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 海
最近好萊塢的暑期票房大戰正在硝煙彌漫,國內的暑期檔也是驕陽似火,今年的暑期檔以搞時空概念的影片居多,無論是科幻、奇幻還是魔幻,要么走進未來,要么就回到過去。
大玩時空概念的科幻片如《星際迷航》和《終結者2018》都以全新的人物和情節來演繹經典的故事。而暑期票房的兩大巨鱷《變形金剛2》和《哈利·波特6》,雖然一為科幻,一為魔幻,但是導演基本上是按照“粉絲們喜歡看什么,我們就拍什么”的好萊塢終極掙錢大法來花動輒上億美元的制作費用,爆炸和魔法場面一定要宏大,出場的機器人一定要多,哈利·波特一定要有初戀,而故事則不一定要精彩。
這些影片雖然跟現實差得不止十萬八千里,但誰會期待在夏天到影院中去看沉重而嚴肅的寫實題材呢?以描寫上個世紀大蕭條時期FBI探員和著名的銀行大盜之間的斗智斗勇為題材的《公眾之敵》,雖然有強尼·德普加上克里斯蒂安·貝爾這兩大紅得發紫的好萊塢男星支撐,票房卻比不過藍天工作室的幾只史前怪物拼湊的動畫片《冰河世紀3》,可見機關槍和搶銀行的魅力跟恐龍或是時空旅行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暑期檔比起春季檔或是秋冬檔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有眾多放假的學生的捧場和支持,要想贏取這些觀眾,不多花錢是不行的,不去迎合他們的青春期的無邊無際的幻想和個人英雄主義更是要不得的。
不過這年頭,不是光靠賣概念就能掙錢的。同樣是恐龍,威爾·法瑞爾的喜劇冒險加幻想的大雜燴《失落的大陸》就混得票房慘淡,而杰克·布萊克的《公元元年》的票房更是慘不忍睹,真正賣座的暑期影片,還是要有個精彩的故事,《飛屋環游記》可以說有個不錯的內容支撐,影片講述了一個78歲老人與8歲小男孩環游世界的冒險歷程。美國《綜藝》稱,“《飛屋環游記》不同于其他很多動畫片,并不以視覺轟炸和音效來博取觀眾的注意力,它更注重于作品本身故事的吸引力和深刻度。”
在歐美大搞時空穿越的同時,亞洲緊跟這股潮流,紛紛打造出人與機器人的跨時空愛戀,日韓合力創作的《我的機器人女友》講述了一場在現實世界男大學生和機器人女友之間的愛情,而香港導演劉鎮偉執導的《機器俠》講述的是2046年一個女孩和男機器人日久生情的故事。
這些電影大都有著精致的布景、宏大的場面和漂亮的攝影,不斷提出夸張假設,探討問題的根源,同時讓觀眾跳脫現實世界,換一個角度重新思考當今的社會問題。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所謂的各種幻想大都內容雷同,甚至有些“落伍”,再有就是幻想的根據有些站不住腳,如超光速旅行怎樣才能實現,終結者如何回到過去,恐龍如何存活到冰河時代,金剛狼的褲子如何比其鋼爪更加堅不可摧這樣的細節,不能不說讓人遺憾。▲
環球時報200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