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共海 褚萬峰 唐建花 鄭孔娟
【摘要】 目的 觀察步長穩心顆粒治療早搏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將80例早搏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用穩心顆粒1包(9 g),3次/d;4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倍他樂克12.5~25 mg,2次/d,4周為1個療程。結果 癥狀及動態心電圖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步長穩心顆粒對各類早搏具有明顯療效,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早搏;穩心顆粒;療效觀察
早搏為心血管系統常見心律失常,可見于正常人及心血管病患者,頻繁發作可致心慌、胸悶及恐懼感,嚴重者易誘發快速性心動過速而危及生命,對此治療,至今尚無一個既有效、安全、依從性好的西藥。為此,筆者試用純中藥提取粉劑穩心顆粒治療早搏40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動態心電圖確診80例頻發早搏患者,平均隨訪1.5年,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共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40~86歲,平均(61±1.5)歲,其中冠心病15例,高心病6例,擴張型心肌病6例,風心病6例,肺心病代償期3例,原因不明4例,其中室性早搏18例,交界性早搏6例,房性早搏16例;對照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齡41~85歲,平均59±1.5歲,其中冠心病16例,高心病7例,擴張型心肌病5例,風心病4例,肺心病代償期3例,原因不明5例,其中室性早搏16例,交界性早搏8例,房性早搏16例。排除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或室性傳導阻滯、藥物引起的心律失常患者及嚴重臟器衰竭。兩組在性別、年齡、病因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均停用抗心律失常藥1周,治療組予步長穩心顆粒(山東步長制藥公司生產)1包(9 g)/次,3次/d,4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口服倍他樂克12.5~25 mg,2次/d,4周為1個療程,兩組其他對癥治療相同。
1.3 觀察方法 ①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②動態心電圖改善情況;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全部患者治療前后檢查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等項目檢查。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衛生部頒布的《心血管西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1979年全國中西醫結合會議制定的療效標準制定[1]。顯效:心悸癥狀消失,動態心電圖早搏次數較治療前減少90%以上;有效:心悸癥狀大部分消失,動態心電圖早搏次數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上;無效:心悸癥狀和動態心電圖無變化或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3例出現輕度頭暈及胃脹不適,未影響治療,對照組肺心病代償期3例應用倍他樂克出現喘憋,調換穩心顆粒治療均明顯改善,兩組各項化驗指標治療前后比較無變化。
3 討論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臟的起搏傳導系統發生功能性或器質性病變,正常的起搏傳導受到影響所致。針對早搏治療常用西藥為Ⅰc類(心律平)Ⅱ類(倍他樂克)Ⅲ類(胺碘酮),心律平對各種早搏有效,但有明顯負性肌力及增加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導致使用受限,胺碘酮能引起甲狀腺及肺毒性以致不能長期服用,倍他樂克可降低交感活性,減少猝死率,但對肺病患者使用受限,有研究表明減少早搏次數不明顯。
穩心顆粒由黨參、黃精、三七、甘松、琥珀五味中藥組成,黨參既能補氣,又能養血,有氣血雙補之功效,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冠狀動脈供血,增加心輸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黃精具有滋陰益氣的作用,具有抗動脈硬化、降脂、降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的作用;甘松具有行氣暢中,開郁消脹之功效。現代細胞水平研究表明穩心顆粒兼有Ⅰ類、Ⅱ類、Ⅳ類抗心律失常藥作用,對多種離子通道有抑制作用,延長心房肌,心室肌傳導系統的動作電位時間,能夠打斷折返現象,消除心律失常,有明顯抗心律失常作用,國內多家醫院研究證實對多種期前收縮總有效在80%以上[2]。
本試驗顯示,穩心顆粒可明顯減少早搏數量,改善胸悶、心悸、氣短癥狀,療效優于倍他樂克。且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的雙重作用,長期應用無明顯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中華心血管雜志編委會心血管藥物對策專家組.心血管藥物臨床試驗評價方法的建議.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8,26(7):405-412.
[2] 郭繼鴻.穩心顆粒在心律失常中的優勢.醫師報,200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