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波
【關鍵詞】子癰;散結止痛湯
附睪炎是發生于附睪的非特異性感染。多發生于青壯年男性。根據發病情況可分急性附睪炎和慢性附睪炎兩種。慢性附睪炎在臨床上較為多見。部分系因急性期未治而轉為慢性,但多數無急性發作史,由輕度感染逐漸演變而成,或是慢性精囊炎、慢性前列腺炎的并發癥[1]。慢性附睪炎由于纖維增生使附睪硬化,當有急性發作時,應當用適當的抗菌素,但附睪的瘢痕往往阻礙抗生素進附睪組織[2]。對多次反復發作者,亦可考慮作附睪切除[3]。屬中醫“子癰”,“子痛”范疇,治以清除濕熱寒邪及活血軟堅為主[4]。自2000年以來,本院用自擬“散結止痛湯”治療慢性附睪炎30例,治療有效率達100%,無附睪切除病例,也無切開引流病例發生,3~6個月隨訪無復發,臨床治療效果滿意。
1 散結止痛湯組成
荔枝核15 g,生牡蠣30 g,海藻10 g,夏枯草15 g,鹿角霜30 g,土貝母15 g,蜈蚣2條乳香10 g,沒藥10 g,橘核15 g。
2 分型施治
2.1 寒濕凝滯型 癥見睪丸墜脹隱痛,遇寒加劇,陰部發涼,舌質淡苔白潤,脈弦緊或沉弦。“散結止痛湯”加肉桂10 g、小茴香10 g、干姜10 g、石菖蒲20 g、薏米20 g。
2.2 濕熱下注型 癥見睪丸腫脹疼痛拒按,惡寒發熱,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散結止痛湯”加膽草10 g、公英10 g、黃芩10 g、當歸20 g、梔子10 g。
2.3 毒火熾勝型 癥見睪丸腫硬劇痛,時有跳痛,陰囊紅腫灼熱,若已釀膿則按之軟,或有波動感,舌紅苔黃膩,脈洪數。“散結止痛湯”加雙花15 g、地丁15 g、皂刺10 g、白芷15 g、黃柏10 g。
2.4 氣滯血淤型 癥見睪丸墜脹痛,痛連少腹,局部有腫塊或硬結,或有外傷史,舌質紫暗或有淤點,脈弦澀。“散結止痛湯”加柴胡15 g、炮山甲5 g、酒大黃6 g、澤蘭10 g、絲瓜絡15 g、枳實10 g、三棱10 g、莪術10 g。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5歲,2005年9月10日 初診。自述右側睪丸墜脹疼痛5 d,即往有附睪丸炎病史,因受涼而發作,在社區診斷靜點加替沙星0.2 g,1次/d,靜脈點滴4 d,癥狀加重,舌質淡苔微膩,脈沉滑。右側附睪3.0 cm×2.0 cm 腫塊,觸痛(++)、質硬、無波動感,睪丸無腫脹觸痛,陰囊無紅腫及破潰。B超報告:雙側睪丸顯示清,右側睪丸下方可見不均勻低回聲區3.7 cm×1.1 cm,可向上延續,右側鞘膜內可見液性暗區,深徑1.0 cm。證屬寒濕凝滯,“散結止痛湯”加肉桂10 g、小茴香10 g、干姜10 g、石菖蒲20 g、薏米20 g。連續服藥七劑后復診,睪丸疼痛明顯減輕,右側附睪腫物約1.0 cm×0.8 cm,質硬、觸痛(±),舌質淡苔薄白,脈滑。繼續服七劑而愈,6個月后隨訪,未見復發。
參 考 文 獻
[1] 李曰慶.實用中醫男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65-268.
[2] 馮永江.附睪非特異性感染?泌尿外科.山東科技出版社,2001:333-337.
[3] 鄭新民,鎮萬華.附睪炎//胡禮泉,郭應祿.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185-190.
[4] 秦國政.實用中醫男科學.中國工人出版社,1994:2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