然,放任孩子型的家長也不是少數。“家長對子女管教方式”調查中可以看出有12.5%的父母認為對子女的管教是“不聞不問、放任自流”。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責任。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讀書是學校老師的事情,與家長沒有關系。認為老師是神、是圣者,不用做家長的操心,還會對老師說:“老師,這孩子全交給您啦,拜托啦!”、“我們家的孩子最聽您老師的話了”等之類的話。但我們可愛的家長卻不知道教育是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于一體的。
二是把孩子留守他人或留守家里。一些農村家長為養家糊口出去打工不得已將孩子托付給老人或親朋好友,也就是所謂的隔代撫養或寄養。調查數據顯示有14.39%的子女表示和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的時間最長,還有7.19%表示自己一個人生活的時間最長。這樣,父母關心子女的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時間會和孩子書信或電話聯系,盡管這樣,孩子的情感是得不到滿足的。調查還顯示22.2%的家長農閑時會不顧孩子去打牌搓麻將,有的父母賭博成癮,這些行為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甚至讓孩子也沾上了父母的不良習慣。
二、解決樂山市農村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根據樂山市農村家庭教育孩子存在的問題找尋對策,首先,切實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素質至關重要;其次,建立相應的保障體制;最后,通過廣播媒體等宣傳手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一)形成多層次提高家長教育孩子能力的學習機制
一是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如政府和村委可以為家長開辦“夜間學習學校”或“成人學習學校”, 聘專門老師講授新知,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專業水平。另外,村上可以集體訂家庭教育期刊等,家長可以借閱;也可以向家長推薦優秀的家庭教育報刊及節目,為家長“充電”。
二是學校要承擔起應有的職責。目前樂山市很多學校成立了家長教育學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這樣的學校大多在城鎮,而農村很少。因此農村學校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是提高家長教育孩子能力的又一重要手段。比如學校可以利用家長學校召開家長座談會或教育講座,講授家庭教育相關知識,講述成功家庭教育實例,家長們還可以互相交流教育經驗,形成科學、民主、關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此同時,學校也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家訪和召開家長會,以達到學校同家長共同把孩子的教育工作給做好。
三是家長自身要有教育好孩子的強烈意識。作為家長,應該主動地與學校配合,不斷了解學校及班級教育計劃與要求,結合孩子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教育措施。平時應多種方式與班主任、課任教師交流溝通,按時參加家長會和家長學校的學習。凡是需要家長參與的班級活動、需要家長為班集體出一把力的時候,一定抱積極熱情的態度。[3]
(二)采取一定強制手段予以保障
頒布相關法律及提供必要的經費支持是提高農村家長教育水平的有力手段。在人類的教育體系中,家庭教育是一個基礎性系統,它直接影響到學校教育的起點與水平,也決定著社會教育的整體面貌與發展。家庭教育已從私有空間走向公共領域,與國家、民族、社會利益緊密相聯。立法干預可以保障家庭教育具有合法性與合理性,從而切實監督家長尤其是不負責的家長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職責。作為農村家庭占有絕大部分比例的西部內陸城市樂山,國家可以制定與地方特色有機結合的家庭教育法律或條例,對于那些諸如經常性參與賭博或不履行教育職責的家長予以一定的制裁。[4]
與此同時,各級政府對于培訓家長的機構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對于認真聽講或培養孩子出色的家長,也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樹立榜樣作用。
(三)營造全社會重視孩子教育的良好氛圍
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教育孩子不僅僅是父母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比如德國,不論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只要覺得有必要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引導與幫助。而我們國家則受到“少管閑事”、“不要去管別人孩子”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其實,父母的監控能力與范圍應該說是有限的,當孩子在父母監控范圍之外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時,其他公民假如發現了就應該對其實施教育與引導,而不是視而不見。要做到這樣,只有依靠新聞媒體等的大力宣傳與社會各界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http://www.xzqh.org/QUHUA/51sc/11leshan.htm.
[2]鄭日昌.小學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7):150-158.
[3]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1):678 -684.
[4]趙剛.家庭教育:賦予立法保障[J].教育導刊,2007,(01):63-64.
Rural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Leshan City
Huang Xiang-qiong,Cao Hui-rong
Abstract: Ru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the weakest aspect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plac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rural western region. Of course, rural education includes both rural schools educations and rural famil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se issues, as well as countermeasures of Leshan rural family education.
Key words: Leshan; rural family education;the problems;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