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蘭
教師不能僅滿足做一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還要做學生的心理醫生。作為21世紀的教師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如何順應時代發展的變革,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意愿。意愿和能力是自主學習的兩大要素,而意愿則是關鍵的第一步。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意愿的培養。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和體會在課堂上是無法完全吸收和掌握教師講授的知識和技能的。還要讓學生懂得,要掌握一門學問,僅僅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是不夠的,自己必須主動的尋找學習的知識和材料,樹立“我要學”和“為己學”的意識。
其次,應當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多思考、多講話、多練習。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多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答案。總之,教師應當把學生看成獨立的學習個體,給予他們一定的思考和行動的自主空間,鼓勵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是馬上去問別人,而是自己努力解決。
第三,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方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很少是天生的,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學生本人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學習的。
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活讀就是在讀書中教師設置情景,加強學生的聯想,做到身臨其境與作者共鳴,體會文意和語感。如在學習《秋天》一課時,我讓學生想象出一幅圖畫,并用自己的話說出圖意,有的同學隨即說出了這樣一段話:“秋天的打谷場上,一堆堆糧食像小山,谷堆旁的人們看著,笑瞇瞇地伸出了大拇指,心里多甜啊!秋天的果園里橘子像珍珠,廣柑黃澄澄……孩子們指著果樹流著口水,多可愛;還有公路上叔叔、阿姨們的運糧汽車來來往往,好一派豐收的景象。”孩子們想得多好啊,說得又是那么的好。通過活讀不僅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而且使用學生會用規范、優美、生動活潑的語言淋漓盡致的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這不僅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寫照,更使我體會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的奧秘。
三、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
21世紀是適者生存的時代,到處充滿競爭和壓力。在學校中也不例外,比比皆是,學習中充滿了競爭,生活中更不可能一帆風順。當他們步入社會就業時,還會發現困難無所不在,壓力接踵而至。而今,越來越多的事例顯示出我們的學生心志不健全。面對這些挫折,他們精神崩潰,甚至做出一些違法的事。歸根究底,就是學生們面對挫折的勇氣不夠。因此,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教師要精心創設疑難。在與人交往中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發現別人的長處與不足,取長補短。在成績面前要坦然面對,明白“謙受益,滿招損”,再好的成績永遠都代表過去,即使失敗了也要正視自己的不足,不應該逃避,一切可以得以重新開始。保持平衡的心態,坦然面對成功以重,勇敢面對失敗。
21世紀是信息時代,所需人才應有一定的接收、分檢、合成、傳遞、加工應用信息的能力,只有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使學生掌握打開科學寶庫的金鑰匙,古人說得好:“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城內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