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呈芳
【摘要】 目的 觀察綜合療法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療效。方法 應用藥物、推拿按摩、功能訓練和低頻脈沖電治療等綜合療法治療小兒腦癱39例。結果 本組39例患兒經綜合治療后,基本治愈9例(23.08%),顯效17例(43.59%),有效12例(30.77%),無效1例(2.56%),總有效38例,總有效率97.44%。結論 小兒腦癱的治療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需要醫患多方面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療效,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可忽視。綜合治療在小兒腦癱的康復中占重要地位。
【關鍵詞】小兒;腦癱;綜合治療
腦癱是指嬰幼兒在大腦未發育成熟之前,由于受到各種原因的非進行性損害或損傷,造成以中樞性運動及姿勢障礙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視覺、聽覺、言語、行為、情感障礙及癲癇等的一組綜合癥候群[1]。腦癱康復治療難度大、見效慢、時間長。本院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了39例腦癱患兒,經過綜合康復治療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39例腦癱患兒均符合1988年7月全國小兒腦癱座談會制定的診斷標準[2]。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齡2個月~3歲;痙攣型23例,混合型10例,強直型2例,智力低下型2例,共濟失調型和手足徐動型各1例。
1.2 綜合治療方法 ①藥物治療:腦活素、胞二磷膽堿靜滴,10 d為1個療程,間隔20天,共4~6個療程,有癲癇發作者給予抗癲癇治療;②推拿按摩:降低肌張力,緩解痙攣采用輕柔手法,增強肌肉活動及力量采用強重手法對痙攣型配以牽伸及關節活動,對肌張力低下型、徐動型配以大關節部位制動并穩定肢體在功能位。針對不同的局部表現采用揉、拿、搓、提等手法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循環,1次/d,30 min/次,20 d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1星期,一般治療5個療程以上;③功能訓練:按照正常兒童的運動發育規律以及患兒的實際運動能力,綜合運用Bobath、Vojta治療方法以抑制異常姿勢、異常運動,引出和促進正常運動發育和平衡反應,采用一對一方式進行抬頭一坐一跪一站一走訓練,1次/d,30 min/次,20 d為1個療程,對有能力的患兒增加器械輔助訓練;④低頻脈沖電治療:采用MK-A型肌興奮治療儀,對肌張力低、肌力弱者,根據部位給予治療,每日1次,每次20 min,20天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1星期,一般治療4個療程以上;⑤心理療法:對家長進行兒童心理知識宣教,使其從內心深處視患兒為正常兒,多與患兒交流,盡可能用和藹的神情、熱情的動作、溫柔的眼神、和諧的聲音,從心理角度予以正確誘導。對患兒的每個微小進步予以充分肯定,及時鼓勵,從而為患兒創造一個溫馨、適宜的心理環境,使其朝著健康向上的心理境界發展,促進大腦功能的均衡和完善;⑥早期教預:教會家長根據不同兒童的氣質特征和生長發育階段,結合正常兒童的發育規律,為每個患兒制訂個體特教方案,對患兒進行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預;⑦飲食療法:參考患兒體內微量元素測定結果,結合家長文化水平、經濟、生活習慣等因素,為每個患兒制訂出簡單的食療方案。
2 療效觀察
2.1 療效判定標準 ①基本治愈:肢體運動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能正常行走,異常姿勢消失,智力與同齡正常兒童接近,言語清晰,反應能力強,兼癥消失;②顯效:肢體運動功能明顯改善,異常姿勢得到控制,出現主動運動,應人能力好,智力有提高;③有效:關節僵硬日漸松解,肌痙攣得到改善,肢體運動功能較治療前有進步,有應人能力,智力稍有進步,異常姿勢仍在控制中;④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2.2 結果 本組39例患兒經綜合治療后,基本治愈9例(23.08%),顯效17例(43.59%),有
