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歐盟同土耳其等國13日簽署了修建納布科天然氣管道的協議,這一新建管道將繞過俄羅斯,把中亞和中東國家的天然氣經由土耳其運送至歐洲。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凱利周一稱這一協議為“里程碑式的進步”,將削減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俄羅斯媒體也表示,這一協議的簽署使俄羅斯提議的“南溪線”項目面臨流產的危險。
據英國廣播公司13日報道,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和歐盟主席巴羅佐代表雙方高級別官員出席了當天的簽字儀式。另外,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敘利亞和埃及作為潛在的天然氣供應國也參加了簽署儀式。
俄羅斯《獨立報》13日報道稱,耗資達79億歐元的納布科天然氣管道全長3300公里,年運輸能力為310億立方米,預計于2014年投入使用。屆時將連接里海、中東和埃及,經土耳其境內將天然氣輸送到歐洲國家。納布科管道的潛在天然氣供應國包括阿塞拜疆、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和伊拉克等。報道表示,雖然納布科天然氣管道輸送量只占歐洲天然氣消費市場的5%,但是該管道卻被歐洲當成抵擋“俄羅斯天然氣威脅”的有力武器。
英國《金融時報》13日的分析指出,被歐盟稱作“新絲綢之路”的納布科石油管線,可以將里海的天然氣不經由俄羅斯直接輸往歐洲大陸,因此對歐盟擺脫俄羅斯能源依賴性具有重要意義。在今年1月份俄羅斯與烏克蘭“斗氣”風波中,歐盟多個成員國被中斷供氣并束手無策,在嚴寒中度過了近一個月的時間,該事件也進一步增強了歐盟在“能源獨立”上的信念。
《金融時報》援引英國牛津大學能源研究所約翰遜·斯特恩的觀點認為,新協議將有助于吸引更多潛在供應商,并重塑歐盟未來的對外政策。憑借獨立的能源供應,歐盟對俄羅斯的態度可以更加堅定,讓外界看到一個強勢的歐盟。
不過,路透社13日的報道說,盡管協議已經簽署,是否能夠按現有計劃順利運作仍然存在疑問。納布科管線項目討論多年,各方利益爭執不下;金融危機下,項目啟動和后續經營所需的資金管理問題也是該項目面臨的嚴峻挑戰。《金融時報》表示,一旦能源價格大幅提升,作為供應方可能因為能源價格過于低廉而反悔。一些國家為了自身利益也同床異夢,例如土耳其就要求獲得納布科管線未來天然氣總量的15%,用于本國消費和再出口。▲
環球時報200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