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榮
【關鍵詞】老年人;飲食護理;心理調整
老年患者指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在生理、心里方面有著同其他年齡段人群不同的特點,在飲食營養方面也必然與眾不同[1]。因此,護理人員應結合老年人的生理、心里特點,為他們提供科學、周到的飲食營養護理要求。
1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1.1 循環系統 心臟收縮功能降低,血管彈性減退,動脈彈性纖維進行性伸直、分裂和斷裂,與此同時也有鈣的沉積。調節血壓的能力減低,表現為體位改變時心率和血壓的改變較少。由于腦組織與冠脈的血管硬度增加使收縮壓增高,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則使舒張壓增高,但一般上升幅度較收縮壓小,因而脈壓差也增大。
1.2 呼吸系統 由于胸廓的退行性變化,胸肺的順應性降低,呼吸運動消耗能量增加,氧換量減少,咳嗽反射遲鈍,咯痰、排痰的效能差,且無效腔增加,肺部感染較中青年人高。
1.3 消化系統 由于牙齒的松動和脫落,咀嚼功能降低,唾液及胃酸分泌的減少,胃腸道動力、消化速度及血液灌注的改變,都影響到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因而 出現腹脹、便秘、消化不良以及電解質紊亂現象。
1.4 神經系統 隨著年齡的增加,腦部的平均動脈壓保持不變,腦血流量相應減少,腦血管阻力增加、腦代謝減慢、腦功能衰退,出現近事遺忘,感覺遲鈍,對溫覺、觸覺與痛覺均反應減退,植物神經系統表現為功能減退,對環境溫度改變的調節功能減弱。由于代謝排泄功能的改變,而對藥物的耐受性降低,排泄減慢,個別藥物易發生蓄積中毒。
1.5 泌尿系統 老年人腎功能減退.在一般情況下還能保持酸堿平衡,但在大失、大面積燒傷、尿潴留等情況下,易發生電解質紊亂和腎功能不全。
1.6 內分泌系統 老年人腦垂體減輕,體積縮小,血管也相應減少,結締組織增加,并且有纖維化和細胞浸潤現象,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改變。影響到對血液動力學或血滲透性改變的反應,易引起體位性低血與體液平衡失調。
2 老年人疾病的特點
2.1 疾病的多發性 多數老年人自身患有至少兩種以上疾病。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因為某一臟器發生病變,株連其他臟器發生病變。在治療方面稍有不慎,就可能殃及其他臟器發生反應,多個臟器同時出現病變。
2.2 疾病的復雜性 和不典型性老年人反應遲鈍,體溫調節能力低,主要表現為高燒時少,低熱多見,發嚴重感染時也是如此。老年人的疼痛閾值高,有劇痛的疾病時,不能正確反映出疼痛的性質和部位。
2.3 疾病的速發性 老年人臟器功能低下,應激能力減弱.故一旦發病,病情迅速惡化,原來處于勉強平衡狀態的某些臟器功能,容易在發病后短時間內迅速衰竭。
2.4 易出現意識障礙 高齡患者不論患何種疾病,都會程度不地產生意熾障礙。
2.5 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 老年人由于疾病關系,食欲減低,同時,由于活動量的減少,水分補充少,臟器的功能衰退,血液循環總量的減少,使中樞神經對口渴的敏感度降低,飲水量往往不能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一旦遇到低燒、嘔吐、腹瀉等疾病,極易導致水和電解質失衡。
2.6 容易發生后遺癥和并發癥 老年人由于其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后遺癥和并發癥。
2.7 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不同 在同一種病應用同樣的藥物治療、劑量和用法相同,但所取得的療效相差很大。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低,容易出現副作用。個別藥物還可能出現中毒現象。
3 老年患者飲食護理
根據老年患者的特點應該從富含營養、易消化、高維生素的食品考慮選擇,因為老年人的牙齒脫落,咀嚼功能降低,且消化功能減退,胃腸蠕動減慢,在飲食方面要選擇多流質、軟食品,并且考慮食品的成份,既要有熱量,又要高維生素。牛奶是老年患者的首選飲料,蔬菜選擇有土豆、洋蔥、白蘿卜等,黑木耳、蝦皮能夠預防老年人貧血、低鈣等疾病的發生;水果類應選擇香蕉、橘子、西紅柿等,這樣以補充身體需要的電解質和維生素C。老年人要適量喝一點兒排骨湯補點鈣,請注意在燉排骨的時候加一點食醋,存湯里能夠增加游離鈣的含量,使人體充分吸收。
4 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
4.1 心臟患者的心理護理
4.1.1 消除恐懼和緊張情緒 大多數患者對自己的病情估計過重擔心突然死亡,所以,一旦癥狀出現,懼怕心理非常嚴重。要仔細觀察患者的一系列反應,及時給予解釋,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4.1.2 病情穩定后的心理護理 這一階段護理仍十分重要.要向患者講明白此階段應注意的問題,讓患者保護良好的心理狀態,逐漸消除顧慮,平穩度過長時間的恢復期。
4.2 腦血管患者的心理護理 患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多數心情急躁,顧慮重重,精神不振,食欲減低。和氣的語言,體貼人微的關懷,及時的體格檢查和耐心細致的解釋.可以消除患者低沉、焦慮、悲觀失望的情緒,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深人細致地做好病情的觀察,做好相應的心理護理。對一些有懼怕心理,病情持續無好轉者要耐心說服;對無好轉趨勢而一時又不可能正常生活和學習,焦慮不安者,要讓其了解疾病的形成和恢復的過程及規律;對面臨死亡的患者給予無微不至的撫慰。
5 討論
飲食對患者極為重要,營養指導和心理護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當機體患病時,可有不同程度的代謝變化,如患病后常有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加,體質量減輕,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本身的影響,往往對飲食中的營養成份比年輕人要求更為嚴格。如果蛋白質不足則常使機體抵抗力下降,甚至使頭發、牙齒脫落,從而加速衰老。因此,必須及時供給足夠的營養物質,以滿足體內組織修復的需要。患病期問大多食欲不振,進食量小,消化能力減退,導致營養物質供應不足,抗病能力減弱,影響疾病痊愈。如果給予合理的營養學指導,講解合理的膳食結構,對疾病的康復十分重要,如糖尿病、腎病、冠心病、維生素缺乏癥等;因此,護士根據病情加強營養指導和飲食管理是臨床護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疾病痊愈的物質保障[2]。
總之,老年患者的飲食營養指導護理十分重要,要做好這項工作不僅需要廣大醫護人員的指導和幫助,更需要家屬、親朋好友的幫助,只有全社會共同行動才能使他們過上一個健康、溫馨、幸福的晚年。
參 考 文 獻
[1] 王曉華,李曉靜,朱麗蓉.淺談老年病人的營養飲食及護理.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6,12(21):2891.
[2] 劉曉玲.67例老年病人飲食安全護理體會.家庭護士,2008,6(25):2287-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