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亞麗 于麗敏 王秀麗
糖尿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變而迅速增加。至2004年底,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5億,我國有3000萬,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久病可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患者生活質量下降。需長期治療。國際糖尿病聯盟推薦的治療方法是綜合療法,包括飲食、運動、藥物、自我監測、健康教育5個方面,其中,健康教育是治療糖尿病的一種最經濟、最有效手段之一[1]現將我社區健康教育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在社區內隨機選擇98例糖尿病患者,年齡32~82歲,平均年齡63.5歲;男49例,女49例;病程2~25年,平均6.5年;4例為1型糖尿病,94例2型糖尿病;98例患者中有并發癥者34例。
1.2 健康教育方法與內容 我社區于2007年7月對98例糖尿病患者發出相同的問卷進行生活質量調查,社區護理人員根據第一次問卷評估患者的全面情況:病情、對疾病知識了解程度、生活方式、心理、經濟狀況、家庭支持程度等。護理人員對參加調查的患者宣傳了糖尿病綜合治療的意義,使患者認識糖尿病需終身治療,鼓勵患者主動參與,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根據問卷中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程度、病情控制情況、生活狀況、心理憂慮程度等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健康教育內容。
1.2.1 疾病知識缺乏者 我們從糖尿病的定義、臨床表現、血糖的控制標準、發生發展過程、并發癥的危害等詳細向他們講解,并讓他們與病情控制較好患者交流經驗,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 飲食指導 了解飲食治療在控制病情、防治并發癥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飲食治療的具體要求和措施,長期堅持。掌握計算熱量方法,要求進餐定時、定量,飲食總熱量的估計應按年齡、性別、身高,計算標準體質量后計算。可將食品分為1/5、2/5、2/5分配于早、中、晚3餐。限制高脂、高膽固醇食物,如蛋黃、動物內臟、魚子、肥肉、豬肉、牛、羊油、全脂奶粉等,控制食鹽量5~6 g/d。少吃油炸食物,少食腌制食物,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幫助他們制訂食譜。
1.2.3 運動指導 了解體育鍛煉在治療中的意義,掌握體育鍛煉的具體方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特別是運動時鞋襪要合適,以防足損傷;外出時隨身攜帶甜食和病情卡片以應急需;運動中如感到頭暈、無力、出汗應立即停止運動。但在血糖控制不穩定、糖尿患者出現心血管并發癥、糖尿病腎病時,不宜進行體育鍛煉。糖尿患者在沒有禁忌癥的情況下堅持“一、三、五、七運動法”。
1.2.4 肥胖的糖尿病患者 教會患者標準體質量計算方法(標準體質量(kg)=身高(cm)-105),超過標準體質量20%為肥胖。幫助患者制訂減肥計劃,目標是至少使體質量降低至當前體質量的5%~15%。經過調整血糖達不到正常標準,指導他們去上一級醫院接受系統治療。
1.2.5 心理憂慮較重的患者 了解情緒、精神壓力對疾病的影響,指導患者正確處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壓力。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想到疾病將伴隨終生心里很難過,表現為精神抑郁、心情不暢。此種心態自然會削弱機體的免疫功能,使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基于患者的上述心理特征,我們從心理上給予安慰,同時也與個別家屬談話,從家庭方面給予患者關心和支持,從而減輕他們的憂慮程度。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統能促進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使各項治療措施保證到位[2]。 1.2.6 指導患者定期復查 糖尿患者除檢查血糖、尿糖指標外,每2~3個月化驗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格檢查(血壓、血脂、眼底、神經等)。
1.2.7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根據患者所需對他們進行血糖儀使用技術,胰島素注射技術,低血糖的防治知識進行培訓。患者能夠掌握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和常見技術。
2 結果
2.1 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調查結果不容樂觀(表1)。本次研究共抽樣98例,對98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調查總體情況結果不容樂觀:滿意維度≥60分者26人次,占26.5%;影響程度≥80分者33人次,33.7%;憂慮程度Ⅰ≥28分者23人次,占23.5%;憂慮程度Ⅱ≥15分者17人次,占15.3%。

2.2 對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情況(表2)。

2.3 本次研究實驗組中效果不明顯者3例,近乎3%;其中老年性聽力障礙2例、小學文化程度1例。
3 討論
3.1生存質量是以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價值取向為基礎,人們對自己的身體狀態、心理功能、社會能力,以及個人綜合狀況的感覺體驗。社區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值得關注,在我們調查的樣本中不滿意者幾乎達到了1/3,這在人們的日常感覺似乎不一致,從另一角度也提示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其生存質量,關心患者的感受,鼓勵其盡可能的把患者所擔心或壓抑的事情表達出來,將有益于其生存質量的保障,而健康教育的實施對社區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干預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和應用。
3.2研究發現,影響其生存質量的主要因子主要集中在飲食控制、用藥時間、低血糖反應、騎車或駕車、性生活、血糖監測、并發癥的擔心等,因此,加強該類患者的認知及行為依從性教育非常必要。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生活模式、生活方式的現代化,人們體力活動日漸減少,加之部分大眾自我保健意識的相對滯后和人口老齡化,糖尿病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已經躍居為第3位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病。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目前尚無法根治,因此,要加強糖尿病患者的三級預防,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個體生命,維護健康。
而相當多的糖尿病患者在經醫院確診、明確治療方案以后,需要回到社區、家庭中繼續進行治療和康復,在社區開展相關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健康教育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3]。我社區糖尿患者通過健康教育,進一步建立了和諧的醫患關系,患者能夠主動參與治療活動。患者不僅增加了疾病的知識,還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了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王世娟,劉月欣,賈曉梅.糖尿病患者兩種健康教育方法的對比性研究.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17):2354.
[2] 蔡淑芬.加強家屬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代臨床護理,2005,4(3):70-71.
[3] 劉純艷.社區護理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