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會英 包惠姍 陶珊珊
【摘要】 目的 探討量化健康教育的實施方法和效果。方法 健立健全量化健康教育具體實施方案,并根據反饋結果及時完善補充。結果 量化健康教育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護理質量。結論 量化健康教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整體護理;量化健康教育;實施體會
我國目前正在由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和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轉變。隨著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健康教育變得日益重要而有實際意義。健康教育是護理人員通過各種教育形式使患者或其他人群獲得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維護健康知識的護理活動[1]。健康教育形式多種多樣,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們把健康教育分為量化健康教育和隨機健康教育兩種形式。量化健康教育,是護士根據健康教育計劃,在一定時間內每天對每個患者完成一定量的教育內容,貫穿于治療、護理中,貫穿于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我們認為量化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提高護理質量,便于行政部門質控,更適合于基層醫院。現將實施體會總結如下。
1 實施方法
1.1 組織結構 護理部主任指導,護士長總體安排,負責組織、協調并制定相應措施,由全體護理人員共同實施。
1.2 具體措施 首先制定出《標準量化健康教育計劃》,以其為準則,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健康問題、不同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規范量化健康教育用語,根據患者年齡、性別、文化層次、社會背景等,適用不同的語言進行健康教育;設立疾病的常見知識卡、健康教育卡、健康之友手冊、活動性板報,便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疾病的治療、護理過程及防病知識、出院指導等的健康宣教;設立量化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表,采取召開工休座談會、不定期調查問卷,對健康教育工作進行反饋。
1.3 具體內容 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誘發因素和治療護理措施,講解疾病的保健常識、藥物的作用機理、用途、不良反應及防治方法,如何進行心理調節,醫患互動配合等,同時還要介紹就醫環境、主治醫生、責任護士、醫護水平等情況。參加量化健康教育的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座談會,交流經驗和體會。
1.4 評估方法 為保證量化健康教育有效實施,護理部深入病房,不定期將量化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表發放給患者及家屬,采取問卷調查法、明察暗訪法,進行質量反饋。并根據反饋結果,不斷修改完善量化健康教育具體實施方案。
2 優點
2.1 由于量化健康教育每天宣教的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內容較全面。重點問題,反復指導,可加深患者的理解記憶,使其充分認識并掌握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工作,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復。如糖尿病患者其飲食治療為首要的治療措施,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的飲食指導,讓其意識到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幫助患者逐漸建立并適應嚴格的糖尿病飲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治療效果顯著,并建立起了良好的護患關系。
2.2 量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在問題出現前就有良好的心理準備及應對方案,有利于減少并發癥,促進患者康復,故具有前瞻性。如手術患者,術前通過量化健康教育,幫助患者了解手術方式、術后可能再現的不適、并發癥及其預防應對方法。如術后尿滯留,患者能正確面對并主動采取應對方法,需采取導尿術者明顯減少。各種骨折術后患者,主動下床活動、功能鍛煉大大提前,消除恐懼、緊張、焦慮不良心態,使患者平均住院日明顯縮短。
2.3 量化健康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彌補了護理隊伍中,因服務水平、工作經驗、施教方法參差不齊等原因所造成的宣教內容過于簡單、凌亂等方面的不足,取長補短,使健康教育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全面性。同時,減少了施教時間,不會對日常護理工作造成較大影響。
3 注意事項
3.1 為保證量化健康教育有效實施,全體護理人員應不斷學習新知識,參加相關知識的學習講座、專題護理查房等,更新知識結構,全面提高護士自身整體素質,認真履行健康教育者角色。
3.2 掌握良好的交流技巧和教育技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每個患者入院后,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所患疾病的原因及愈后情況非常關心,迫切了解相關知識,會主動咨詢健康保健知識等。因此,護士要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與患者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要深入病房,主動關心患者,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使其感受到溫暖呵護,拉近護患間的距離。在交流中,要尊重患者,注意交流的語言和提問方法,圍繞患者病情、心理反應等重點。要注意傾聽,通過回答的方法,幫助患者有效掌握教育內容。
3.3 在實施量化健康教育時,要注意個體差異,充分體現個體化。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患者對所患疾病的看法和態度是不一樣的[2]。文化程度越高,對知識渴求越多,接受能力越強,掌握的信息亦隨之增多。隨著年齡的增加,對信息的接受能力、掌握能力相應越少。因此,在實施健康教育時,對文化程度低及老年患者,應采取不同的宣教方法和形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內容應淺顯易懂,不宜過多,速度不宜過快,吐字清晰,時間不宜過長,避免患者疲勞。盡量要用講解、示范、圖解資料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也可采用每天提問方式的宣教方法,講解現存的生理、心理健康問題及注意事項為主,增強健康教育效果。對中青年及文化層次高、理解能力較強的患者,則從生理、心理、社會全方位健康問題的發生原理、影響因素、預防保健等方面進行綜合宣教,適當使用醫學術語,采取口頭、書面教育形式,以啟發和回答為主,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健康維護,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這樣做既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要,又能收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3.4 應爭取相關專業人員理解支持。在對患者量化健康教育過程中,責任護士應注意與患者主管醫生交流,主動參與醫生查房,了解患者有關治療方法、用藥特點、手術方式及各種特殊檢查項目等,共同商議患者在治療護理中的注意事項,達到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量化健康教育的實施,使廣大患者提高了自身保健能力,減少了疾病及并發癥的發生,達到了增進健康、預防疾病、恢復健康、減輕病痛的目的,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改善了醫院的形象,促進了醫院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護理人員素質能力的全面提高,擴大了護士在治療、預防、保健中的職能和作用,提高了護士在維持健康中的地位。
參 考 文 獻
[1] 張黎明.走出整體護理工作中的誤區.中華護理雜志,2000,35(7):389-390.
[2] 張少茹.護士對病人文化模式的適應.中華護理雜志,1996,3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