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力 張曉紅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常見的腰腿痛疾病,大多數(shù)患者經(jīng)數(shù)天至數(shù)月的保守治療,疼痛均可得到有效的緩解,因而保守治療仍然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基本治療措施。我科于2004 年11月至2006年11 月共收治168 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推拿復位后,成功的護理有效的提高療效、縮短病程、防止復發(fā)作用。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68例,均為在院患者,男97例,女71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62歲;病程最長8年,最短的1天;L4~5椎間盤突出106例,L5~S1突出62例。
1.2 治療方法
1.2.1 藥物治療 遵醫(yī)囑紅花注射液20 ml 加入生理鹽水250 ml 中靜脈滴注,40~60滴/min,1次/d,7 d為1個療程;甘露醇250 ml靜脈滴注,1次/d,7 d為1個療程。
1.2.2 牽引療法 以牽引床行骨盆牽引,重量與患者體重量相當,20~30 min/次,1~2次/d。牽引過程中注意觀察病情變化,牽引力不可過輕或過重,并詢問患者對牽引的反應。
1.2.3 手法推拿治療 治療手法滾揉、牽伸、彈撥、旋轉、扳腰等方法。急性期以止痛解痙為主,恢復期以促進髓核還納、松解粘連手法為主。
1.2.4 臥床休息 急性期臥床休息,減少腰部肌肉負擔,待癥狀基本緩解,可在腰圍保護下離床活動。
2 護理干預
2.1 心理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起病急,發(fā)展快,缺乏思想準備,加之疾病帶來的痛苦,導致焦慮、失眠和煩躁不安,情緒波動大,在整個治療護理過程中,應關心、體貼、尊重患者。充分利用醫(yī)學和心理的知識向患者做宣傳解釋,給并以啟迪,使患者認識到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常見病和多發(fā)病。通過治療腰腿痛能好轉或治愈,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2 藥物治療護理 推拿復位后雖然解除了突出的椎間盤對神經(jīng)根的壓迫,但神經(jīng)根的炎性反應、水腫并未及時消除。為促進神經(jīng)根炎性反應、水腫的吸收,消除神經(jīng)根的炎癥反應,減輕疼痛癥狀,緩解肌肉痙攣及減輕推拿復位帶來的不良反應,患者常要口服一些止痛、消炎、解痙的藥物。丹參注射液有擴張血管、活血化瘀等作用,輸液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隨時聽取患者的主訴,如患者血壓偏低,應減慢滴速。甘露醇藥物靜脈滴注時要選用粗大血管,速度宜快,靜滴時防止液體滴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組織水腫甚至壞死,一旦外漏可用局部濕熱敷。氣溫較低時本品易析出結晶,可用熱水浴(80℃)加溫振搖溶解后使用。
2.3 日常生活護理 推拿復位后都囑咐他們臥床休息,臥床休息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一個基本原則,因臥床能使椎間隙開大,增加對椎間盤的負壓,有利于突出物的回納[1]。應囑患者仰臥,髖膝關節(jié)保持一定的屈曲度,床鋪最好是硬板床,褥子厚薄軟硬適中。每天可下床活動2~3次,每次時間不宜過長,活動時應用腰圍保護。應囑患者佩戴與自身腰的長度、周徑相適應的腰圍,其上緣須達到肋下緣,下緣至臀裂以下,腰圍后側不宜過度前凸為好,禁止使用過窄的腰圍,也不要使用過短的腰圍,一般可試戴半小時,尤其是較久站立或較久坐著時戴上,在睡眠或休息時可解除腰圍,一般整個使用時間以3~6 周為宜。
3 康復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急性期時少活動,臥硬板床,癥狀減輕后,可作腰部及全身的功能鍛煉,鍛煉時間可根據(jù)患者年齡和體質不同而定。
3.1 床上鍛煉護理 護士協(xié)助。①直腿抬高鍛煉,主要鍛煉腘繩肌和股四頭肌;②仰臥位拱橋或背伸肌鍛煉;③飛燕點水式背伸肌鍛煉。鍛煉次數(shù)根據(jù)病情身體狀態(tài)而定,一般以感疲勞,能耐受為宜。
3.2 地面鍛煉護理 護士協(xié)助。①脊柱小角度前屈、后伸、側彎、旋轉,環(huán)轉腰部活動;②蹲站挺胸運動;③慢下蹲運動,這3 項主要鍛煉脊柱小關節(jié)的靈活性及周圍肌肉的彈性;④快慢步交替行走鍛煉,主要鍛煉下肢肌力及協(xié)調性;⑤有脊柱側彎者身體靠墻直立,雙手中指貼于褲縫,一側中指沿褲縫下端,脊柱逐漸側屈至極限再還原。脊柱左側屈練習,脊柱向左側彎做脊柱右側練習,鍛煉次數(shù)可根據(jù)病情而定,能耐受為宜。
4 辨證施護
①氣滯血瘀型。由于瘀阻脈道,經(jīng)筋失養(yǎng),此型多疼痛較劇,應多臥床休息,下地活動時應小心,避免再次扭傷。必要時可局部點刺放血及拔火罐。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如菠菜、面條等,忌食辛辣、刺激、油膩等阻滯氣機之品,待病情穩(wěn)定、大便通暢后適當進食補養(yǎng)之品;②風寒濕型。由于寒濕侵襲,陽氣被郁,對此型患者著重于顧護陽氣,湯藥宜熱服,飲食宜溫熱,忌食生冷、瓜果等寒涼食品。注意腰部保暖,適時增加衣被,避免受寒;③腎虛型。此型多為腎陽不足或陰陽均不足,以腰部酸痛、揉按則適、遇勞則重為主,應少疲勞,注意休息,尤其節(jié)制房事。飲食可常吃滋補腎精之品,如動物肝臟、核桃仁等。
5 療效判定
痊愈:腰腿痛消失,活動正常; 顯效:腰腿痛輕微,活動基本正常; 好轉:疼痛較前減輕,腰椎活動度較前加大; 無效:治療3 個療程后,臨床癥狀無改變或加重者。
6 治療效果
168例經(jīng)上述方法治療3個療程,痊愈87例(51.7%),顯效72例(42.8%),無效9例(5.5%)??傆行?4.5%。
7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祖國醫(yī)學“腰腿痛”、“痹癥”、“腰痛”范疇。此病是本虛標實,痰濕夾瘀,礙氣而病。祖國醫(yī)學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整體辨治與護理,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及現(xiàn)代護理學四要素“人、健康、環(huán)境、護理”[1]。通過臨床護理實踐,筆者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yī)護理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認為有必要從辨證施護的角度去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癥保守治療患者的護理模式,通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辨證施護的臨床研究,根據(jù)祖國醫(yī)學整體辨治的思路,護理也要從整體出發(fā),以現(xiàn)代護理觀和中醫(yī)整體觀念為指導,應用辨證施護的護理方法進行臨床護理,以提高臨床護理水平,使護理更有針對性,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王海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防治.金盾出版社,20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