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學
在平時閑談中經常問到今天上什么課呢,就有不少的老師說講新課或者說上閱讀課,對此種說法我有好多的不理解。根據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我覺得不應該把課堂教學根課外閱讀截然分開,它們應該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下邊我談一下我粗淺的想法。
第一,立足課堂教學儲備知識
課堂是我們傳授知識的陣地,要先讓學生學會學好,必須把握住課堂教學,在課堂上傳授足夠的知識,以備在課外閱讀時應用。比如在講讀記事為主的記敘文時我們就要講明白記敘文的六要素,這些要素在文章中怎樣體現;講讀記人為主的記敘文時,我們要給學生講刻畫人物的方法,學習議論文說明文也是如此,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有關基本知識基本技巧,讓他們有足夠的知識儲備,這樣他們在課外閱讀中才不至于感到無從下手。
第二,重課外閱讀 鞏固所學
學習了知識不是為了儲存,而是要應用,學會應用了才是目的。現在有不少的省市中考語文已經沒有了現代文閱讀的課內語段,就有不少的學生就忽視了課內課文的學習,認為又不考試,學習了也沒有用,所以我們在設計課外閱讀題時,就注意到了這些,盡量涉及一些與課內有關的習題,讓他們明白課堂學習的重要,還讓他們鞏固了課堂所學。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還鞏固了學習過的知識。
第三,課內知識延伸 課后閱讀鞏固
現在不少的學生眼界雖說開闊了,但是文學知識相對貧乏,尤其是一些文學名著,這樣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要有貫穿,由于時間有限,不能拿出好多時間去講解,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去貫穿,還不要影響課堂重點難點的學習。這就要對學生用課外的時間去閱讀積累鞏固。這樣不僅學習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
第四,利用名著導讀指導學生
發揮好各冊教材附錄部分的《名著導讀》的導向作用,舉一反三,指導學生如何健康的開展著作閱讀。語文新教材的每一冊書后都附有三篇內容各不相同的中外名著導讀,從名著的內容概要、片段精選、思想實質、問題思考和閱讀方法上作了精辟的分析引導,起到閱讀指導綱領性的作用。
所以我認為讓課外閱讀植根于課本,既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又擴展了他們的知識面;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課外閱讀連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既能增加閱讀量,又能使學生更多的了解偉人、了解歷史、了解科學、了解世界,使之在讀書中感悟
作者單位:河北省衡水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