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伶
小學教育教學擔負著文化基礎的繁重教學任務,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探討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著較為特殊的現實意義。下面就談談我感受較深的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彼褜W習中的“樂”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據的。應該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樂之者”?首先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造教學情景,在活躍課堂氣氛這一環節上下工夫?!盎钴S”的表現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學生在教師指導啟發下“思”和“言”的活躍,尤其是“言”的活躍。為此,備課時就根據學生實際水平的差異,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一,詳略要求有別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別要求;在課堂上,則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語文能力,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和啟示,創造條件為學生的“思”和“言”提供機會,使他們產生“言”的欲望,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效果。
二、講究藝術,培養學習興趣
教師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標志之一即看其講授的藝術(包括組織教學藝術和講授語言藝術),較高水準的講授能夠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學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師方面的因素,如講授語言枯燥無味,講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講,而忽視學生聽,長此以往,不但使本來就視語文學習為“苦”的學生產生不了興趣,而且也會引起“樂之者”的厭學情緒,這是一個值得語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問題。那么,如何講究講授藝術,培養學習興趣呢?現就語文基礎短文這些“趣味貧乏”“教學兩難”的課型談談體會。教師應該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在課堂講授時注意講授方法和語言的藝術性。如教學《麻雀》一課時,講到一只小麻雀被風吹落,我問:“在這緊急關頭發生了什么事?”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老麻雀飛了下來”,借此機會,設疑:“大家有問題沒有?”“這只老麻雀是母親還是父親?”一個學生大聲問,我又將這一推理以鄭重的口氣念一遍,頓時教室里笑聲四起。“是不是這個推理錯了呢?如果錯了,那么,它究竟錯在哪?”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幾個問題上來了,對“知其所以然”產生了興趣,隨后,讓學生再對照有關規則進行交流、討論,最后請一位學生口答上述問題。實驗結果證明通過好奇——自學——交流——解答這一活動過程,絕大部分學生不但對這一規則有了較深刻的印象,也大大調動了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囵B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在于引導。興趣有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兩種,這兩種興趣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利用間接興趣的力量,要經常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的教育,盡量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長久性、穩定性,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真正落實好素質教育。
作者單位;河北省三河市大羅村小學