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全平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農業產業化經營成為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態勢良好,中西部地區整體跟進,整體發展水平提高。
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呼喚
農業職業教育
要實現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必須擁有一批高素質的農業勞動者目前我國農業勞動者素質普遍低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嚴重不足,這嚴重制約我國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實現。因此,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普遍提高農業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培養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是實現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前提條件。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較快發展的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如企業科技含量偏低、經營管理水平較差、企業發展后勁不足等。究其原因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科技文化水平較低。因此要提高農業產業化層次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必須充分發揮農業職業教育的作用,為農業產業化培養一專多能的實用型人才,調整辦學思想,改革教育模式,加強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用型人才培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
農業產業化對農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提出新要求
隨著農業產業化的推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應運而生。截止2007年年底,河北省各類運行比較規范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數量已達到4 857個,加入合作組織的農戶達180多萬戶。為此,農業中介和社會化服務需要大量的經營管理和技術人員。特別是農業產業鏈中各層次各類型的經營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對農業職業教育的人才培
養目標提出新要求。農業產業化要求農業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的小農場主、企業經營管理者以及聯系農工和市場的經紀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進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全新農業職業教育模式的構建
調整課程結構,為學生提供優化的教學內容農業職業教育的課程結構與教學內容,應以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打破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模式,逐步樹立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觀念,圍繞當地農業主導產業,有選擇性地開設課程,注重課程與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先進性、針對性、實用性和靈活性;在傳授給學生以先進的知識和實用的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適應能力、自我學習能力、自主選擇能力,以提高其為農業產業化服務的本領。
加強實踐實訓基地建設,為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造條件加強校內現代化實驗室的建設。如計算機房、多媒體電腦室、多媒體投影室、校園局域網的建設等,讓學生學會現代化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把學生培養成懂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高素質勞動者。
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從根本上打破黑板上種田、教室里養豬的怪圈學校的農場既是產學研的經濟實體,又是學校進行教學、科研和生產示范的校內實訓基地,所以學校要制定好校內農場的發展規劃,安排好生產和經營活動,充分發揮其實踐教學的功能,為學生參加農業生產、專業勞動、教學實習等提供必要條件。要選擇和建設好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立村、場聯系點,借地育人。校外實踐基地要選擇能夠代表本行業先進生產水平的經營實體,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推動教師深造,造就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是以老帶新,教科研相結合,組織選拔一批教學經驗豐富,實踐技能水平高的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結對子,確定教學科研課題,邊教學,邊研究,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水平。二是安排專業教師到農場、科研單位進行專業實踐,通過實踐教師可以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目前生產、技術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反映生產現場的新技術;教師也可帶著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農業科技人員請教,從而提高推廣和應用新技術的能力。三是實施“產學研”結合,跟蹤高新技術,將教學、生產與新科學、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緊密結合起來,提高教師科技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四是樹立終身教育觀念,抓好教師繼續教育,聘請職教師資培訓專家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做教員,利用雙休日、寒暑假期間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
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農業產業化要求農業職業教育培養輸送的新型勞動者,應是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應用型、創業型人才。因此,農業職業教育應把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牢固樹立起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素質為目的的素質教育觀念;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素質和身心素質;使學生在農業產業化建設中體現出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具備深厚扎實的文化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具備創新意識、競爭能力、適應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一專多能,能適應多個職業崗位;具備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頑強的意志,能經受挫折和環境變化的良好的心理素質。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