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艷珍 張立晶
【摘要】 目的 了解系統的護理干預在預防接種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系統設計在小兒預防接種中各個環節護理方法,確保預防接種的安全性。結果 安全有效護理干預是非常重要的,本院負責轄區的接種率達到99.8%以上。結論 對兒童預防接種進行護理干預,極大地提高了免疫接種的安全性。
【關鍵詞】預防接種;護理;干預
小兒計劃免疫是一種投資少、效果好、保證小兒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一種重要手段,是法律賦予每個兒童的權利,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制度[1]。對兒童進行預防接種,可以保證兒童健康地成長。我科從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對來門診進行預防接種的1690例兒童進行護理干預,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來我科進行預防接種的兒童共1690例,男859例,女831例,年齡1個月-13歲。
1.2 方法
1.2.1 建立兒童健康檔案 對我門診轄區內每個新出生的兒童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進行檢查,掌握每個兒童的健康狀況并進行科學喂養及預防接種知識宣教。家長對“應用某種疫苗的必要性,是否有不良反應,甚至危險等“極為關注”。針對這一心態,做好各相應知識宣教和解釋工作,提高家長重視小兒計劃免疫的自覺性至關重要。
1.2.2 每次接種疫苗前宣教工作 做好疫苗種類、接種對象及注意事項的通知工作,并在每次接種后,認真交代家長下次何時來進行何種疫苗的接種,必要時打電話提醒家長,并設立咨詢電話,耐心解答家長的問題。讓家長了解疫苗的適應證、禁忌證以及注意事項,提高家長對疫苗的認識,取得家長配合。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避免饑餓,不要吃刺激性較強或容易導致身體過敏的食物,以免孩子接種后出現不良反應。每次接種疫苗前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促進計劃免疫工作的重要手段,在計劃免疫接種門診開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2]。
1.2.3 接種疫苗時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環境 接種門診配置有候診室和接種室,應保證候診室清潔明亮、空氣流通、溫度適宜、溫馨舒適,墻壁四周應涂成粉紅色或天藍色,張貼兒童喜愛的卡通畫報,掛上色彩鮮艷的氣球,并備有兒童喜歡的玩具及圖書等,使兒童候診或休息時有在家的感覺,減輕孩子、家長的心理壓力。消除兒童的陌生感與恐懼感,微笑面對兒童,并親切地與兒童交流,對于月齡較小的兒童,應用手親自撫摸兒童,消除其陌生感與恐懼感,以取得兒童對接種人員的信任,保證預防接種的安全注射。
1.2.4 作好接種時藥物檢查 嚴格查對制度,并根據注射部位選擇合適的注射器械,仔細詢問嬰幼兒近期的身體狀況。對患有心、肝、腎疾病、活動性結核、中樞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者不能注射。免疫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制劑的不能接種,用了免疫球蛋白者應按規定的間隔時間接種;接種疫苗后針頭拔出時應馬上用無菌棉簽(球)在皮膚上稍壓一下,防止疫苗流出來或出血。個別孩子注射時可能發生虛脫癥狀,這時護理人員要鎮靜、嚴密觀察,讓其仰臥,將頭部放低,給予口服適量糖水,短時間即可恢復。
1.2.5 接種后的健康指導 注射完畢后讓兒童靜坐休息,觀察15 min~20 min,出現反應及時處理,觀察無反應再讓其離開,同時做好離院指導,應讓家長了解如下內容:短時間內讓孩子適當休息,不要做劇烈的活動;保持皮膚、衣物的清潔、干燥。注射部位瘙癢時,告訴孩子不要用手抓以免誘發感染,并防止感冒;大多數嬰幼兒注射疫苗后局部和全身反應較輕微、短暫,不用做特殊處理。極少數孩子會有頭疼、頭暈、發熱、乏力和全身不適等癥狀。個別孩子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這些反應一般在1~2 d內自然消失,很少持續3 d以上。局部反應多數1~2 d,少數3~5 d自然消失。孩子接種后出現輕度發熱和局部反應,可不用去醫院。如果體溫過高并有其他急性反應,家長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有些疫苗需長時間方能產生持久性免疫抗體,應讓家長了解每次注射的間隔時間,必須按規定次數和時間進行注射,以達到預防注射的目的和效果。
2 討論
2.1 預防接種的重要性 通過接種的護理干預,我科接種門診轄區內兒童家長對預防接種及疫苗都有了正確的認識,并積極主動地帶兒童參加預防接種,保障了兒童的權利,有效地控制了相應傳染病的暴發流行。
2.2 提高了預防接種的安全性 通過護理干預,兒童、家長有良好的心態配合預防接種,可避免斷針、暈針和心因性反應,并篩選出了有疫苗禁忌證和需延后接種的兒童,有些先天性缺陷的患兒需經臨床安全性評估后再進行預防接種,這樣就大大提高了預防接種的安全性,減少和杜絕了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2005,3:24.
[2] 黃敬亨.健康教育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