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麗
【關鍵詞】膝關節;人工置換術;護理
本院自2004年至2008年為75例膝關節病變患者進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經精心護理,取得滿意效果?,F將圍術期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4年至2008年在本科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75例,男33例,女42例;年齡55~72歲,術前均因膝關節疼痛,活動嚴重受限,經多種方法治療無效而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
1.2 術后隨訪1~32個月,術后無感染、早期脫位、松動等并發癥,關節功能恢復良好。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長期遭受疼痛折磨,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希望手術能解除病痛,恢復關節功能,又擔心手術風險大,術后恢復差,易產生緊張、恐懼、焦慮心理。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情況詳細解釋手術目的、效果、概況,介紹手術成功的病例與其交流經驗。通過心理護理,消除其思想顧慮,增強患者戰勝病痛的信心,同時取得家屬支持與配合,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狀態面對手術。
2.1.2 術前鍛煉 關節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長,患部疼痛,腿部的活動減少,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肌肉萎縮。為達到術后改善膝關節功能并使之穩定的目的,術前必須指導患者作下肢功能鍛煉,特別是股四頭肌鍛煉,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鍛練方法。囑患者作下肢足背屈練習,或由護理人員甩手掌按壓股四頭肌囑患者作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堅持每日3次,每次10~15 min。
2.1.3 皮膚準備 術前了解患者以往的過敏、藥物、手術史及對麻醉的不良反應及心、肝、腎功能情況。觀察手術部位及周圍的皮膚,如有破損、感染性病灶,需治愈后才能手術;皮膚條件允許者,術前3 d用溫肥皂水徹底清洗皮膚,熱水泡腳,修剪趾甲,嚴格備皮,注意全身和術區皮膚清潔。
2.1.4 一般護理 完善各項檢查,對凝血全套、血沉、炎癥全套和心、肝、腎功能的檢查。仔細檢查膝關節的活動情況、疼痛情況、關節僵硬程度、肌肉萎縮、膝部腫脹情況,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擴胸活動。術前戒煙,增加蔬菜、水果和水的攝入,預防便秘和泌尿系統感染、結石。練習床上大小便,為術后做準備。對過于緊張的患者,術前晚要適當應用鎮靜劑,以保持患者體力,備同型血,根據病情決定是否輸血。
2.2 術后護理
2.2.1 術后急性期護理 術后患者平臥,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維持關節功能位,用支架固定膝關節,觀察患肢的血液循環、皮膚溫度、顏色,防止出現下肢血液循環障礙或神經受損,保持足高髖低位。吸氧1 h,正確使用抗菌藥物、保暖等相應處理。
2.2.2 引流管護理 術后保持負壓引流管通暢,為防止引流管滑脫或折曲。術后1~2 h內引流量多,易堵塞管腔,要經常捏壓引流管。定時觀察引流液的色、質、量并記錄,24 h引流量一般少于30 ml/d,術后一般48~72 h拔除引流管。
2.2.3 飲食護理 指導患者少食多餐,早期進食清淡、易消化飲食,如面條、餛飩、米粥、雞蛋湯等,中晚期可以高熱量、高營養、高維生素食物為主,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飲水量不少于1500 ml/d,以促進排泄,防止泌尿系感染,保持大便通暢。
2.2.4 預防并發癥 ①預防感染:術后連測體溫3 d,并按醫囑輸液,使用廣譜抗生素,防止發生感染。術后每天更換引流袋1次,嚴格無菌操作,嚴禁引流袋的位置高過引流管出口水平。病房保持整潔舒適、陽光充足、空氣流通;②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囑患者抬高患肢超過心臟水平15~20 cm,以促進靜脈血回流,同時觀察末梢血管感覺活動情況,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5000 U;③預防褥瘡術后患肢制動,活動受限,皮膚營養狀況下降,易發生褥瘡。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保持床鋪清潔干燥、無皺褶和渣屑,避免物理刺激,減少皮膚摩擦;④預防墜積性肺炎注意拍背、指導患者有效咳嗽、保持口腔清潔,同時注意適當改變體位,必要時可行霧化吸入。
2.2.5 繃帶護理 注意其松緊是否適宜,過松易引起關節腔內積血,過緊易引起血循環障礙,觀察傷口敷料滲血、滲液情況,如滲出較多時,應及時報告醫生。
2.2.6 康復護理 ①肌力訓練:術后6 h麻醉清醒,抬高患肢20°~30°以消除腫脹;將患肢腳踝放在小枕上,以利于伸展人工膝關節和大腿后側肌肉,防止膝部肌肉痙攣;患肢保持中立位,防止外旋壓迫腓總神經。協助患者進行患肢踝關節跖屈、背伸及旋轉活動,利用靜脈泵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每個動作保持5 s,重復訓練;②關節運動:術后第2天拔除傷口引流管后開始行CPM機鍛煉,起始度為0°,屈膝度為30°,30~60 min/次,2次/d,根據患者耐受程度適當增加屈伸度數和頻率,每日增加10°,使膝關節屈度大于90°?;颊咂脚P于床上,家屬協助輕按壓患肢,以患者能耐受為度。術后第3日起,患者小腿下垂至床邊進行膝關節屈伸運動5 min/次,3~5次/d;③術后1周,鼓勵患者嘗試下床站立,站立時要有專人扶持,站穩后可以扶拐練習行走。指導患者取患肢伸展位,用力下壓膝關節至可承受的程度,循序漸進;④術后3周后,可部分負重,需用單拐行走。本組患者均4~6周后去除助行器行走。
3 討論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需充分的術前準備、嚴格的術后觀察及有效的功能鍛煉才能確保手術成功。在護理過程中,為患者制定系統的康復訓練計劃,最大限度地調動患者參加康復鍛煉的積極性,以盡早恢復患肢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傊?術前護理是手術成功的基礎,術后護理是手術成功的保障,術后護理保障了手術的效果,術后功能鍛煉是手術成功的關鍵。
參 考 文 獻
[1] 魏然.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護理.中國民康醫學,2008,1(20):143.
[2] 王洪仙.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32例臨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8,(1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