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欽梅 梅曉燕 張玉寶
摘要:新課程標準通過課程結構的重新建構、教學理念與策略的變化以及發展性課程評價體制的建立,從而使體育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改革。本文通過對儀征市四所中學在田徑教學內容新課標的實施率及具體實施情況進行調查,初步分析了新課標的田徑教學內容以及新的評價對學生身體和心理產生的作用,并對中學體育教師在以后教學中更好地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體育教學
前言
本文就從中學體育教學中田徑教學內容的新課標實施情況談起,共同探討新課標下教學內容實施的作用,以及體育教師如何適應這種改革,以何種手段培養出身心健康發展的人才,培養其終身體育的概念。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儀征市四所中學:儀征市實驗中學儀征中學儀征市第二中學儀征市第三中學
儀征市實驗中學初三女生80名,其他三所學校學生90名。
1.2研究方法
1.2.1 實驗對照法:通過兩個月的教學對本班80名學生實施新課標下的田徑教學內容,對實施前后測試成績進行對比。
1.2.2文獻資料法:通過國內頒布的《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了解其具體內容,同時通過各大體育教學雜志及體育報刊了解其在中學的具體實施情況。
1.2.3 調查法:教學期間,利用其他學校體育教師對所在中學的學生進行訪談式調查,綜合各點調查結果,分析具體實施情況。
2.結果與分析
2.1統計結果
調查學校4所,其中3所學校實施新課標,其具體落實率為75%。
調查學生90名,共有65名同學聽過或上過新課標下的田徑具體教學內容,其普及率為72.2%。
2.2對80名實驗者測驗結果分析
新課標田徑教學內容實施后具體作用分析如下:“模仿不同人物、動物、情景走”內容對發展學生的柔韌素質起作用,且能愉悅身心,激發學習興趣;“變換各種姿勢的徒手或拖、搶、撿各種輕物的走和跑”內容對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能力起作用,且能愉悅身心,激發學習興趣;“不同姿勢組合的迎面接力、簡單障礙跑、追逐跑”內容對發展學生的速度素質有作用,能愉悅身心,激發學習興趣,且能增強積極性、適應力和競爭力;“稍長距離的圖形耐力跑、自然地形跑”內容對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起作用,能增強積極性、適應力、競爭力,且能培養堅強意志力和吃苦耐勞能力;“在不同狀態下的起跑、起跑后的快速跑、途中跑”內容教學對學生的速度、靈敏、協調素質的提高起作用,能愉悅身心,激發學習興趣;“各種形式的迎面接力跑、換物接力跑”內容能愉悅身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與榮譽感;“徒手或持不同輕物鉆、繞、跨過一定障礙的跑,趣味性的合作游戲”內容對學生的速度素質提高有幫助,能愉悅身心,激發學習興趣,增強積極性、適應力、競爭力,培養堅強意志力、吃苦耐勞能力,增強團隊協作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
2.2.1從提高女生身體素質(運動技能)測試結果分析
實驗前、實驗后的速度(50M)成績分別為:9.3秒、9.1秒;耐力(800M)成績分別為:4分23秒、4分10秒;柔韌(坐位體前屈)成績分別為:5厘米、7厘米;爆發力(立定跳遠)成績分別為:1.66米、1.74米。
從實驗前后的數據中可看出經過兩個月的課上練習,學生的素質都有普遍的提高,其中耐力和柔韌進步較快, 其次為速度和力量也有一定的提高。
2.2.2從學生的興趣及身心愉悅狀況(身體健康)分析
由于改變了枯燥的跑的形式,學生對大部分的內容較有興趣,且普遍心情愉快放松,動作掌握較快。
2.2.3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分析
圖形及自然地形跑增強了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提高了積極性、競爭力,為學生走向戶外、踏入社會提供了基礎。
2.2.4從學生意志品質的提高著手
經過多形式的長距離耐久跑,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意志力及吃苦耐勞的能力有所提高,對800M等測試不再有懼怕心理。
2.2.5從運動參與分析
較多的合作及接力游戲后,同學間的交流密切,團結協作及集體榮譽感增強,
2.2.6從課堂操作設計著手
如相同的教學內容“快速跑接力”
操作A:教師講解示范動作要領后,安排一定距離,全班分四組進行接力,看哪組所用時間最短。
操作B:教師提出教學內容后,運用“報數比賽”的游戲完成快速跑接力。各排學生左右間隔一臂,教師發出口令后,由排頭1依次報數至排尾10后,10迅速跑到1的右面重新開始報數,看哪組最先恢復到原來順序。
課中練習情況可看出操作B的學生積極性明顯高于A,課堂整體氣氛較活躍。操作B不僅要求學生有較快的速度而且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如果一個學生注意力分散可能就影響到團隊的最終結果。
3.教學過程中關于新課標嘗試的幾點建議
3.1改革體育教學中的集合方式和隊形
教師可在上課集合前放一段學生喜歡的音樂和歌曲,把學生吸引到老師身邊來,這樣,用放音樂取代刺耳的哨聲來進行集合,集合隊形既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又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2改變中學教學準備活動方式
在教學中可嘗試從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由骨干學生或特長學生帶頭領做健美操或游戲,老師從旁協作;也可采用每個小組輪換著在課前合編一套健美操,上課時由幾個同學來領做等形式,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實踐合作能力。
3.3改變教學中傳統的思維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應一味注重某種技術的傳授或延續性,而是要以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掌握情況為基礎,介紹多種技術方式,由學生自己選擇,以適應各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況及發展要求。
3.4改進傳統的評價方法
新課標要求我們對學生采用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由教師、學生、自我三方面綜合評價,不僅看學期結束時的體育測試成績,也要看學生的進步幅度、積極的態度,從學生的體能、運動技能、學習態度和行為、情感和意志、合作與交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4.結論
4.1 實驗結果表明:學生耐力、柔韌等各方面都有普遍提高,由此看出新課標對學生身體素質起了一定的作用。
4.2實驗過程顯示:學生興趣增強,參與率提高,適應力及意志品質都有所加強。
4.3新課標下田徑教學內容實施學校不多,仍需進一步加強推廣。課程改革后,體育課的教學重點從過于強調學生的接受學習和機械學習,改變為引導學生體驗和探索,為此教師只要在知識、技能的補充、更新、拓展和提高,知識結構的完善以及創造思維和創造力開發的基礎上,從課程理念與目標的實現、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教學評價完善等方面積極實施新課標內容,在發展學生個性的基礎上,開發其創新能力,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從而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季瀏主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體育教學
4.中國學校體育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