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妮
“一樹一菩提,一沙一世界?!薄敖虒W細節”看似平常,其中卻蘊含智慧;看似簡單中其卻孕育深刻。它是一種關注、一種體察、一種創意,充盈著靈動的智慧,洋溢著人性的光輝。
目前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教師總希望學生回答自己想要的答案,總希望學生提出自己預料中的問題,絕不允許學生出“格”,這樣的課很難煥發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避免上述問題?當然是時時處處講究細節,那如何打造細節美的課堂呢?這是個系統工程,因為課堂教學只有40分鐘,而且,每一分一秒都充滿了變數,都隱含著或生成著細節,都可以是一個亮點。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工夫。
一、研讀教本,預設精彩細節
我們經常說精彩在課堂,功夫在課外。因為,細節來源于教師對教本的研讀,來源于教師與教材先期對話的深度與廣度。為此,語文老師要做的就是從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的高度發掘與把握文本提供的教學資源,精心預設教學細節。
首先,思想上不能圖省事。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要吃透教材,直抒胸臆,脈管滴血處,內涵豐富、耐人尋味處,在提綱挈領、文字脈搏振動處仔細研究,做到將整個教材熟爛于心;積極搜尋相關資料,將與教材相關的課外知識明了于心;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琢磨清楚了然于心。在備課時,先背學生,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背景,不時地站在學生的角度看教材、思考問題,猜測他們可能會提出的問題。這樣,當課堂上出現隨機問題時,我們就有可能迅速地判斷問題的價值,加以把握和引導。
另外,“一切學科本質上應該從心智啟迪開始,教學語言應當是引火線、沖擊波、興奮劑、催化劑,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維的功效。”因此,精彩的課堂,離不開精彩的教學語言,俄羅斯就有這么一句諺語 “語言不是蜜,卻可以粘住一切東西。”教師對教材的研讀離不開語言的預設。為此,教師應該讀大量的書,不斷豐富自己的閱歷,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盡量用簡潔、有力、精彩的教學語言,引發學生濃厚的求知需要,喚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期望,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關注課堂,發現思維細節
教師要努力發展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關注課堂教學細節可以提升教學機智,促進教學走向合理化、智慧化、精致化。教學不可能滴水不漏,在課堂中常常會出現教師難以精確預料的問題與偶發事件。教學的技巧就在于教師能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對這些不和諧的音符做出相應的處理,讓靈動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輝盈溢課堂。
例如,在教授《小溪流的歌》時,我問同學們小溪流的精神,同學們慷慨激昂的回答正是我需要的,我正洋洋得意于自己高超的引導啟發,突然一個同學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我問他有什么問題,他說 “我覺得小溪流身上還具有助人為樂的品質?!边@與小溪流一路歡歌不斷前進的主題不太一致,但課文中確實有明確的語句表明小溪流具有這種精神。我讓全班同學為他的細心發現鼓掌,從此更多的同學敢于發表不同的而且言之有據的看法。雖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卻代表著學生的思維在閃光。我們要有效捕捉并珍視它,用發展的眼光、激勵的神情呵護那別樣的思維,用誠摯的熱情、真切的態度關注每一顆稚嫩的心靈。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在這樣的課堂上發現樂趣、張揚個性、升華情感、錘煉思維、完善人格,全面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中的細節靜靜地潛藏在教材的字里行間,很自然地流淌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只需:課前,傾心研讀教材,把握課文的精髓,設計以生為本的教學環節;課堂上,關注學生的每一個眼神,聆聽學生的每一次發言,給予適時的激勵評價;課外,充分利用可發展學生的契機……比如,有的教師走出課文局限,引導學生在辨別與批判中張揚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細節成為牽扯學生心靈的琴弦,撼動著學生的靈魂;有的教師把教學目標直指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尊重、信任學生,誠心誠意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做到了凡是學生能探索出來的決不包辦代替,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的教師用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歸納概括自己一節課的精髓,用最直觀的形式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抓住學習要領,提高教學效率;有的教師布置作業時細思量巧設計,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注重形式的創新和趣味,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巧妙延伸或鞏固了課堂教學……
粒粒都是鉆石,串起來就成為項鏈;根根都是稻草,編起來只是草繩。讓我們睜大發現的眼睛,捕捉每一個有價值的教育細節,我們的課堂就會充滿生命的律動,我們的教學就會精彩紛呈。
作者單位:招遠市畢郭鎮畢郭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