效12例(30.77%),無效1例(2.56%),總有效38例,總有效率97.44%。
3 討論
腦性癱瘓是兒童中最常見的先天性或圍產期所發生的腦功能障礙性綜合征[3]。我國腦性癱瘓患兒的發病率為1.8%~4%,腦癱的直接原因是腦損傷和腦發育缺陷,一般認為出生前原因約占20%,圍產期原因占70%~80%,出生后的原因占15%~20%[4]。圍產期原因是兒童腦癱最為重要的致病因素,故對高危要兒的篩查,作到早期診斷腦癱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在何時診斷才算早期診斷,目前意見尚未統一,有學者認為[5],在出生0~6個月(或9個月)內診斷者為早期,其中在出生0~3個月診斷者又稱超早期,但也有人認為[6]只要在3歲前診斷就叫早期,1歲內診斷叫超早期??傊挥性皆缭\斷才能做到越早治療。嬰兒早期的腦組織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時期,生后6個月內大腦處于迅速生長發育階段,神經細胞數目增加不多,主要是體積增大,樹突增多、加長以及神經髓鞘形成和發育,而腦損傷也處于初級階段,如此時進行早期干預,給于神經營養因子類藥物和促進神經系統代謝的藥物(如腦活素、神經節苷酯、腦神經生長素、胞二磷膽堿等)可使損傷修復和再生,給于足夠的運動和感覺刺激可促進腦細胞的發育和髓鞘形成,此外生后6個月內異常姿勢和運動還未固定化,治療后運動障礙較易恢復,并可預防由于姿勢異常和運動異常引發的繼發性損害和關節攣縮、肢體變形等。
小兒腦癱屬中醫學五遲、五軟、五硬范疇。臨床中發現腦癱的發病與。腎、脾、肝三臟關系最為密切。腎主骨生髓,為先天之本;脾主肌肉四肢,為后天之本;肝主筋,為罷極之本。推拿按摩可以通脈活絡,健腦益精,補腎健脾,強筋壯骨。實驗研究證明推拿可以改善肢體的血液供應,改善腦血流,也有利于改善肌肉、韌帶的彈性,從而起到緩解肌肉痙攣、防止或減輕肌肉萎縮和肌腱韌帶攣縮的作用[7]。
腦癱患兒因其運動功能差,肌肉長期處于廢用或異常的高張力狀態,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于濡養。推拿按摩,低頻電療可以疏通經絡,理筋整復,活血祛瘀,達到改善肌張力、協調運動的目的,為功能訓練打下基礎。Bobath、Vojta療法是目前治療小兒腦癱的常用訓練方法,患兒經過長期反復訓練,可引發正常的姿勢反射和產生積極的主動運動,激活感覺一運動系統的反饋機制。本科醫護人員采用Bobath法、Vojta法對患兒進行功能鍛煉,收到了極佳的效果。藥物治療可促進腦的新陳代謝,改善腦的血液循環,補充腦發育的營養物質;功能鍛煉可以起到抑制腦癱患兒異常體位,促進積極主動運動的作用。
小兒腦癱是一組復雜的綜合征,往往一個患兒的臨床表現是多樣性的。單一的治療方法是有限的,不能完全解決各種障礙的治療,效果不理想。預防小兒腦癱必須及早作好綜合治療及預防,出生前要做好婚前保健;孕期孕婦要慎用藥物,增加營養,防止感染性疾病;圍生期要防止早產和窒息、產后顱內出血、高膽紅素血癥、出生后要防止感染性疾病。一旦出現上述腦癱的高危因素,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期訓練、患兒年齡越小,越有利于恢復。
參 考 文 獻
[1] 盧慶春,腦性癱瘓的現代診斷與治療.華夏出版社,2000:13-21.
[2] 林慶.全國小兒腦性癱瘓座談會紀要.中華兒科雜志,1989,20(3):162.
[3] 曹云.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早期康復干預的臨床療效觀察.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3):168.
[4] 任紹玲.小兒腦性癱瘓的研究進展.中國婦幼保健,2001,16(1):62.
[5] 劉建蒙.小兒腦性癱瘓的流行病學分布特征.中華兒科雜志,1998,36(1):314.
[6] 譚瑾華.嬰幼兒腦損傷早期醫學干預效果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2,17(11):40.
[7] 鄭鳳胡.實用推拿手冊.上??萍冀逃霭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